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假期,我避开人山人海的热门景点,没有回老家,而是走出去,选择了山城——重庆,重庆已经来过了,洪崖洞、长江索道、解放碑等都去过了,这一次选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线。无意中走进了位于重庆万盛区丛林镇的晋林机械厂旧址。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两侧的林木愈发茂密,仿佛正在一步步穿越时空隧道,没走近越远离现代城市的喧嚣和便利。
树木的高大密密麻麻让我感到一阵阵凉意,重庆大家都知道是火炉,但自然的风景还是给我一丝丝凉意,转过转过最后一个弯道,一片荒凉的建筑群突然出现在眼前,穿越时空,斑驳的墙面、破损的窗户、爬满藤蔓的厂房,在阳光下显得很是沧桑,在万籁俱寂的一角显得有点惊悚。我站在厂区入口处,望着那些被岁月侵蚀的建筑,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
走进厂区,脚下是破碎的水泥路,只有两旁的杂草丛生,还有一线生机气息,微凉的秋风吹过,我边走边跟友人感慨,这曾经是多么辉煌和热闹,墙壁上还保留着当年的标语,虽然字迹已经模糊,但依然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
我翻开手机查阅相关的资料,也和当地一位老人进行简单交流,他说“每天上下班时分,厂区里人山人海,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现在所有的遗憾都藏在话语里.1965年,随着三线建设的开展,来自山西机床厂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们来到这里,在深山老林中建起了这座兵工厂。工厂命名为国营晋林机械厂,军工代号 157,“晋林” 取自山西简称 “晋” 和重庆丛林镇的 “林”。
最令我惊叹的是那个巨大的海孔洞。站在洞前,我很难想象是一个庞大的地下工厂。据说在抗战时期,这里曾经是飞机制造厂,生产过上百架飞机。而在三线建设时期,工人们又对洞穴进行了扩建,建成了面积达1.7万平方米的地下厂房。我国第一架运输机也就是在这里生产的。
我在厂区里慢慢踱步,试图在想象中重建当年的场景,工厂的机器日夜转不停,发出轰鸣的声音和机械的碰撞声;学校里传出了的工人子弟的读书声和爽朗声、商店、医院、食堂,每一次都藏着上个世纪的味道,大家还记得贾玲的电影《你好!李焕英》吗?我想当年的场景应该就是电影画面呈现出来样子。那个年代,谁不希望进入一个国营大单位、国营大厂呢?
如今随着时代的车轮滚滚,眼前的景象令人唏嘘。曾经的人也各奔东西,晋林机械厂都在努力挣扎了半个多世纪,为国为民付出贡献了很多,厂里生产的加农炮、运输机等,还生产'菊花牌'自行都已经成为博物馆的藏品,那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它所代表的依然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和传承。车操场上长满了野草,教室的窗户大多破损,黑板上的字迹已经模糊难辨。只剩下这些断壁残垣见证着曾经的繁华。我站在一间教室门口,仿佛能看到当年孩子们认真听讲的模样,能听到他们课间嬉戏的笑声。现在的中国农村小学哪个不是如此景象呢?
晋林机械厂最终在2003年,工厂完成了整体搬迁,这里渐渐被遗忘在时光的角落里,大伙从一个相对封闭的集体,就此各奔天涯。
漫步其间,我看到一些厂房门口挂着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让人感到些许欣慰。沉默的建筑见证了中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值得后人去了解去怀念。
夕阳西下,我告别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现在经常游走在偏僻的小镇小县城,总是会望着安静矗立的建筑发呆,莫名沉浸在过往,想象曾经的繁华和热闹,就像是自己生活在这一片土地上,每一个穿过的人都是自己左邻右舍,儿时的玩伴。它们被遗弃在角落,不是废品,而是见证历史和时代的眼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