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漫过额济纳旗的戈壁地平线,早饭后,我们便朝着黑城弱水胡杨林风景区出发了。作为额济纳三大胡杨林景区之一,35平方公里的疆域里藏着秋日的秘境——这里最特别的便是“一票尽览四大特色”的巧思,将黑水新城的人间烟火、弱水河的蜿蜒柔情,还有弱水胡杨的金光与怪树林的苍劲揉成一幅完整的秋日画卷。
我们驱车在戈壁公路上行驶了20多分钟,远处的胡杨从零星的金黄渐变成连片的绚烂,停车场便到了。下车时风里裹着沙粒,却丝毫不减期待——景区的游览路线规划得清晰,我们跟着指示牌往前走,穿过新建的黑水新城,便踏上了A线的游览线,脚下的木栈道吱嘎作响,像是在和大地打招呼。
初入A线,最先撞进眼帘的是弱水胡杨。它不同于其他景区的胡杨多生长在旱地,这里的胡杨依着弱水河而生,水映着树、树衬着水,连风都变得温柔起来。晨光穿过枝叶,把金黄的叶子照得透亮,落在水面上的光斑随着河波晃荡,像是撒了满河的碎金子。
进入A线不远,便是景区安排的骑骆驼游览项目,虽然骑骆驼的人不多,但是此景为景区增添了不少韵味。
我们沿着栈道慢慢走,偶尔停下来摸一摸树干——那些树干有的粗壮得要两人合抱,树皮上的纹路深如沟壑,像是刻着百年的故事。
有的则纤细挺拔,枝叶舒展,透着少年般的朝气。河面上偶尔掠过几只水鸟,翅膀沾着水光,扑棱棱地飞向远方,留下一圈圈涟漪,把胡杨的倒影揉成流动的油画。
若说黑城弱水胡杨林是额济纳的秋日瑰宝,那油画林、七彩林、凤凰林与天镜林,便是这瑰宝中四颗各有风华的明珠。它们沿弱水河依次铺展,把秋的绚烂、柔的诗意与奇的姿态,都揉进了35平方公里的疆域里,让每一步游览都成了与自然美学的邂逅。
油画林是踏入A线后最先遇见的惊喜,也是弱水胡杨“水映树”特色最极致的体现。这里的胡杨不像别处那样零散,而是成片扎根在弱水河的浅滩旁,树干粗壮得需两人合抱,枝叶却舒展得如同张开的伞,把金黄、橙红、浅绿的叶子织成一片立体的色彩网。
每当阳光照下来时,是油画林最美的时刻。阳光穿过叶片的缝隙,把金黄滤得透亮,落在水面上,便成了满河晃动的“碎金”;树影倒映在水里,与天空的湛蓝、云朵的洁白叠在一起,又像是有人打翻了调色盘——深黄的枝桠、浅橙的叶片、碧蓝的水面、乳白的云影,没有刻意的构图,却比任何油画都更鲜活。
偶尔有风吹过,叶子簌簌落下,有的飘在水面上随波逐流,有的落在栈道上积成薄薄一层,走上去“沙沙”作响,像是在为这幅流动的油画配上背景音。
再往深处走,便到了七彩林。若说油画林是“浓墨重彩”,那七彩林便是“层次分明”,这里是额济纳秋日色彩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单棵胡杨上甚至能找到绿、黄、橙、红四种颜色,像是被大自然精心晕染过。
七彩林的胡杨多生长在地势微坡的地带,高低错落的树干形成了自然的层次感。低处的幼树还带着几分青涩,叶子是浅绿中透着鹅黄;中间的壮年树已是满眼金黄,像是燃烧的火焰;高处的老树则染上了深沉的橙红,叶片边缘泛着焦糖色的光泽。
站在栈道的观景台上往下看,整片林子像是铺在大地上的七彩地毯,从脚下一直延伸到弱水河岸边,河水又把这色彩复刻了一份在水面上,水上水下两层“七彩”相映,让人分不清哪是实景,哪是倒影。尤其到了午后,阳光斜照,不同颜色的叶片反射出不同的光,连空气里都像是飘着彩色的光斑。
凤凰林是这片景区里最具“故事感”的区域,得名于林中那片形似凤凰展翅的胡杨林。这里的胡杨不像油画林、七彩林那样密集,而是疏密有致地分布在戈壁与河水交界的地带,每一棵都有着独特的姿态,像是大自然雕刻的艺术品。
核心的“凤凰树群”由十余棵老胡杨组成:中间一棵最粗壮的胡杨是“凤身”,树干笔直向上,枝叶向两侧舒展;两侧的几棵胡杨枝桠斜伸,像是展开的“凤翼”;最外侧还有几棵细一些的胡杨,枝桠微微下垂,如同“凤尾”。远远望去,整群树真的像一只正要展翅起飞的凤凰,尤其是在阳光下,金黄的叶片被镀上一层金边,“凤凰”仿佛要带着满身金光飞向天空。
除了核心树群,周围的胡杨也各有特色:有的树干扭曲成“S”形,像是在跳舞;有的根部裸露在浅水里,盘根错节如同龙爪;还有的两棵胡杨枝干缠绕在一起,被游客称为“连理枝”,成了秋日里爱情的象征。
走到A线的尽头,便会遇见最“温柔”的天镜林。这里是弱水河的一段开阔水域,水面平静得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天镜林”的名字也由此而来——它把天空的蓝、云朵的白、胡杨的黄,都完整地倒映在水里,形成“水天一色、林影交融”的绝景。
天镜林的胡杨多沿水岸线生长,树干修长,枝叶轻盈,不像其他区域的胡杨那样苍劲,反而透着几分灵动。很多游客在这里驻足拍照,无需刻意找角度,随便按下快门,都是“天空在水里,胡杨在天上”的绝美画面,仿佛走进了现实版的“镜像世界”。
这四片林子,各有各的风情:油画林的浓艳、七彩林的丰富、凤凰林的奇绝、天镜林的静谧,共同构成了弱水胡杨最动人的模样。
走了大约一个多小时,便到了小火车站。红色的小火车像童话里的玩具,车厢上印着“额济纳秋韵”的字样,与周围的景色很搭。上车坐下不久,小火车便启动了,带着轻微的摇晃,沿着新城北墙往东北驶去,窗外的风景也跟着流动起来——先是小土包,然后是小片的水面,水里还有几颗字颜色格外黄的胡杨树。
小火车很快到达了黑水新城东广场站,之后乘摆渡车去往怪树林景区,乘车十几分钟到达怪树林景区入口,远远望去,是成片的枯树。
我们由A线进入景区,怪树林的A线与弱水胡杨的A线截然不同,这里的胡杨全是枯木,却透着一股不屈的劲儿。有的树干扭曲着向上伸展,枝桠像锋利的剑,直指天空;有的则半卧在戈壁上,根部牢牢扎进沙土里,仿佛下一秒就要重新站起来;还有的树干中空,却依然保持着挺拔的姿态,像是坚守阵地的战士。阳光此时已经升到半空,把枯木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沙土上,形成一片交错的剪影,走在其中,竟有种穿越时空的错觉。
听同行的导游说,怪树林的胡杨大多已有数百年历史,它们曾是弱水河滋养的生灵,后来因河道变迁,水源减少,才渐渐枯萎。可即便没了水,它们也不愿倒下,枯木在戈壁上挺立了数十年,成了如今独特的“光景胡杨”。
我蹲下来摸了摸一截枯木,树皮粗糙得硌手,却能感受到一种顽强的力量——或许这就是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精神吧。
在怪树林里铺设的木质栈道上走得很慢,怪树林里每一棵枯木都像一件天然的艺术品,让人忍不住驻足。
有“飞龙在天”“轮回”“魔法森林”“雄鸡唱晚”“金象纳福”“凤求凰”等等,很是神奇。
风穿过枝桠,发出“呜呜”的声响,像是胡杨在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又像是在感叹岁月的沧桑。
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太阳已经西斜,天气依旧很热,很多人把厚衣服拿在手里,脸上依旧挂着汗珠。
我们沿着A线往回走,回头看时,怪树林的枯木在炽热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竟少了几分苍凉,多了几分温暖。
摆渡车再次启动,窗外的胡杨林从枯木变回葱茏,弱水河的水面泛着波光,像是一条银色的丝带。
回到景区入口时,已是正午,全程三个多小时的游览,却丝毫没有疲惫。回想这一上午,从弱水胡杨的温柔,到怪树林的苍劲;从晨光里的绚烂,到阳光下的温暖,黑城弱水胡杨林把额济纳的秋日风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这里的每一棵胡杨,每一寸土地,都藏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藏着岁月的温柔与坚韧。
上车离开时,再回头看那片金黄、那片怪树林,心里满是不舍。或许,这就是额济纳的魅力——它用胡杨的坚韧,河水的柔情,还有戈壁的辽阔,让每一个来过的人,都忍不住把这里的秋日,深深印在心里。
—END—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