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独在异乡,最念是乡音。会馆与同乡会,是寻觅情感共鸣、安放乡愁的精神家园。
从这里出发,《新加坡眼》将及时传递各类文化联谊活动资讯。愿您在此找到熟悉的圈子,结识新的朋友,让狮城生活因联结而更加温暖、多彩。
2025年10月11日,适逢中秋佳节,新中建交35周年,新疆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庆,新加坡新疆同乡会成立十周年,新加坡新疆老乡们期盼已久的同乡大聚会在Vivo City阿里疆举行,许久未见的乡亲们欢聚一堂,格外亲切热闹。
新加坡的夜色被一场热烈的乡情聚会点亮。阿里疆餐厅内,百多位新疆老乡暂别繁忙,循着烤肉香与手抓饭的热气,赴一场“饮胜”之约。从签到时的轻声寒暄,到举杯时的纵情欢唱,再到舞台上的歌舞交融,这场以“家”为名的聚会,用最朴素的仪式感,串起了天山脚下到新加坡河畔的牵挂。
签到:一句“你好老乡”“亚克西木斯孜”,唤醒熟悉的温度
下午5:30,餐厅入口处已热闹起来。签到处印有艾德莱斯纹样的礼品小包,见面第一句便是带着新疆腔的“你好老乡”,“亚克西木斯孜”(维吾尔语“你好”)。自助签到台前,有人举着手机和许久未见的老友自拍——尽管有人已在新加坡生活二十余年,但此刻,乡音就是最直接的“通行证”。
开幕:从会长到国会议员的乡情共鸣
灯光亮起,主持人宣布聚会开始。新疆同乡会李新刚会长的发言简短却有力:“无论走多远,我们的根都在天山脚下。”宴会主宾、新加坡前国会议员淡马锡前公共事务总裁、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教授成汉通先生起身,以“老朋友”的身份回忆起与新疆的缘分:“我曾多次到访乌鲁木齐、喀什,那里的馕坑、葡萄架和热情的人们,让我永远难忘。”他的声音里,是对新疆风土的深刻记忆。西部马华阿里疆董事长马华女士,“作为伊犁的女儿,我满怀真诚欢迎各位来宾,希望让世界品尝到新疆乃至丝路的美食文化。”三位嘉宾的发言,让现场响起阵阵掌声——这是对乡情的认同,更是对文化联结的珍视。
西部马华阿里疆董事长马华女士,“作为伊犁的女儿,我满怀真诚欢迎各位来宾,希望让世界品尝到新疆乃至丝路的美食文化。
高光时刻:烤全羊前的团圆仪式
最隆重的环节到来。会长与嘉宾手持金刀,缓缓切开两只金黄油亮的天山烤全羊,香气瞬间弥漫全场。主持人高喊一声“饮胜!”,百多只酒杯碰在一起,乌苏啤酒的泡沫与杏皮茶的酸甜在杯中荡漾。有人捧着杏皮茶慢品,但举杯的方向一致:向着家乡,向着彼此。
舞台:从空灵鼓到古琴的多元交响
新疆陆地面积广袤,草原、山川、沙漠、湖泊、河流给了新疆人博大的胸怀和热情实诚的个性,今夜大家不醉不归。能歌善舞是新疆人的优点之一,新疆人之间有着特有的亲密与默契,阿里疆舞蹈队以一支欢快的民族舞点燃全场,裙摆翻飞间,仿佛把喀什古城的阳光带到了新加坡河畔。
随后的环节更显温情:过生日的老乡被请上舞台,蜡烛的光映着一张张笑脸,切蛋糕的“咔嚓”声里; “表演+抽奖”的穿插让气氛持续升温——空灵鼓敲响《Rasa Sayang》(马来语“爱之歌”)与《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悠远的鼓点与深情的旋律交织,让离乡的愁绪化作温暖的共鸣;
民族舞演员张书睿,空灵鼓表演者张淑兰老师和刘文文,台下老乡跟着节奏拍手哼唱;
古琴声起时,吴毅鹏指尖流淌的《梅花三弄》让现场忽然安静,孩子们围在旁边,听妈妈们轻声念起备选的《阿尔泰短章》……
在晚宴高潮时刻,诗人舒然向李新刚会长敬赠书法作品《再创辉煌》,以此表达对同乡会的诚挚祝福。
尾声:大合影定格的“家”的模样
所有灯光调亮,老乡们挤在餐厅中央,前排蹲下、后排踮脚,喊着“茄子”拍下全年最珍贵的大合影。聚会散场,但热闹还在延续。餐桌上,大盘鸡的汤汁被拌进皮带面,烤全羊的脆皮被掰成小块分给邻桌;角落里,几位老乡聊着家乡的变化,孩子们追着问“下次什么时候再吃抓饭”。
新加坡新疆同乡会十周年庆典晚宴气氛热烈,温情洋溢,一盘烤全羊、一支舞蹈、一杯杏皮茶,串起了百多颗漂泊的心。正如一位老乡在离开时说的:“在新加坡,我们或许说着不同的语言,干着不同的营生,但今晚这一刻,我们都只是——回家吃饭的新疆人。”
新加坡新疆同乡会成立十年以来,联络和团结了一大批新加坡的新疆儿女,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展现出了拳拳赤子心,浓浓乡梓情。祝福新加坡的乡亲们健康平安,幸福快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