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践行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成为趋势,一座拥有千年文脉的水乡又将如何守住根脉、突围破局?
10月11日,顺德区杏坛镇以“人文润杏坛 产业兴水乡”为主题,召开人文经济融合发展大会。
而《杏坛镇人文经济融合发展暨环两江协同区镇街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下称“方案”)的发布,也清晰勾勒出了位列环两江先行区协同区的杏坛的世界级畅想:以千年水乡文脉为魂,以人文赋能的产业为基,走好文城互济、文经相融、因文善治、因文立名发展路径,迈向世界级水乡文旅集聚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体验目的地和乡愁栖息地,为顺德“世界级智能制造高地”“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目标贡献力量。
杏坛举办人文经济融合发展大会。 杏宣供图
三重底气支撑世界级目标
杏坛敢提世界级目标,正是源于对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与时代机遇的清醒认知。
首先要看到,杏坛所拥有的千年水乡文脉,具有不可复制性。杏坛的“富饶”,远不止于桑基鱼塘,更是一座精神富矿,这正是杏坛最核心竞争力所在。
超530公里的河网,串联起的是隋唐至今的人文积淀:这里有两位文状元、59位进士的“好学基因”;有人龙舞、龙舟说唱等3项国家级非遗的“活态传承”;有239间古祠堂、数十座古桥构成的“建筑博物馆”;更有逢简、古朗、右滩等保存完整的原生态水乡。
“千年文脉+原生态水乡”的组合,让杏坛独具稀缺性,足以做别人做不了的文化表达,收获世界级舞台的“入场券”。
也正因如此,杏坛致力将文化遗产从静态展品变为活态资源。但这种活化不是简单复制,而是要挖掘和创造一种独特叙事,输出杏坛版本的“岭南水乡表达”。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水乡杏坛迎接超33万旅客。 杏宣供图
产业的支撑力,是杏坛世界级的目标的底座。世界级水乡不能只靠“颜值”,更需“实力”托底。杏坛拥有佛山综合保税区、顺德高新区、顺德新港三大高能级平台,吸引美的4.0智能工厂、德冠新材料、悍高智能家居等高端项目落地,先进制造业基础可谓“硬核”。
现场,杏坛还迎来了一批人文经济、文旅发展以及环两江先行区协同区重点项目的签约。顺德区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示范项目、北七乡农文旅示范区项目、北京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顺德园)项目、天悦餐饮战略合作项目、“环两江”状元文化赋能人文经济标杆项目,将为杏坛探索人文经济学、成为世界级水乡,注入更强动能。
顺德区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揭幕。 杏宣供图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时代的机遇,就是杏坛确立世界级目标的“好风”。杏坛的探索,恰逢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佛山环两江先行区等政策的叠加期。镇域突围迎来了最好的时机。
当前,顺德提出要“践行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更是为杏坛提供了顶层设计支撑。此外,逢简申报“联合国最佳旅游乡村”的行动,也直接为杏坛搭建了对接国际标准的桥梁。
可以说,杏坛的世界级目标,有理由、有底气、有路径从“理想”走向“现实”。
世界级的水乡
要有“杏坛味道”
要成为世界级的水乡,首先就要回答:如何让千年文脉“活”起来,形成既具岭南辨识度、又能引发国际共鸣的体验体系?
杏坛给出的思路是“保护性开发、差异化IP、沉浸式体验”,让文脉从“遗产”变为“消费场景”,点亮平凡生活。
不同于部分地区“大拆大建”的开发,杏坛选择用“绣花工夫”守护文脉根基。方案明确了“四古”(古村落、古桥、古树、古祠堂)要素保护提升行动。
以逢简、龙潭、昌教、右滩、马东等为试点,杏坛将探寻古村新生新路径;而借鉴高赞文明桥经营,更多古桥将迎来重生;同样,每一棵古树都将被挖掘其文化价值,每一个古祠堂都将成为艺术与文化、文创发展的最佳落点。
顺德杏坛原生态水乡存留完好。杏宣供图
当然,杏坛的保护行动,不是简单的“刷漆”“加固”,而是从“功能”维度让古老元素们“活”起来。正如逢简修缮明远桥,不只是让桥更结实,而将增设多语言导览牌,让国际游客能读懂古桥与水乡的共生故事。
由此可见,杏坛想让游客看到的不是“翻新后的”千年水乡,而是让古桥可漫步、古祠堂可体验、古树可亲近的“修旧如旧的故乡”,从而守住水乡最本真的乡愁记忆。
杏坛推动塑造“一村一品”。图为杏坛马东村内,顺德永春拳第五代传承人何良兴为外国游客做示范。 廖明璨 摄
为实现世界级目标,杏坛将目光放得十分深远。其中,村域成为杏坛聚力突围的起点。这一点在“一村一品”的开发上体现得格外明显。
逢简水乡定位为“世界级岭南水乡会客厅”,古朗深挖“长寿之乡”内涵,右滩主打“状元文化”。此外还要推动桑麻村的黑毛节瓜、右滩的河鲜、马东的永春、龙潭的龙母龙舟齐“出圈”……杏坛的IP打造,拒绝“复制粘贴”,而是为每个村定制“专属标签”,用各美其美的IP矩阵,构建“水乡杏坛”品牌合力,为世界级水乡建设积蓄力量。
世界级目标之下
人文与产业双向奔赴
如果说千年水乡文脉是杏坛跻身世界级水乡的“灵魂”,那么人文与产业的双向奔赴,正是其“筋骨”所在。
践行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杏坛紧跟顺德区委的核心逻辑,就是要“重回常识、发现价值、达成共识”。因此,杏坛探索和发展人文经济学,不是将文化与产业简单叠加,而是让水乡文脉成为产业升级发展的“创意源泉”,让产业、产品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形成“以文兴产、以产促文”的闭环。
大会现场,杏坛企业秀出“代表作”。杏宣供图
“最好的品牌宣传就是建筑。”悍高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锦锋分享道,人文经济落在企业经营上,就是要让产品不止有功能,更具有温度和故事。悍高以“设计”为切口,深入探索工业美学,让产品、企业品牌的理念“美”出圈。
当天,杏坛的这场人文经济大会就选址悍高星际总部。具象化的工业美学,一举打破了人们对制造业的刻板印象。
“未来我们的产品也一定会展现更多的文化故事。”在广东阅生活家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麦兴鉴看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土壤,“制造的终极竞争,不是比谁更便宜,而是比谁更有文化。”当他决定将杏坛的岭南美学与文化底蕴注入家具研发后,不仅摆脱了同质化竞争,更拥有了独特的品牌辨识度。
也正是因杏坛本土企业对功能、审美、文化的不懈探索,才让“杏坛制造”不仅有技术竞争力,更有文化识别度,打开了走向国际市场的新思路。
杏坛水系发达,长达530公里的水网不仅滋养了一方文脉,还孕育了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业。
“农业的发展不仅是要实现从田间到餐桌,更要思考如何构建从乡愁到消费的全链条体验。”在广东顺朗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丁丽茹看来,人文经济就是要让产业因文化而更有品位,让文化因产业而更有价值。
随着坐落于杏坛镇万亩农田美丽田园示范区内的顺德区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的启幕,一个以人文精神为引领、以经济发展为动能、以生态和谐为底色的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综合平台的身影,正愈发清晰。预计到2028年,该园区总产值预计能达23亿元。
杏坛,正朝向世界级目标前进。 杏宣供图
从文脉守护到产业升维到品牌塑造,足以见得,杏坛的世界级目标,本质上就是一场以人文重构发展逻辑的全新尝试。
杏坛用实际行动证明,镇域也能拥有世界级的格局与眼光,这不是和别人比规模、比洋气,而是向内挖潜独特性与深度。只要用好自身不可复制、具有稀缺性的文化基因,并用其赋能产业和区域发展,就能在湾区乃至全球竞争中找到一席之地。
撰文:张艳青
【作者】 张艳青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