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假期,兰州各大博物馆化身文化打卡“热地”,以文物之韵、活动之趣、科技之新,奉上一场兼具历史厚重感与互动体验感的假日文化盛宴,累计接待观众超过24万人次。
甘肃省博物馆:国宝、快闪与科技共振
甘肃省博物馆再次展现出强大的号召力,累计接待观众123124人次,10月5日,以接待观众18639人次创单日接待高峰。
“明星文物”铜奔马展柜前人头攒动,新疆乌鲁木齐游客程丝语表示:“我为看铜奔马专程来到兰州,之前走过河西走廊,就觉得甘肃文旅做得特别好。这次除了看国宝,还打卡了‘绿马’文创。”除了镇馆之宝,省博的文化活动同样精彩。一群身着亮黄色马甲的少年志愿者带来的“文物讲解快闪”,成为展厅内一道流动的风景线,他们用清澈的嗓音和热情的表演,将严肃的历史讲解变为短小精悍、互动感十足的文化邂逅,引得游客纷纷驻足。
科技赋能更为参观体验按下“升级键”。馆内的高清VR虚拟漫游、AI拍学机等数字化设备,让历史可感可触。来自西安的李女士表示,孩子通过AI拍学机边拍边学,原本计划两小时的游览,逛了四个多小时还意犹未尽。
兰州市博物馆:传统、文创与AI共舞
兰州市博物馆则紧扣中秋主题,以一场“月满金城·文脉相传”楹联对韵赏月书法雅集,将传统节日的氛围感拉满。国庆中秋假期,兰州市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33067人次。
在古建筑群的青砖黛瓦间,古琴悠扬,箫筝婉转,《茉莉花》等民乐演奏、歌舞表演轮番上演。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王家安以“兰州与月亮”为切入点,生动讲述了白塔山、五泉山的楹联故事及左宗棠等历史名人的墨宝轶事,让观众读懂兰州与中秋的深厚渊源。
与此同时,萌态可掬的“兰小五”系列文创成为兰州市博物馆的“流量密码”。滴胶挂件、香包、毛毡印章本等新品备受青睐。更引人注目的是数字AI糖画“兰小五”,孩子们围在机器前,目不转睛地看着机械臂勾勒出晶莹剔透的糖画,感受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结合带来的新奇体验。来自北京的小游客缪邦言手捧刚“出炉”的糖画爱不释手,让妈妈拍照留念。
甘肃简牍博物馆:沉浸影音解密大秦帝陵
甘肃简牍博物馆也展现出独特的文化吸引力,假期接待量达54774人次。馆内每日下午准时播放的经典纪录片《河西走廊》,让观众在影像中重温丝路文明。
备受瞩目的《隐秘的秦陵》LBE大空间沉浸展,构建起一个虚实共生的秦陵解密场。“第一次体验沉浸展,虚实结合很震撼。”市民刘女士连连赞叹。
从国宝打卡到文化雅集,从志愿讲解到科技互动,这个假期,兰州市各大博物馆以日益多元的形式让厚重历史“活”起来,让璀璨的历史文化在沉浸式体验中焕发新生。
文·图丨奔流新闻记者张艾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