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李萍 报道
国庆假期,山东省各地公园绿地游人如织,活动纷呈,成为市民休闲放松、亲近自然的首选之地。近年来,我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持续完善公园与绿道体系,推动绿地开放共享与功能融合,不断拓展城市绿色空间,为群众打造更多高品质的生态生活场所。
目前,全省已建成城市大型公园超2600个、口袋公园7300余个,年内新增开放共享绿地884.7公顷,绿色正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温暖底色。据不完全统计,“双节”假期期间,全省城市公园和城市绿道累计接待游客1500余万人次,带动消费4.07亿元,展现出公园绿地在丰富市民生活、激发城市活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公园活动丰富多彩,“公园+”场景持续升级
节日期间,全省各地以公园为平台,积极策划推出文化展演、体育健身、自然教育等特色活动,“公园+”场景不断丰富,让绿色空间更具活力与温度。
在济南,起步区鹊山生态文化区推出“乐在鹊华”系列文化活动,南洋风情体验与文创科普展示吸引了大量游客。围绕“泉在济南享金秋”主题,全市公园景区共推出四大系列67项特色活动,千佛山、天下第一泉等景区累计举办活动400余场,接待游客超340万人次。枣庄市光明广场的声乐大赛、东湖公园的“国庆嘉年华”市集,汇聚非遗、文创与演出,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氛围。临沂人民广场桂花飘香,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聊城九州洼月季公园的轮滑马拉松、光影水秀、自然科普等活动,打造出一场融合运动、生态与人文的假日盛宴。
绿地开放共享扎实推进,市民畅享“身边的美好”
全省持续推进绿地开放共享,不断拓展市民休闲游憩的新空间。
烟台莱山区一处昔日闲置荒山,如今经过改造转型为全面开放的山体公园。国庆期间,这里成为市民露营漫步、登高赏景的城市“绿肺”,园中完善的路径、休憩设施与停车场,充分满足了市民游客的游览、健身与社交需求,成为绿地开放共享的又一典范。在济南,300多处共享绿地成为市民假期搭帐篷、放风筝、听音乐、参与研学活动的热门场所。动物园的“金牛奇趣音乐会”、泉城公园的草坪派对、花圃公园的秋游研学,让“绿地+”的内涵更加丰富。
生态与文化交融,城市品质持续提升
在推进公园绿地建设过程中,山东各地注重生态修复与文化赋能相结合,让绿色空间既有“颜值”,更有“内涵”。
潍坊高密市在文体公园打造“源泉”主题花境,以“红船”造型与剪纸艺术传递红色文化与地方特色,吸引50对新人在此举行集体婚礼,赋予公园更深厚的情感价值。烟台在山体公园中巧妙融入甲骨文元素,营造“一步一景、一景一识”的文化体验路径,让市民在自然中触摸历史印记。枣庄、临沂等地持续推进“民生园林”建设,通过口袋公园改造、绿化节点提升,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市民的日常。
这个假期,遍布齐鲁大地的公园绿地,已成为连接人与自然、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载体。据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介绍,未来,山东将继续聚焦美丽城市建设,持续扩大绿色开放共享,让更多市民在宜居环境中收获幸福感,在绿色发展中共享美好生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