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游客在庄园内漫步赏秋、眺望黄河,一张张鲜活的笑脸,都化作了我心中最真切的喜悦。
我是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坎布拉镇直岗拉卡村噶达庄园负责人益希措姆。回望这五年,庄园的每一点变化,都与尖扎文旅的蓬勃脉搏同频共振。
研究生毕业后,我先在甘肃民族出版社工作了数年。可家乡的旖旎风光总让我魂牵梦萦,更放不下让孩子学说藏语、传承民族文化的心愿,最终毅然辞职归乡,踏上创业路,成立了青海噶达文化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归乡时,我坐拥背依黄河、百年梨树如雪的好地方,这里本就适合发展旅游,却因最初只经营简餐茶饮,业态单调,始终难以突破发展瓶颈。
“十四五”以来,尖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将其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群众增收的重要抓手,持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尖扎旅游业由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
作为旅游从业者,我深切感受到政策红利带来的实惠:政府常态化组织省内外培训交流活动,带领我们学习先进运营理念、借鉴特色发展模式,拓宽了我的经营思路;同时积极赴西宁、兰州、西安等地举办旅游推介会,全方位宣传尖扎的风土人情与特色文化。随着尖扎文旅知名度的提升,噶达庄园也渐渐走进了更多游客的视野。
慢慢地,我把外出学到的运营思路、服务理念,一步步落地到庄园的改造升级中。要留住客人,就得把单一业态做长、做活。我先从住宿入手,在庄园内打造民宿,还在房间里挂起唐卡、铺设藏式地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为改善餐饮体验,我推出了烤羊排、家常水饺等特色菜品;为吸引游客深度参与,我们会点燃篝火,带着大家跳锅庄、唱藏歌,黄河岸边总能传来阵阵笑声。
就这么一点点打磨,五年下来,噶达庄园早已不是当初仅能喝茶小坐的简易场所,而是蜕变成集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度假地。
今年,我循着“丰富体验、打响品牌、提质增收”的方向再谋新篇,在县城打造了噶达餐饮单品体验空间——噶达小厨房。这一举措让经营更加多元:既跳出了对庄园住宿、团建等传统收入的依赖,拓宽了餐饮零售渠道;也丰富了消费场景,游客可灵活选择在庄园享用正餐,或在“小厨房”品尝轻食,即便没时间前往乡村庄园,在县城的“小厨房”也能体验,覆盖了更多时段、更多需求的客群,切实增强了文旅产业的综合实力与收益。
今年国庆中秋长假,我们推出了秋冬限定草地火锅。游客赏遍黄河秋景后,踩着柔软的草地、沐浴着清爽的秋风围炉涮煮,“自然野趣+热辣美食”的全新组合,成了这个假期里独一份的旅游记忆点。
回望这五年,不只是我的庄园在一步步壮大,家乡的变化更让人欣喜。周边的乡亲们也借着文旅发展的东风行动起来:有人依托好山好水,种起了火龙果、蓝莓、西梅、葡萄等特色水果;有人搞起生态养殖,土猪肉、散养鸡、土鸡蛋等农家味道,格外受游客青睐。大家从不是等着帮扶,而是揣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信念比着干,都铆着劲把日子往红火里过,用双手挣出属于自己的好日子。
(本报记者 栾雨嘉 整理)
《青海日报》(2025年10月12日 第1版:要闻)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