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遇国庆,家国共团圆”。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师市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接待游客量与旅游收入再创新高,红色研学、农文旅融合、文化惠民等旅游新业态蓬勃发展,显示出强劲的文旅发展新动能。
据统计,双节假期,师市接待国内游客约60.98万人次,同比增长31.45%,实现旅游收入5.32亿元,同比增长15%;纳入监测的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8.8万人次,游客接待量居前三的A级旅游景区分别是: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周总理纪念碑、将军山辽疆生态公园。
作为兵团精神的核心承载地,红色景区成为游客打卡首选。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门前,前来参观的游客排起长队,其中不乏来自全国各地的研学团队与家庭游客。快乐运动也成为假期的一大亮点,10月2日,石河子马拉松风雨无阻开跑,万人齐聚,发令枪响后,彩色运动服汇成“流动彩虹”;赛道串联明珠湖、石河子大学等城市地标,跑者们在挑战自我的同时,也沉浸式感受到石河子的秀丽风光与深厚军垦文化。赛事期间,选手凭号码布可免费游览 A 级旅游景区,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参赛体验,还带动假期客流再增20%,酒店入住率突破80%。
从剧场到图书馆,从社区到市集,石河子以文化为纽带,织就全域文旅图景。10月5日晚,明珠剧院推出“月满中秋夜 乐韵暖边城”文艺晚会与“月圆石城”中秋演唱会,经典旋律与民族风情交织,为市民游客带来免费视听盛宴;石河子市图书馆联合文创公司举办“月满中秋、情韵书香”手工制作月饼活动,烘焙师手把手指导参与者制作各式月饼,让大小读者在书香与饼香中感受传统节日魅力。
业态融合多点开花,文化烟火相映成趣。假日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师市联袂打造的《2025中秋诗会·石河子诗会》于10月8日在央视播出,以诗意诠释兵团精神,让千年雅言与戈壁奇迹碰撞共鸣。诗会以“主题化策划铸魂、时代化赋能增效、群众化传播润心”为主线,深入挖掘军垦文化的精神内核与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现场精彩片段通过线上平台流转,观众在品味诗词韵律之美的同时,更读懂了石河子这座“年轻的城”的魅力。
戈壁印象文化旅游园则以沉浸式体验让红色记忆“活”起来。身着年代服装的游客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红绸舞动间尽显家国情怀;工业记忆展陈馆内,斑驳的机械零件、泛黄的生活用具吸引游客细细端详;八一棉纺厂的老式织布机前,导游的讲解让“纺织前辈的坚守”变得立体可感。“我先去军垦博物馆学历史,再来这里找共鸣,兵团精神的脉络更清晰了。”湖南游客王建军的话道出许多人的心声。园区负责人介绍,双节期间,园区接待游客突破万人。
烟火气里藏着最真切的节日滋味。双节期间,133团推出特色农文旅线路,游客可在20连体验捞螃蟹、与鸵鸟互动,到23连挖红薯、拾棉花、采摘鲜果,在连史馆聆听老军垦讲故事,夜晚还能品尝烤全羊等特色美食,周边酒店同步推出住宿优惠。向阳街道20社区举办的惠民大集与石河子生活物流中心的“迎双节庆丰收”市集热闹开集,新鲜果蔬、日用百货、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叠加折扣、满减等15项优惠,义诊、理发等便民服务暖心上线,让居民与游客共享节日实惠。
师市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双节期间文旅市场的火爆,是师市“引客入石”政策与业态创新的共同成果。下一步,师市将持续深挖军垦文化与生态资源,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让“戈壁明珠”的魅力持续绽放。(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艺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