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绳索,一盏头灯,一群年轻人向着地心深处垂降。这不是电影场景,而是桂林旅游学院“萤火”洞穴探险队在双河洞的真实科考。
队员们在洞穴竖井中攀爬
“注意脚下,控制下降速度!”在贵州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深处,一群年轻探险者正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科考任务。黑暗中,只有头灯的光束在百米竖井中摇曳,岩壁上的水珠不时滴落。这支来自桂林旅游学院的“萤火”洞穴探险队,成功完成了对“亚洲第一长洞”双河洞未知区域的科学探测,成为国内首支独立完成百米垂直竖井探测的大学生队伍。
01 未知挑战,深入“地心”的青春探险
双河洞,这个被誉为“喀斯特天然洞穴博物馆”的地下迷宫,是已知的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长洞。其深度超过550米,由8条主洞、200多条支洞和5条地下河组成,洞内有洞,洞下套洞,结构极其复杂。
“以往,对此类世界级洞穴的探测多由专业团队完成。而现在,我们大学生也能独立完成科考任务。”“萤火”探险队队员表示。这支特殊的探险队成立于2023年5月,是国内高校中首个成建制的学生洞穴探险团体。首批10名队员从休闲体育与体育旅游专业中择优选拔而出。他们依托桂林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进行了数月系统性训练。
队员们进行样本采集和记录
今年9月上旬,在指导教师李友军、莫登启的带领下,这群年轻人向双河洞的未知领域发起挑战。他们的任务是进入未对外开放的后兜湾区域,并对百米垂直竖井进行科学探测。
02 极限24小时,黑暗中的科学坚守
洞穴探险被誉为“极限运动中的科学,科学中的极限运动”。对这群20岁左右的学生而言,这次任务是对体能、技能和意志力的终极考验。洞内环境幽暗潮湿,路线错综复杂。
队员们进行锚点固定
队员们需要背负重达20公斤的测绘装备、照明工具和补给,在湿滑的岩壁和狭窄的缝隙中艰难前行。最具挑战的是垂降进入百米竖井。在幽深的地心深处,除了头灯的光束,四周一片漆黑。队员们需要克服对未知的恐惧,在体力接近极限时,仍要精准操作设备,完成测绘、采样和记录工作。“最难忘的是在洞内连续作业24小时,”一名队员回忆,“当终于回到地面,看到阳光的那一刻,每个人都激动得说不出话。”在这次科考中,团队成功获取了目标区域的影像、测绘及环境数据,录制了宝贵的科考实况视频,为双河洞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03 育人实践,真实险境锤炼真本领
“敢为人先、追求梦想——这次洞穴科考正是桂旅精神的最佳体现。”桂林旅游学院户外运动学院负责人表示。将课堂理论教学与真实野外探险相结合,是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实践。在险境中,学生们不仅锤炼了野外生存、风险评估、绳索操作等硬核技能,更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临场应变能力。
队员们在进行路线规划
“这次经历让我们对‘人与自然、自我挑战、责任共生’的户外运动理念有了更深理解,”队员们表示,“探索未知的成功,增强了我们投身自然探索与科研的信心。”此次科考获得了社会各界及校友的广泛支持。双河洞科考的顺利完成,不仅为世界级洞穴研究增添新资料,也为我国户外运动人才培养提供了“桂旅方案”。
大学生萤火洞穴探险队在双河洞开展科考探测任务
目前,“萤火”探险队已安全返回校园,正对科考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整理。他们带回来的不仅是珍贵的科研资料,更有一个关于勇气、探索与成长的青春故事。未来,这支年轻的队伍计划将此次科考成果制作成教学视频和科普资料,让更多人了解洞穴科学的神秘与魅力。(桂林旅游学院供图)
桂林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陈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