国庆假期的最后一个傍晚,火车站候车厅里满是拖着行李箱的人。箱子轮子划过地面的声音此起彼伏,混着广播里的到站提醒,像一首专属的“收心序曲”。
角落里,穿卫衣的女生正把妈妈塞的土鸡蛋一个个裹进纸巾,放进箱子夹层。“已经带了两罐豆瓣酱、一捆干辣椒,我妈非说家里的鸡蛋比城里的香。”她笑着摇头,眼里却闪着光。箱子拉链快拉不上时,她又掏出一袋奶奶种的小橘子,“说让我路上吃,酸甜的,解腻”。
另一边,中年男人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把孩子在景区买的纪念品摆进箱子:塑料兵马俑、磁性长城冰箱贴,还有一个写着“我爱北京”的钥匙扣。孩子趴在旁边,数着到底带了多少“宝贝”,男人时不时提醒“轻点儿放,别压坏了”。他脚边的布袋里,露着几包特产麻花,是给同事带的伴手礼。
行李箱就像个时光胶囊,装着这七天的细碎美好。有人的箱子里,藏着凌晨四点去看升旗的折叠国旗,边角还沾着天安门广场的露水;有人塞着在古镇买的蓝印花布,上面还留着巷子里桂花的香气;还有人的箱子里,装着跟老同学聚餐时没喝完的半瓶老酒,标签上的日期,记着十年未见的重逢。
地铁上,穿校服的男孩抱着吉他盒,里面没有琴,塞满了爷爷给的冬枣。“爷爷说这是最后一茬了,过几天就下市了。”他跟同行的同学炫耀,“我尝了,比超市买的甜多了。”同学的书包里鼓鼓囊囊,是姥姥给的手工鞋垫,“说我穿运动鞋磨脚,这鞋垫软和”。
其实谁都知道,行李箱装不下那么多东西。妈妈炒的咸菜会坏,奶奶晒的红薯干会受潮,可大家还是拼命往里面塞。就像那位在安检口被拦下的阿姨,手里拎着一兜刚煮的玉米,非要让工作人员通融:“我儿子就爱这口,凉了就不好吃了。”
这些塞得满满当当的行李箱,装的哪里是特产?是妈妈站在灶台前的背影,是爷爷在果园里摘果的弯腰,是亲戚朋友围坐一桌时的欢声笑语,是这七天里,那些舍不得说再见的温暖。
火车开动时,有人打开箱子,拿出一个苹果——是临行前妈妈塞进包里的,说“平平安安”。咬下去的瞬间,酸甜的汁水漫出来,像极了假期的味道:短暂,却足够回味很久。
假期结束了,但行李箱里的温度,能撑着我们走过接下来的日子。就像那位女生在朋友圈写的:“箱子重得拎不动,可想到里面是家的味道,突然就有劲儿了。”
#国庆返程 #行李箱里的爱 #假期结束 #家的味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