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博罗县公庄镇坝子村迎来文旅新地标。历经7年精心打磨的田园文旅项目“山下里·觅语田园”开启试运营。这片融合自然美学与工业风设计的沉浸式空间,不仅是城市近郊的休闲新去处,更成为“百千万工程”背景下,坝子村以农旅融合激活乡村产业、带动村民共富的生动实践。
摄影:长风
走进觅语田园,成片翠绿的稻田映入眼帘,与亮黄、鲜红的工业风建筑构成了一道视觉丰富的风景线。这里保留了原生态的稻田、河流与山林风貌,以“让城里人放下匆忙,寻找田园趣语”为核心,打造了农耕体验、戏水游玩、卡丁车越野、稻田射箭等特色项目,更有树枝创意绘画等亲子互动内容,让游客真切感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霜”的四季安宁。
据山下里·觅语田园创始人古焕洲介绍:“从2018年筹备至今,我们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让自然回归本真,让艺术融入田园。每一处景观都力求展现乡村最原始的美感。”这种拒绝同质化开发的坚持,使得项目在众多农旅项目中脱颖而出。
据了解,觅语田园试营业期间,尽管仅开放4间客房,但凭借质朴的'田园烟火气',国庆期间的客房预订早已爆满,特色餐饮更是备受青睐。从自种方舱直送餐桌的活体鲜菇,搭配现宰走地鸡熬制的清水火锅,让不少游客连连称赞,纷纷拍照记录。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食材均来自周边村民种植的有机农产品,既保证了食材的新鲜度,又满足了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国庆期间,还将推出草坪长桌宴、稻田音乐会等特色活动,为游客带来更加丰富的田园体验。
该项目的成功落地,是坝子村村“两委”干部发展产业与村民情怀的双向奔赴。2018年,在外经商的村民古焕洲怀着反哺家乡的情怀返乡,提出利用山下小组闲置土地发展农旅融合项目,这一构想与村“两委”的发展规划不谋而合。坝子村书记骆海宏回忆道:“当时村里产业基础薄弱,集体经济收入单一,10个村民小组分散,整体人气不足。这个项目既能打造标志性产业,又能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正是我们期盼的发展方向。”
摄影:长风
如今,坝子村山下小组这片水土丰美、交通便利的土地,通过科学的土地流转和整合开发,正在焕发新的生机。项目通过多种方式带动村民增收:一方面,通过村企合作提高土地租金,以保底收益、分红等形式壮大集体经济;另一方面,为村民创造“家门口”的就业机会,项目建设期间雇佣本地村民耕种、务工,试营业前已安排十余名村民参与服务;此外,通过“订单式”合作模式,让村民种植的土鸡、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有了稳定销路。
展望未来,古焕洲信心满满:“这只是开始,后续我们将持续加大投入,计划将客房增至20至30间,进一步丰富餐饮配套,完善各类体验项目。更令人期待的是,滑翔伞、热气球、直升机观光等低空经济项目以及山上的特色森林客房也在规划中。”
对项目的发展前景,该村党支部书记骆海宏充满期待:“如果发展顺利,我们计划盘活村集体两旁的旧房,改造为民宿集群,同时引入外部投资开发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和联动效应。”坝子村正以此田园文旅项目为切入点,推动坝子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让农耕文化“活”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
记者手记:
坝子村的实践生动证明:当本土情怀遇见科学规划,当自然禀赋对接市场需求,沉睡的乡村资源就能转化为发展的“活水”。山下里·觅语田园的试营业,不仅是公庄镇文旅版图的一块新拼图,更是“百千万工程”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鲜活注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