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献礼,共庆盛典。昆仑乐都·木卡姆艺术季——沙漠音乐汇日前在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喀尔苏国家沙漠公园上演,这也是上海文化援疆从‘输血’到‘造血’、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升级之作。
为深入推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润疆、旅游兴疆”战略部署,浦莎两地充分依托莎车县作为“昆仑乐都”的区位优势与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通过对口支援平台,将东部地区的市场理念与西部的文旅资源整合,催生出“1+1>2”的倍增效应,为发展当地旅游业态提供可复制样板;以世界级非遗“十二木卡姆”的影响力为媒介,持续深化“昆仑乐都·木卡姆艺术季”这一核心IP,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全国文旅援疆的标杆项目,让悠扬乐声在世界绵延,探索出一条“文化引流、旅游承接、产业延伸”的创新发展模式,为世界奉上一张“可视、可听、可感”的莎车文旅新名片。
此次活动以音乐为媒介,以互动体验、文化活动为载体,依托喀尔苏沙漠独特文旅资源与文化底蕴,打造集音乐演出、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音乐嘉年华。
踏沙而来,因乐而聚。活动期间,每天下午五点,当炽热沉入沙海,落日与期待一同攀升。在络绎不绝的人潮与欢呼中,沙漠音乐汇热力开场,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活动现场设置多个美陈装置,“I LOVE SHACHE”式的主题打卡点,饰以艾德莱斯纹样,尽显非物质文化遗产风采;彩色巨石组阵化作“多巴胺”调色盘,一眼望去瞬间唤醒满格元气;倾倒陶罐造型营造超现实空间观感,引发游客连连赞叹;童趣乐园内置缤纷宝藏,打造沉浸式亲子体验空间;日晷光影随天光变换景致,一圈圈勾勒出沙海“年轮”。
现场还同步设置了多个沉浸式游玩体验区,为游客打造丰富多元的互动场景。无论是独享沙海的绵延驼队,还是尽显地域特色的养生沙疗,抑或是趣味盎然的沙漠排球等项目,都以十足的魅力俘获了游客的芳心。
与此同时,精心打造的摊位市集与天幕休息区,让游客在心跳与沙漠共振之余,也能静享新疆风情。天幕帐篷为游客提供开放式的休憩交流空间,彩旗随风轻扬,似在热情迎客;圆木与艾德莱斯绸的纹样与蒲团的草木香气交织,让人心旷神怡。
市集上,莎车县当地的农副产品、手工艺品、风味美食等借助活动平台面向广大游客,拓宽了农户与商户的增收渠道。在这里,瓜果叠翠成山,让人垂涎欲滴,香气落地生“金”,买卖双方称心如意,此次实现了“以节促产、以市兴消费”的良性循环,为莎车县域经济注入了鲜活的文旅动能。
夜幕四合,音浪澎湃。现场观众的热情愈发炽烈。回溯活动全程,多元演艺阵容持续为沙海注入活力:首日,依明尼亚孜·于苏英、王译琳相继登台,以特色表演铺展沪莎文化交融的艺术长卷,莎车县十二木卡姆歌舞团、叶城县歌舞团联袂演出,展现出浓郁的风情;次日,氛围随之一转,专业电音团队带来了一场震撼视听的潮流盛宴,用强劲节奏点燃了沙海的璀璨夜色;最后一日,演出阵容再度升级,CORSAK胡梦周、触大喜乐队、王洋及阿布都艾尼·牙森轮番登场,多元曲风在沙海之上交织共鸣,间奏和鸣与大地同呼吸。
伴随演出高潮,璀璨的无人机表演同步上演,千架无人机应声而起,在数千观众的屏息凝神中点亮夜空。当无人机阵队的第一缕光点划过夜空,曲奏和鸣声中,一场关于时间、历史、人文与民生的故事正娓娓道来:从叶尔羌河的雪水初瞩,到十二木卡姆的悠扬旋律,一篇关于丝路的故事在夜空中徐徐铺展,伴随着高铁带来的风声划过夜幕长空,古老的岁月与今夕的人文故事在光影交叠中完成了穿梭千年的对话,从流淌的艾德莱斯绸到麦西来甫的欢聚,从光点振翅的白鸽到光耀大地的石榴,流淌千年的叙事交叠于同一片时空内。
在这个祖国繁荣昌盛,人民生活美满的日子里,喀尔苏沙漠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祖国庆生;以光点为笔,夜空为幕,向观众投下对2026再相见的展望,绘制了关于这片土地的璀璨记忆。本次演绎作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首次千架无人机光影秀,沿古丝绸之路到现代中欧班列发展的纵向时间轴展开叙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六载华诞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七十周年庆典交汇的时刻,呈现科技赋能下繁荣发展的现代莎车,展现了万里疆域“日日”焕新的新气象,为“文化润疆”工程别开新境,为莎车文旅事业腾飞注入澎湃动能。
旋律欢快时,全场观众默契合唱;高音激荡处,数千人凝神静听。此刻,跃动的音符化作沪莎两地的情感纽带,各族同胞相聚沙海,共赴这场“天涯共此时”的音乐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一处无人机表演刚落幕,另簇篝火则升起。本地居民与外地游客围火成圈,同歌同舞、同笑同跳,手与手相牵、心与心相约,塑景观、促消费、兴文化,为莎车发展注入了崭新动能。古老的沙漠因乐而兴、因聚而盛,它真诚迎纳八方来客,更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风景融入场景,从体验深入共鸣,在辽阔沙海铸就了团结奋进的时代强音。
原标题:《沙海欢歌奏华章,文旅融合谱新篇!昆仑乐都·木卡姆艺术季上演沙漠音乐汇》
栏目主编:戎兵
来源:作者:文汇报 唐玮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