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叠加的8天“超级黄金周”收官,作为西部热门目的地的兰州,在大数据里更是可以用最直观的“火热”来形容:双节期间兰州累计接待游客663.8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40.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9%和12.95%。
而兰州“爆火”的背后,是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不断涌现,为游客带来更新体验,也不断激发文旅消费新增量。两位数的增长不仅印证了“黄河之滨也很美”的品牌穿透力,更揭开了这座西北重镇以文旅为支点,重构甘青宁区域文旅版图的战略雄心。
如果说游客接待量的增长单纯反映了旅游人数的增加,那游客消费数据的大幅增长,则代表了文旅发展质量的提升,折射出兰州旅游消费的升级,兰州是凭啥做到的?
01
为期8天的国庆中秋假期,兰州到底有多“火”?大数据里,用户用“指尖”预订刷新出了一组组Top的新纪录;大数据之外,是各年龄段的游客们在一个个兰州文旅消费新场景中用脚“投票”的结果。
此前,据携程发布《携程2025国庆中秋双节旅游报告》显示,兰州作为甘肃门户,假期整体订单量同比增长12%,高出西北省会平均5个百分点;外地游客在兰州平均停留2.0晚,同比提升0.3晚,“中转站”正向“目的地”转型。
酒店订单结构显著优化:其中高星酒店订单增速达18%,领先低星酒店8个百分点,显示“黄河文化度假”正在推高消费层级。而从去年全年的数据来看,2024年兰州累计接待游客1.1亿人次游客,实现旅游总花费828亿元,分别增长26.4%与27.5%。
当然,要让假日文旅市场热起来,高涨的出游意愿、消费热情与丰富多彩的文旅消费市场供给,相辅相成。在这个双节期间,兰州中山桥、金城关、黄河楼、兰州老街等景区持续热门,通过“博物馆+黄河夜游+轻户外”的三轮驱动,吸引各地游客纷纷到兰州打卡。
金城关大景区累计接待91.28万人次,10月4日单日更是最高突破16万人次,与此同时,黄河楼+《大有兰州》,推出“鼓上飞天舞”“古装不倒翁”“小丑互动”“与李白对话”及“刻葫芦非遗展示”等系列文化互动活动,单日接待高峰达1.33万人次。
在夜游方面,兰州“夜游黄河”项目热度不减,“黄河游轮+羊皮筏子+灯光秀”组合搜索热度较节前环比增长200%,成为留住过夜游客的流量密码。
从非遗活动到主题展览,从体育赛事到街区演艺,在“演艺+文创+旅游”的深度融合下,兰州也以年轻、多元的创新模式火力全开,书写着“为一个IP,赴一座城”的消费新故事,重塑文旅产业链,让兰州文旅在这个双节展现出了强大的魅力。
02
当然,兰州文旅的“狂飙式”增长,绝非偶然的流量红利,而是交通优势、文化赋能与业态创新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在交通方面,可以说随着中川机场T3以及兰武高铁和中兰高铁的开通,交通枢纽的“门户效应”持续释放。中川机场2024年旅客吞吐量已突破1700万人次,通过新增加密国内外航线,衔接跨境航线与国际客流。
新甘肃客户端,赞297
这种“空中走廊+地面网络”的立体交通格局,让兰州成为进入甘青宁地区的首选门户,2025年清明假期30.47%的旅游花费增速,印证了交通对消费的直接拉动,由此,兰州也真正成为西北文旅的枢纽“极核”。
此前皇马球迷包机到阿拉木图看欧冠,就是从兰州出发,而内蒙古阿拉善的英雄会也更多的选择到兰州集结和返程,中卫沙坡头的游客也纷纷选择从中川机场出发......
2025阿拉善英雄会,赞39
在文化赋能方面,兰州以“黄河之都”为核心定位,兰州将中山桥、白塔山等传统地标与黄河楼、兰州老街等新场景串联,构建起“黄河风情线”全域旅游带。
兰州正从单一景点进化到了全域生态,正以“流量”聚“留量”,用“枢纽”带“全域”,让文化资源转化为消费动力。连续两年的暑假,兰州旅游订单增速跻身省会城市第六,入境游订单更是暴涨130%,文化辨识度成为破圈关键。
在文旅创新方面,兰州以“文旅+”的“业态融合”打开增量空间。从沉浸式文旅综合体,到兰州中心风起大汉落地,从兴隆龛谷到兰州老街,兰州正通过“工、农、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助力兰州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当旅游趋向场景化、体验化、多元化,“为一场演出打卡一座城”“为一场比赛奔赴一座城”,已成为文旅消费新潮流。随着兰州引进陇原竞技职业足球队和常态化的演唱会,兰州的体育与演唱会消费年均10%的增速增长,让单一观光客转化为多场景消费者,因此,今年双节期间40.07亿元旅游收入的背后,是兰州文旅全链条消费生态的支撑 。
03
如果说两位数增长是兰州文旅的结果,那么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就是兰州文旅持续发力的重要支撑。此前,甘肃省发布了《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要打造甘肃文旅品牌,支持兰州、敦煌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
兰州正通过新建综合客运枢纽站、空港旅游集散中心等载体,构建起“信息咨询-换乘接驳-票务预订”的一站式服务体系。尤其是中川机场和兰州西站两大交通枢纽的建设,兰州正在加速整合青海、宁夏、内蒙、河西和陇东南等周边文旅资源,打造跨区域线路。
这种“枢纽+节点”的布局,让兰州成为串联青海湖、敦煌莫高窟、张掖七彩丹霞、中卫沙坡头、甘南扎尕那、额济纳胡杨林等甘青宁蒙核心景点的“中转心脏”,多条丝路精品线路的联合发布,已实现区域资源的协同共振。
从建设兰西城市群与兰白都市圈,打造强省会的角度来看,兰州的文旅首先在打破行政壁垒,构建“客源互送、品牌互推、利益共享”的甘青宁文旅共同体。这种联动不仅放大了单城旅游承载力,更让兰州文旅的思维从“城市旅游”到“区域旅游”的组织者与引领者转变。
而在服务方面,兰州也针对各地网友提出的“基础设施薄弱、消费吸引力不足、接待设施滞后”等多种问题,一方面培育高素质旅游服务团队,另一方面联合文旅行业的各类主体,通过票根经济、会展经济等惠民活动激活本地消费市场,从智慧票务到特色餐饮供给,从服务的专业化到文旅场景的多元化,兰州正在加速提升枢纽的“黏合度”。
从黄河之畔的城市品牌升级,到甘青宁区域的枢纽卡位,兰州文旅的增长故事,本质上是兰州这个内陆城市依托比较优势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招。
通过交通枢纽的“硬实力”、文化IP的“软实力”以及与区域协同的“巧实力”形成合力,兰州不仅能坐稳甘青宁文旅集散中心的宝座,更将成为带动西北文旅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引擎,为区域经济转型注入持久动能。
兰州文旅,加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