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7月25日,内蒙古之旅的第一天。
每当我们想起内蒙古大草原,那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苍茫景象就扑面而来,那马头琴悠扬醉心的琴声就会在我们心头响起,那蓝蓝的湖水、绿绿的草原就会成为我们朝思暮想的思恋,那万马奔腾的壮丽场景就会让我们热血沸腾。
内蒙古大草原,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诗意的想象,而且实实在在塑造了中华文明特有的个性。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万年的岁月里,相辅相成,相爱相杀,互相抵抗,却又互相融合,直到血液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直到中华文明变得多彩多姿,容纳百川。
(内蒙古大草原)
在被叫做内蒙古大草原之前,这片大地已经存在了亿万年,这片大地是如此广袤,东起绵延千里的大兴安岭,往西几乎没有尽头,一直到阿尔泰山,又和一望无际的哈萨克大草原相连。在有历史记载之前,这里就是人类生息繁衍的核心地带。东渡白令海峡走向美洲的印第安人,极有可能也来自这片土地。自从华夏有历史记载以来,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东胡、匈奴、鲜卑、契丹、蒙古、女真等部族,几乎都成长于这片土地,而且基本集中在西起贝加尔湖,东到呼伦贝尔、大兴安岭这一带。理由也非常简单,因为这里水源丰富,水草丰茂,有广袤的草地,也有茂密的森林,资源丰富,特别适合人类繁衍生息。所以一个个部族像雨后春笋一样,在这一地区冒出来,其中一支变得强大,然后战争、兼并、扩大,西进东下,开始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格局。
(车窗外的内蒙古大草原)
今天,内蒙古大草原,作为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每个中国人的向往之地,那游牧和农耕之争,早已成为远古的记忆。一望无际的草原、山峦、河流、湖泊,那起伏绵延直到天边的无尽绿色,成为了每个国人的心灵打卡地。
我从心底里喜欢草原,喜欢策马走天下的豪爽,喜欢醉卧草原看星空的潇洒。因此,在很多年前,当我有机会接触草原和骏马时,我就学会了骑马,从此几乎每年都会上草原,在纵马飞奔的疯狂中,宣泄自己在城市狭窄的办公室里淤积起来的郁闷,让草原的辽阔和壮美,疗愈自己伤痕累累的身心。
但我从来没有真正深度纵横过内蒙古草原。当然想要真正深度体验,必须内蒙和外蒙一起走,但由于时间和其他因素限制,我今年年初,下定决心,拿出20天左右的时间,先行走内蒙古。至于外蒙,郭建龙老师写过一本书《骑行蒙古国》,他依靠一辆破自行车,居然在外蒙骑行了两千多公里。等以后我有机会,再和他一起去重温外蒙之旅吧。
今天,我终于开启了内蒙古之旅。昨天我在沈阳结束工作,坐晚上航班飞到了海拉尔。这是我们这次内蒙古之旅的出发地。这次我们的行程,将从呼伦贝尔出发,然后一路向南再向西,经过内蒙古的大部分盟市,一直到阿拉善盟,在金黄的巴丹吉林沙漠中,结束这次旅程,加上来回飞行的时间,整整二十天。这是一场长途的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旅程,我内心对此充满期待。
(点击详见内蒙古之旅路线图)
呼伦贝尔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称,它实际上是呼伦湖和贝尔湖两个名称的集合。几乎每个人都听过呼伦贝尔大草原这首歌,那千回百转的旋律,和优美的歌词,让我们百听不厌,草原茫茫天地间,洁白的蒙古包散落在河边,额尔古纳河穿过那大草原,深深的河水深深的祝愿。
(草原上的晨曦)
早上9点,我们从市区向呼伦贝尔大草原出发,越过海拉尔河,一路向北。海拉尔河是额尔古纳河的源头河之一,额尔古纳河再往下游走,就是黑龙江。这几条河连起来,像一个巨大温暖的胳膊,把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拥在怀里。草原的核心区在莫尔格勒河,这条河从大兴安岭流下,一路向西,横穿大草原,形成了上千个弯,成为世界上可能拐弯最多的河流,那弯弯曲曲的河流,穿过翠绿的草原,草地上的羊群如白色珍珠散落河边,马群如彩色的云飘过绿茵。河两边的山坡,如绿色的丝绸在风的吹拂下绵延起伏。
(莫尔格勒河)
我们到达观景台,在山坡上俯瞰莫尔格勒河,它像老天献给人类的一条无穷无尽的哈达,从天边飘逸过来,又飘向天边。我们在草坡上散步,在蒙古包里体验牧民的美食,骑上高大英俊的三河马纵横驰骋。人类为了生存,总是过着局促的生活,而生命需要释放,辽阔的大草原,是我们身心释放的最好舞台。
莫尔格勒河景区,绵延几十公里,有很多个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上,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草原的风景,或站或坐,甚至可以躺着,看天看地看人,在有些山坡上,还修建有星空民宿,你可以在这里过夜,看浩瀚星空,看星河流转。
(和朋友们在草原合影留念)
夏天草原的天气,犹如一个任性姑娘,因为美丽,所以肆无忌惮。我们出门的时候是阴天,到了草原阳光普照,白云飘舞,一会就阴云四合,电闪雷鸣,大雨瓢泼。雨过天晴,我们看到彩虹从天边横贯,一道彩虹后,又出现第二道,这是我看到的最鲜艳的彩虹,我们一路前行,彩虹一路追随,如祝福,如诱惑,让我们和天地相融。路上,我们和呼伦贝尔生产建设兵团的朋友们相遇,一起在雨后的阳光中,看一望无际的油菜花田。
从呼伦贝尔,一路向东北方向行进,经过额尔古纳,再向根河市走,你就从纯粹的草原地带,走向了草原和山地相接的农业地带,然后走进大兴安岭,进入了森林地带。建设兵团主要位于农牧地带,集体经营着上千万亩土地,用现代化机械进行农业种植,那广阔的农田犹如彩色的地毯,铺张得让你心旌飘扬。
(呼伦贝尔农垦田)
根河市,坐落在大兴安岭深处,是因为林业而起来的一个城市。根河,是蒙古语 “葛根高勒” 的简称,意为 “清澈透明的河”。这条河也是额尔古纳河的支流。在这里茂密的森林里,世世代代居住的人民,以鄂温克族为主,鄂温克族现在在中国有三万多人,还分成几个不同的部族,根河这里是敖鲁古雅鄂温克使鹿部落,只有几百人,他们以驯养驯鹿为生。
(在敖鲁古雅使鹿部落)
敖鲁古雅是杨树茂密的意思,因为这里长了很多杨树。驯鹿在全球依然很多,主要生长在高寒地区,从北欧到俄罗斯到加拿大,遍布了500万头左右的驯鹿,但在中国境内,只有大兴安岭这里有几千只。驯鹿因为他们的温顺而被人喜欢,除了提供肉食皮毛,还能够当做畜力使用。我们在敖鲁古雅景区,参观了鄂温克文化历史博物馆,体验了桦树皮制品等非遗项目,然后走进景区森林,观看了萨满舞蹈表演和祈祷仪式,在树林中,我们和驯鹿们亲密接触。在帐篷边挂着几张驯鹿皮,朋友告诉我,这个公园没有围栏,驯鹿因为被野生动物比如猞猁等袭击,有的时候会被咬死。大自然的残酷和生态平衡,无处不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在祖国大建设之前,整个大兴安岭都是茂密的原始森林,绝大部分都是千年的古树。森林中生活的,是保持了原始生活习惯的鄂温克人、鄂伦春人,还有达斡尔人等,当然还有很多野生动物。只要读一下迟子建老师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你对鄂温克人和大山森林的关系,就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后来,大兴安岭地区成立了无数的林场,一棵棵大树被砍伐,运往祖国的四面八方。这些树,为祖国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大兴安岭却像被剃光了一头秀发的姑娘,只能悲伤地等着新头发慢慢长起。幸亏后来我们充分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意识到了森林植被和我们共生共灭的关系。从2015年开始,大兴安岭的所有林场被严禁继续伐木,林业工人转变为护林工人。经过人工播种等手段,现在整个大兴安岭已经郁郁葱葱,又有了森林的样子,但要恢复到原始的状态,至少需要几百年的时间。
我们到达根河深处的森工集团。他们曾经是砍伐森林的主力,今天转型为经营以森林保护为核心的旅游业,成立了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新东方文旅和他们进行了战略合作。在这片被山峦、河流和森林所包围的土地上,自然美景如形随影。原有的伐木设施,通过设计转变为旅游资源。来这里的游客,既能够体会到当初伐木工人的辛苦,也能够感动于他们努力转型的努力。我们到达根河源湿地公园已经晚上7点多,大雨过后,清空万里,太阳已经落山,晚霞已经退去,朋友们架起巨大的火锅,在露天摆上圆形的餐桌,熊熊的炭火烧烤着全羊,林业工人自编自导的节目充满了朴实的生活气息。我们一起喝起美酒,唱起歌儿,点起篝火,跳起舞蹈,致敬生活,致敬这个伟大的时代,致敬人民在草原、森林、天地中的生生不息。
(点起篝火致敬伟大的时代)
晚上,我们在被森林包围的宾馆里休息,内心满溢着对于明天行程的期待。我在根河充满森林气息的夜空下,和你说晚安!
今天是7月26日,内蒙古之旅的第二天。
经过了昨天的暴雨和彩虹之后,我早上起来,心里做好了今天依然气候变幻多端的准备。早上6点多起来,拉开窗帘,已经是阳光明媚,白云飘舞。今天一定是个好天气了。草原的样子,尽管阴天也不乏魅力,但流光溢彩到令人目瞪口呆,一定需要蓝天白云相伴。草原和蓝天,就像“东边我的美人,西边黄河流”,缺一不可的感觉。
(根河国家湿地公园)
根河,从大兴安岭汇泉成流,从山岭中四溢而出,到了根河国家湿地公园这里,已经形成一条浩荡的河流,以婀娜的身姿,穿山而去。根河是一条慷慨的河,一路奔向额尔古纳河,路上留下了一片又一片美丽开阔的湿地,滋养着沿线的土地和百姓,让牛羊成群地游荡在天边。额尔古纳市,就在根河边上,而额尔古纳湿地公园,是在并入主河流之前,留下的一片浩荡的水地和树林,雨季储水,旱季放牧。
上午,迎着灿烂的蓝天白云,我们爬上了根河边上的山坡。山上有树的地方都是落叶松和桦树,没有树的坡上长满了青青的草和鲜美的花,五彩缤纷,迎风飘舞,我叫不上它们的名字,也不需要叫出名字。所有的美,都是用心去感受,而不是用名称去分别的。
(湿地公园的美景)
我们没有时间爬到山顶,但即使到半山腰的观景台,景色已经足够让你心醉。那绵延的群山,苍翠的森林,弯曲的河流,奔腾的河水,逶迤的山口,身后的树影,眼前的山花,是一眼望不完的美好,这不仅是你眼的福分,更是你心的呼应。“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而这妩媚就扎根在了你的心里。
湿地公园的产生,是林业工人从伐木工人转化为护林工人的结果。当2015年4月1日,大兴安岭把最后一把锯子放下,工人的心里充满了失落和感叹。被当作伐木英雄的团队,现在突然失业。转型和出路并不是那么容易,幸亏祖国的旅游业开始兴旺,山清水美的地方成了人们心灵的目的地。根河这里,其实并不方便,离开呼伦贝尔机场四个小时的路程。但依然有人前来,于是,旧的伐木场转变成新的旅游点,过去的工棚,变成了小木屋,人们在这里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个地方,到了冬天极冷,能够到零下50几度,居然有很多人冬天前来,体验自己忍耐严寒的极限。森林又重新长了起来,不管夏天还是冬天,到处都是一步一景,你敢来,这里就有足够的惊喜等待你。
(林场的露天博物馆)
我们去参观了林场的露天博物馆,这里展览的伐木工具,像被时间冻结的故事,诉说着岁月的丰富和艰苦。那停在林中的拖拉机,履带已经生锈,似乎在诉说自己突然被抛弃的怨恨,又把自己变成一尊雕塑,迎接新的时代。在伐木的最后一天,林业工人在这里,伐倒了最后一棵树,边上留了另外一棵树。这两棵并排生长了一百多年的树,命运是如此不同。今天,活着的那棵树已经长得更加粗壮,而伐倒的那棵树,树身已经开始腐朽。悲剧和希望同在,和过去告别,是失落的悲剧,但生命总要向前,因此,活着的这棵树象征了希望。我们为生死两隔的树,都系上了绿绸带,祝福森林中的每一棵树,能够与山水同老。
(植树仪式)
为了表达对这片山林的支持,我们特别安排了种树活动。在一片没有树的坡地上,当地工人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树苗,我们举行了植树仪式,然后一起给小树苗培土浇水,我的树苗中有一棵特别小的落叶松,真希望它能长成参天大树啊,不过那需要几百年的时光,需要经历无数的风雨,严寒和酷暑的交替。
种完树,我们又一起去看了驯鹿。昨天我们在敖鲁古雅,已经看过驯鹿了。湿地公园为了经济效益和旅游项目,也在景区内养了几百只驯鹿,基本上都是野外生长。鹿茸能够带来一些收益,但主要是为了让游客能够和驯鹿亲密接触,这也是来东北一个独特的体验。
(游客与驯鹿亲密接触)
新东方目前在对根河景区的升级换代进行策划,从更舒适的住宿,到更多样化的活动,到对于孩子们的游学研学,我们都在努力和森工集团共同推进,希望未来能够做成一个更加吸引人的让大家有所收获的文旅项目,成为大家的心灵滋养地。
从根河湿地公园离开,我们去了根河航空护林局基地。航空护林局的主要任务,是用直升机防止大兴安岭火灾,兼做救援工作。大兴安岭地域辽阔,崇山峻岭,大部分地区道路不通,一旦有火灾,用直升飞机进行救援和灭火,是最好的方法。过去,我们的经济条件不好,一旦出现火灾,只能人工地面开路进去,既不及时也不科学。现在我们经济实力雄厚了,成立了航空护林局,配备了不少型号的直升机,能够及时发现灾情并进行处理。队员们大部分都是部队转业,出于责任心和使命感来参加工作,以蓝天为背景,守卫祖国绿色森林的安全。
(航空护林局的队员们表演空中速降)
到达护林局,我们看到四架不同型号的直升机停在跑道上。相关领导对于每一架直升机的产地和性能都进行了介绍,我也和战士们一一握手,向他们表示慰问。最后,有一架直升机升空,战士们给我们表演了空中速降,就是直升机悬停上空,战士们从下垂的绳索速降到地面执行任务。战士们的表演娴熟勇武,我们真心为他们感到骄傲,也被他们所感动。
离开护林局,我们一路沿332国道前往额尔古纳市,中午在市里,有朋友要和我见面。这条路是我们昨天的来时路,昨天一路电闪雷鸣;今天一路蓝天白云,天空澄明。沿路依然是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的油菜花,还有更加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原,那永远绵延起伏无穷无尽的缓坡草山,让天际线变得柔和生动。
额尔古纳地区,整个区域呈现狭长型,沿着额尔古纳河向北,直到河水并入黑龙江,最北端几乎和黑龙江的北极村持平。额尔古纳的意思是奉献,是感谢河流为生灵的生息繁衍奉献了清澈的河水。今天的额尔古纳市区,坐落在草原中央,是凭空而起的一座美丽城市。城市道路宽阔,建筑明快漂亮,不少建筑带有俄罗斯的风格。额尔古纳境内有不少俄罗斯血统的居民,他们形成了我们祖国56个民族之一,俄罗斯族。这里的俄罗斯族,从十七世纪开始移居过来,十月革命后又有一批过来,和中国人通婚,形成了今天的俄罗斯族。
(和俄罗斯族的表演者们合影留念)
饭后,我们出发去额尔古纳湿地公园,公园离开城市不远。根河从大兴安岭缓缓流到这里,和得尔布干河和哈乌尔河交汇,形成泛洪平原,成为规模宏大的湿地。游客们爬上湿地边上的罕达盖山,就能够一览无余,以几乎360度的视野,扫视壮观浩荡的湿地风景以及山脚下整个城市的全貌。此情此景,让我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山上游人如织,自在来往。据说成吉思汗曾立马于此山岗,马蹄一脚下去,在根河河湾踩出来一个马蹄岛,至今清晰可见。
(额尔古纳湿地公园)
从湿地离开,我们一路西行,到了“草原在这里”景区,这是一个以草原为背景的大型景区,集中了不少游乐设施,但我们志不在此,而是旁边更加壮阔的黑山头下的草原。黑山头边,曾生活过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鲜卑,蒙古的弘吉剌部也在这里生存过,他们是蒙古黄金家族的姻亲。在这里,朋友为我们展示了万马奔腾的场景,上千匹马在广袤的草原上,从我们眼前奔驰而过,马蹄踩踏草地的气势,如万鼓齐发,令人震撼。我们也体验了在草地上骑马,一直骑行到根河边上。今天我们和根河不时相见,在它的弯曲中去体会博大,去体会远行的心情。
(万马奔腾)
在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一个古代的城堡遗址,我们登上更高处俯视,是一个四方形的小城遗址,居当地人说,这是金朝烽火台的遗址,离开这里不远,就是金界壕,那是在金代为了防止蒙古人进攻,挖掘的一条壕沟加土墙防御设施,从呼伦贝尔到包头,绵延了5000多公里。我们今天没有看到金界壕,不过后续还有机会看到。在我忙着直播的时候,郭建龙去小城遗址前面看了一下石碑,然后在群里说是札木合称汗的地方,我看到微信,汽车已经离开,悔恨自己没有下去看一看,错失了近距离接触一段历史的机会。
札木合和成吉思汗年轻的时候是拜把子兄弟,但随着双方势力强大,变成了敌人,1189年,铁木真第一次称汗,激怒札木合,联合13个部族进攻铁木真,铁木真失败。此后十余年,他们俩一直不分胜负。1201 年,札木合被11个部落推举为 “古儿汗”,称汗地点就在这里。随后铁木真和札木合在海拉尔河周围,也就是这一带展开激战,札木合战败,1204年被铁木真俘获,本来铁木真想放他一命,但札木合自己求死,最后铁木真满足了他的愿望,以不流血的方式处死了札木合,一代英豪从此消逝。如果当时胜利的是札木合而不是铁木真,可能整个蒙古史都得改写。
(特木真雕像)
我们现在经过的草原和河流,一定是铁木真和札木合走过的草原和河流。我们迎着黄昏的阳光,一路向西,在快到达额尔古纳河的时候,再折向南,沿河往南前行,尽管看不到河流,我知道额尔古纳河就在我们的右边流淌,滔滔不绝向北而去,我的左边,是一望无际、绿入天边的大草原,牛羊成群在安详地吃草,人类自古以来的纷争和划界,和它们没有任何关系,它们甚至不会去思考自己的命运和生死,或者,眼前只有蓝天和绿草。这也许并不是悲惨,而是上帝的恩惠。
(和王炯在草原看日落)
(和朋友在日落下畅快对谈)
在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我们到达了住宿地192营地,这是一个在靠近额尔古纳河的草地上建立起来的蒙古包宾馆。在这里,我将和东风猛士的王炯,进行一场星空下的对谈,谈谈东风猛士的特点,谈谈他们做东风猛士M817的初衷和心愿。我们把车开上对面的山头。在山头上,我们可以俯瞰在晚霞中熠熠闪光的额尔古纳河,蜿蜒曲折流向北方,河那边是俄罗斯,村庄清晰可见。今天的晚霞尤其美丽,从鲜红色到橘红色到暗红色,血色夕阳,久久不散。那种高远、绚烂和苍凉,只有历经沧桑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心境。也许苏武和李陵曾体验过,铁木真和札木合曾体验过,被迫迁徙的鄂温克族曾体验过,而今天的我们,在同样的体验中,有着一种笃定的安全感,因为我们的今天,已经有了祖国作为强大的后盾。
(额尔古纳河边的晚霞)
从山上下来,天空已经暗黑。今天一天,我们跨越了古人可能一生的距离,越过了千年的时空。我们看过了他们看过的风景,却没法体验他们内心的苍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今晚没有月亮,但宾馆点燃了篝火,并释放了烟火。
我的心绪并不安宁,独自在蒙古包里,思索一天的总结如何写。半夜,我走到外面,一切都隐没在深夜里,连飞虫也似乎沉沉入睡。我在草原如钻石般幽深的夜里,在星空的流转中,在额尔古纳河历史的洄旋中,和你说晚安!
今天是7月27日,内蒙古之旅的第三天。
昨天住在蒙古包里,设施已经很好,有沙发,有洗漱,但没有书桌。我半躺在床上,写完了第二天的文案,熄灯睡觉。早上6点醒来,拉开窗帘,外面已经阳光明媚,又是大草原美好的一天。
(蓝天白云草地令人心旷神怡)
国与国之间的边界都是人为的,阳光照在我们这边绿草如茵的草原上,也照在额尔古纳河对岸俄罗斯的草原和村庄上。在古代,这里并没有国土的分界,是很多部族在不同时期生息繁衍的摇篮。我有幸深入这片土地,似乎在阳光的透视中,看到了那男女老幼放牧的场景,闻到了随风飘起的满是牛粪味的袅袅炊烟。野心者们金戈铁马纵横驰骋,而普通老百姓,只想过一个日出日落的平常日子。
早饭后,我们沿着G331边境公路向西南出发,今天的第一个目的地是呼伦湖。从出发地到呼伦湖要两个小时左右,今天我的搭档是蓓蓓。一路上,我让蓓蓓进行直播,我自己直播的同时,剪辑昨天的总结视频,在到达呼伦湖之前终于剪完。我们行进在风景如画的天地间,右边依然是额尔古纳河,左边依然是牛羊满地的草原,那是一种美好,似乎永远没有尽头。这条路,也是当初鲜卑等民族的迁徙之路,他们就是这样一点点南移,和中原文化不断接触,最后融入了中华文明的大家庭。
(呼伦湖)
呼伦湖是内蒙第一大湖,它的情人湖贝尔湖是中蒙边境湖,呼伦贝尔这个地名,就是两个湖合起来的。呼伦和贝尔,在蒙古语中都有水獭的意思,由此可见,这两个湖除了产鱼,还盛产水獭。水獭一身好皮毛,本来是为了御寒,没有想到招来杀身之祸。在欧洲皮毛生意最好的十九世纪,这两个湖里的水獭几乎被捕杀殆尽,被俄罗斯人运回去进行贸易。
今天的呼伦湖,已经进行了严格的生态保护,连续七年不让捕鱼。这几年水面扩大,湖里鱼类资源丰富,鱼一定很多,但水獭已经几乎绝迹。原来,呼伦湖有丰富的渔猎文化,这一文化因为禁捕而几乎绝迹。查干湖有丰富的冬捕活动,但冬捕活动的发源地在呼伦湖,但这里已经停止了冬捕,等待国家政策的改变。其实,符合生态的捕捞,反而会促进生态平衡,这一点可能需要相关部门根据情况进行调整,使湖周边的百姓可以多一份生计,也多一份对文化的传承。
(参观了渔文化博物馆)
到达呼伦湖景点后,我们先参观了渔文化博物馆,博物馆里展示了呼伦湖的前世今生,以及持续千年的丰富渔文化内容。呼伦湖是一个活水湖,进水主要来自发源于蒙古的克鲁伦河以及中蒙共有的贝尔湖,出水主要是达兰鄂罗木河,只有20几公里,就连通了额尔古纳河,所以,也可以说呼伦湖是额尔古纳河的发源湖。
(沙鸥飞翔)
我们坐车到湖边,一览浩渺的大湖。呼伦湖所在的地区叫扎赉诺尔,扎赉是海的意思,诺尔是湖的意思,因此扎赉诺尔就是像海一样的湖。扎赉诺尔是隶属于呼伦贝尔的一个区,相当于一个县级市。湖水浩荡,已经比我十几年前来,水域大了很多,中心岛都快被淹没了,我们在水边打水漂,欣赏湖景。烈日当头,碧波荡漾,我们既看不到浮光跃金,也看不到静影沉璧,但呼伦湖的落日和月色一定好看,只不过这次我们没有机会看了。坐上游船,开到湖中,很多沙鸥跟着我们飞翔,极目四望,天水一色,一碧万顷。我们用晒干的小鱼投喂沙鸥,于是,他们追随我们,在风中上下翻飞,翩翩起舞。为了乞食,它们展现了自己最优美的一面。它们告诉我,即使是乞来之食,也没有必要让自己变得猥琐。
(参观扎赉诺尔博物馆)
(猛犸象骨骼标本)
午餐后,我们去了扎赉诺尔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给我们打开了一个宝藏。我本来以为一个县博物馆没有什么好看的,但展示出来的新石器时代的渔猎工具,还有出土的一万年前的人类头盖骨,拓跋鲜卑的各种文物,以及他们的迁徙历史和记录,让我大开眼界,也深刻印证了,这片辽阔富饶的土地,是古代人类最重要的繁衍区域之一。馆里还展览了出土的猛犸象骨骼标本、东北野牛头骨化石等。这里一下子出土了三具猛犸象骨骼,表明这里是古代猛犸象活动的中心区域。在外面园区草地上,当地塑造了87头大大小小的猛犸象雕塑,气势如虹,感觉如象群惊天动地而来,登时觉得自己十分渺小。渺小的人类,打败了巨大的猛犸象,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人类懂得合作,懂得一个人的力量,永远不如一群人的力量。
(机车博物馆)
满洲里和扎赉诺尔这一带,有着巨大的露天煤矿,还有1902年在这里建设的中东铁路。运送煤炭需要火车,因此,这里的火车机车就很多。在有柴油机车之前,都是烧煤的机车,充满霸气,但马力毕竟有限,随着柴油机车和电气机车的引入,烧煤的机车只能退出历史舞台。扎赉诺尔的相关部门非常用心,把所有的旧机车收集起来,放在这里的露天进行保存展览,同时模仿旧的满洲里火车站,造了一个机车博物馆,对机车进行了剖面展览,让大家对于机车内部的构造一目了然。同时,几个展室,以机车为引导,讲述了一系列历史事件。俄国在中国建立中东铁路、日俄战争、日俄掠夺东北资源等,这些历史让祖国充满了屈辱,也同时无意中开启了东北进入工业发展的历史。这个展览,让我们在了解机车发展的同时,上了一堂有益的阶级教育课。那些卧在草地上,已经一动不动的黑色机车,是威武不屈的英雄,也是壮士迟暮的老人,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也是一个时代的落幕。
(满洲里国门)
结束参观扎赉诺尔,我们前往满洲里国门。满洲里的出现,完全是因为俄国当时修建中东铁路。大家只要看一下地图就知道,如果俄国的铁路不经过我国东北,绕过我国顶端去海参崴,要多出至少两千公里,还要经过更复杂的地形。于是沙俄迫使清朝同意,在我国开始修建中东铁路,从满洲里进入中国,经过哈尔滨到绥芬河。沙俄同时修建了从哈尔滨到旅顺的支线。铁路于1903年通车。不到两年,日俄战争爆发,俄国战败,丢了一半铁路。1935年日本取得了全部铁路。1945年日本投降,苏联接手和中国共管铁路,各种较量,直到1952年才全部交还中国。一条铁路史,就是中国的受辱史,也是中国的崛起史。沙俄修铁路,其真正的目的是掠夺中国东北的资源,而日俄战争,相当于两个外人到你家里来打架,还把你家里东西砸了,你却不敢吭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祖国终于强大起来了,今天站在庄严雄伟的国门前,看着上面飘着的五星红旗,你终于能够舒出一口气:祖国母亲,你终于再也不用那么屈辱地受人欺负了。
(和游客合影留念)
满洲里国门,是目前中国陆地最大的国门,也是最繁忙的国门,中欧班列大部分都从这里通过。为了发展,这个国门被开发成了一个5A级的景区,每年有八百万人左右来此参观学习。你可以走到41号界碑去照相,也可以登上瞭望塔,居高临下,一览无余看对面俄罗斯的风光,同时也可以回头俯瞰欣欣向荣的满洲里市区和保税区。俄罗斯那边因铁路而兴的城市叫后贝加尔斯克,是一个两万人的小城,和我们这边热闹的满洲里相比,显得局促而原始。
(火车穿梭)
今天的中东铁路,成了中俄、中欧的大通道,我们在景区一会时间,就有好几列火车拉着货物和集装箱来回穿梭。中东铁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经为中国革命做出过很大贡献,很多革命志士都是通过这个通道,到苏联去学习取经,也有很多苏联革命者,通过这个通道来指导中国的革命事业。党的“六大”代表,就是经过这个通道到莫斯科去开会的。解放后毛主席到苏联去开会,来回都经过了这里。因此,这个通道又被叫做红色通道。
(满洲里夜色)
满洲里的夜晚灯火通明,每一栋楼都被点亮,像高擎的火炬冲天燃烧。湖水倒映着灯光灿烂的城市,波光粼粼,彩波荡漾。步行街上人流如潮,举袂成幕,两边商店的招牌,灯光绚烂的程度,不下于拉斯维加斯的夜晚。如此火热的人间烟火,透露着一丝不真实,却又真实得让你欲罢不能。
(套娃景区)
(参观套娃制作过程)
满洲里最大的游乐城是套娃景区,我们晚上也应邀去参观。这是一个集住宿、休闲、娱乐、演艺、餐饮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景点,通票到底。进入景区后除了吃饭自己掏钱,其他一切游乐设施和演出观看,都不需要另外付费,我们在里面参观了套娃制作过程,看了6D电影《飞越满洲里》,又去欣赏了专门为我们演出的俄罗斯花样滑冰表演。其中两位是阿纳斯塔西娅和亚历山大,他们在2021年的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中取得了双人滑世界冠军。这些演员优美的滑行和潇洒奔放的舞姿,让我们如痴如醉,也让一起看直播的朋友赞不绝口。景区的套娃酒店,也非常漂亮,里面是金碧辉煌的巴洛克风格装修,因为装修得很到位,显得豪华但不俗气,也值得大家去参观一下。
(套娃酒店的天窗)
(俄罗斯花样滑冰表演)
回到宾馆,已经接近晚上十二点,满洲里的午夜,依然灯火辉煌。它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朋友,用全部的热情欢迎你,唯恐你留下遗憾。到满洲里,我们在历史和现实之间交替,我们悲愤于过去,又兴奋于当下。历经千难万险,今天的祖国,终于可以有尊严地走向未来。满洲里的变迁,正是百年中国的一个缩影。
深夜一点,我终于写完了一天的总结。我看着窗户外依然明媚的城市灯光,和你说晚安!
未完待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