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承载了帝王的盛衰与百姓的烟火;一处宫阙,凝结了中国文化的心脉与灵魂。
从紫禁城北墙上看西北角角楼,不只玲珑,还兼有“座”拥天下的气势。
2025年,故宫博物院迎来建院100周年,中信出版联合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特别推出典藏纪念宝典——《故宫红书》。
故宫博物院前院长李文儒亲自执笔,10年故宫博物院副院长,17年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30年博物馆相关工作经历,从紫禁城到博物院,书中包含院长私藏游览指南,解锁99%的人不知道的故宫攻略。
养心殿有多神秘?乾隆花园里藏了什么宝贝?“正大光明”匾背后藏着什么秘密?坤宁宫里有哪些讲究?书里全都有!游览完毕,意犹未尽,随时可以翻开书,补齐知识点。
院长带您逛故宫,权威的故宫导览手册 解锁99%的人不知道的故宫隐藏细节
都说故宫会“惩罚”每一个不做攻略的人。
故宫有多大?72万平方米,9999间半房。可要是真正走进来,往往只顾着人潮汹涌,没走几步就迷了方向。
第一次去故宫不知道怎么玩?N刷故宫也没找到最佳路线?时间有限,该怎么看,看哪里?这一次,李院长亲自带你逛故宫,书中目录清晰可见:
按照游览故宫的地理顺序编排,从中轴线到东西宫,每篇文章依次对应一个景点,36处宫中名景、86篇院长讲解,全方位覆盖故宫观赏点。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把钥匙,解开一处宫殿的历史心事。
翻开书,就像跟着院长亲自游故宫,不仅能“看见”,更能“读懂”这座世界古都的心脉。
李文儒院长的讲述方式,不是死板的学术讲解,而更像一位懂门道的导游,告别千篇一律的套路,在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中,不知不觉破解故宫深度游的细节密码。更妙的是,他并不只告诉你“是什么”,还会告诉你“为什么”。为什么御花园的石径要弯弯绕绕?为什么乾清宫的匾额笔画中暗藏玄机?为什么文渊阁的布局能体现皇帝的治学心态?这些问题,可能在导览器里永远听不到答案。
而在这本书里,它们全都化作一篇篇故事,让你在看似寻常的一步一景之间,读懂皇权如何运转,礼制如何镌刻在砖瓦之间。
如果说86篇“院长笔记”让我们在文字里读懂了故宫的门道,那么36处“院长镜头”,则是带你一眼望入宫墙深处。这些照片,全部由李文儒院长亲自拍摄。他不是在复制那些明信片上的大场景,而是像一位知根知底的老友,带我们翻开一本老相册,指着照片讲述背后的故事。
边走边查,解锁附录隐藏关卡一本随身携带的故宫小辞典
这本“故宫小红砖”,也兼容了辞典的功能和优势,将故宫的精粹凝于方寸之间,以别致的异型32开本精心呈现,轻巧便携,能轻松收纳进随身包袋之中。
得益于按照游览故宫的地理顺序的编排,这本“故宫小辞典”的目录清晰,一目了然。从中轴线到东西宫,在故宫的重重宫阙之间漫步游览时,无论走到哪里——几度兴废的太和殿、延禧宫里的“水晶宫”、太上皇的宁寿宫、皇帝的花园……
“半拉子”工程“水晶宫”。作为整体框架的铁质构件已经锈蚀残损,汉白玉石座础、墙体、门窗等构饰雕刻,依然亮丽精美。无论对哪个景点产生好奇,只需要翻开目录,找到名称,就能一秒直达目标篇章。
在移步换景间,走到哪里学到哪里,现场甚至就能自查讲解,还可以讲给同行的亲友和小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文化之旅。
书里关于重要历史、人物、事件、建筑知识等的260条核心信息,全部为大家贴心地划线标识,快速get故宫精华!
看完恢宏的故宫建筑群,必然要看一看馆藏文物。
附录中有李院长严选的100件必看国宝:故宫博物院馆藏约180万件,院长精选100件,万里挑一,涵盖多种文物类型,青铜、书画、陶瓷……每款都经典而惊艳。最难能可贵的是,其中的14件文物在官网没有公开。相当于直接拿到“隐藏款”清单,读懂故宫的顶级审美。
院长亲历,娓娓道来国宝守护人的情怀和文化呼吁
李文儒先生,曾是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历任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司长,中国文物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10年故宫博物院副院长,17年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30年博物馆相关工作经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人。他以权威视角+人文之心,写就这本有“温度”的《故宫红书》。
书中不只有知识,更有情感。不只有历史,更有人的温度,院长带你看到的是一个走进人心的故宫。除此以外,书中还有李院长作为资深文博人的文化呼吁,澄清一些对故宫的误读,展现一个真实的故宫。
文/阿信
编辑/李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