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时候起,虎跳峡就跟长江三峡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一起,模模糊糊地印在我的记忆之中,但它们在什么位置,又是什么风貌,最初就记得不是十分清楚,因为那时就是为了应付地理课的考试才记下来的。已过花甲了,来到云南香格里拉,终于见到了它的尊容,着实被虎跳峡震撼了。
这种震撼,是任何语言、图片或视频都无法表述和传递的,只有你真正地站在峡谷的边缘才能有真切感悟的。金沙江江水化作千军万马咆哮着冲向狭窄的峡谷,涛声时而低沉如鼓,时而高亢激昂,如同大自然的交响乐在千年峡谷中回荡。闭上眼睛,你会感受到一股原始的力量在血脉中奔涌,你的心灵深处,自然而然地就产生那种无以言表的敬畏感,那是一种本能。
我们是到达丽江的第二天就奔向香格里拉了,知道这个时候雪山没什么雪,老胳膊老腿了,也不想爬山了,玉龙雪山也就被排除了,目的地就是虎跳峡。出丽江也就半小时吧,我就被车外的风光所深深地打动了,云雾缭绕的高山连绵不断,千米以上的峡谷在窗外蜿蜒而过,汹涌奔腾的金沙江象一条黄色的巨龙穿行在峡谷之中。应该有五六十公里的车程都是如此风光,那是何等的一种体验?我只能说,小几百块钱的车资,光是这一路就够了。
我们搭坐的是一辆五菱七座商务车,开车的是一位四十上下的纳西族壮汉,黑黑粗粗,却是个标准的话唠子,一路不停地给坐在副驾上的我讲着沿途的风光风情,我一路在欣赏和拍摄着窗外的风景,可也不忍打断他的喋喋不休的话语,感觉也别有一番味道。最让我们惊喜的是,到虎跳峡景区大门了,路边有个很大的停车场,所有社会车辆都得停在这儿,然而坐这儿的大巴车再到核心景区。可我们的这位纳西族司机,用我们听不太懂的方言跟路上的管理人员说了些什么,我们的车竟然直接开了进去,一直把车开到了峡谷的自动扶梯口子上,看着如流的人群,估摸着怎么也得省去了个把小时。
也是我们运气不错,今年六月虎跳峡景区才开通了自动扶梯,这个扶梯垂直高度达到98米,梯级跨度更是宽广,总长360米,且分四段双向运营,每段都有观景平台。乘坐着在自动扶梯缓缓向下,江水拍岸的怒吼声不绝于耳,我们很轻松抵达金沙江沿岸,金沙江上虎跳峡的“雄伟壮观”景致一览无余。
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长江江源水系汇成通天河后,到青海玉树县境进入横断山区,开始称为金沙江。金沙江流经云南高原西北部,由于流经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水流湍急,向东南奔腾直下,至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附近突然转向东北,形成著名的虎跳峡。虎跳峡全长17公里,最窄处仅20米宽,垂直高差高达3900多米,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深、最美的峡谷之一。
虎跳峡南岸是海拔5596米的玉龙雪山,北岸是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两座雪山如同守护神般夹峙着这条奔腾的峡谷。相传在古代,一只老虎为了逃避猎人的追捕,借助江心13米高的巨石一跃跳过了金沙江,留下了虎跳峡的名字。这个传说不仅体现了当地人民对自然的敬畏,也展现了他们勇敢和坚韧的精神。夫人之前来过这儿,亲眼见过水中的这块巨石,可这次恰好是金沙江的丰水期,这块巨石淹没在了汹涌奔腾的江水中了。
然而,站在虎跳峡边,金沙江以雷霆万钧之势穿峡而过,两岸雪山巍峨夹峙,千年涛声回响不绝。这是被称为"深、险、奇、绝、秀"的自然奇观,悬崖峭壁间奔腾的激流如猛虎下山,气势撼人,似乎传说中神虎一跃的勇气仍在风中回响。穿行在云雾缭绕的栈道,每一步都是与自然对话,每一瞬皆是灵魂的震颤。
沿着悬崖峭壁修建的观景栈道挺宽的,框架应该是钢质的,地板是木质的,走在上面感觉挺轻松,挺舒服。有一段三十米左右的长廊修建得特别宽,靠山一侧有一排小屋,文创产品水果甜点等一应俱全,靠江一侧是一面墙似的五彩缤纷的东巴许愿铃。东巴许愿铃起源于纳西族的东巴文化与马帮文化,东巴许愿长廊是这一地区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许愿铃由红绳穿挂,搭配写满祈愿的彩色许愿牌(红、黄、绿等),下方悬挂小铜铃铛,随风摇曳时铃声清脆;祈愿牌承载人们对生活的期许,铃铛的声响被赋予“传递心愿”、“驱散负能量”、“祈求好运”等象征意义,是纳西族祈福文化的具象表达。而透过这些许愿牌欣赏和拍摄咆哮着的虎跳峡,在斑斓的色彩映照下,突然觉得此时咆哮的江水似乎也有了无限的柔情。
乘坐自动扶梯回到上面,被震撼的内心还是难以平复,直到一个多月后的今天,回头来写这次虎跳峡之行,搞了几十年文字工作的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文字的苍白和无力,象这样的自然奇观,你只能到现场用心来感悟。
朱仕农文/摄(2025年10月12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