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彭宁
一水相连,两城相望。
悠悠沅江,滋养着两岸的生息,也串联起生活与故事。
上游的湘西,是山与云的故事——武陵山脉绵延,托起苗鼓的回响、土家摆手舞的韵律;下游的常德,是水与诗的故乡——洞庭波光潋滟,映照桃花源的梦境、柳叶湖的烟雨。
“湘超”第五轮,从常德出发,沿着沅江,奔赴湘西。
文脉双源
在常德,城头山古文化遗址静立六千载。这里有中国最早的城市与稻田,城墙环护、水渠纵横,见证着稻作文明的第一缕曙光。
城头山 常德日报社提供
在湘西,里耶古城的三万七千枚秦简次第出土。“迁陵以邮行洞庭”等墨书犹存,再现秦时政令往来、物资调发的治理图景。
一处记录文明初曙,一处展现治理智慧,共同构成湖湘大地上的历史坐标。
山水双韵
在湘西,千年芙蓉镇悬挂瀑布之上,屋宇檐廊与之相傍相生,是“人于画中居”的生动写照。立于观瀑台,可见水雾蒸腾、楼阁隐现,自然奇观与人文烟火在此交融。
在常德,柳叶湖静卧城央,水域辽阔,被誉为“城中大海”。湖岸线蜿蜒如诗,白鹭低飞,渔舟归晚,环湖赛道已成为跑者心中的胜地。
柳叶湖 常德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伟华 摄
一瀑跌宕,一湖浩渺——湘西之奇与常德之逸,共塑湖湘山水的气韵。
风味双绝
湘西的酸鱼,取沅水活鱼,以红米椒与山盐腌渍,入坛三月方成。开坛酸香扑鼻,入口醒神开胃,如山中号子,直白热烈。
常德的钵子菜,则以陶钵为锅,小火慢煨。鲜鱼、豆腐、时蔬在汤中交融,暖香四溢,滋味醇厚,如湖畔夜话,温润绵长。
还有湘西的米酒醇厚如山雾,常德的擂茶清雅似春水,两味相映,皆是沅水流域最地道的风物诗。
匠心双传
湘西苗绣,龙纹记古,鸟纹喻灵,八角花蕴含天地秩序,一针一线皆是穿在身上的史诗。桃源刺绣,色彩浓烈,被誉为“东方的毕加索”,孕育了后来的湘绣,绣品中流淌着楚地巫风的浪漫与不羁想象。
桃花源 常德日报社提供
湘西的酉水船工号子高亢粗犷,一人领唱,众人应和,歌声随橹桨起落、随纤绳紧绷,是流淌在江河上的“活态史诗”。常德的澧水船工号子“见人唱人、见物唱物”,有闯险滩时“上河腔”的急促高昂,也有过平湖时“下河腔”的舒缓悠扬。
指尖之上,两种绣艺同归匠心;江湖之间,两腔号子共谱绝响。
时代双行
过去,从湘西到常德,走沅江水路需3日;2021年张吉怀高铁开通,如今不到2小时即可抵达。
早晨你还在德夯大峡谷看云起雾绕,中午已能在常德河街吃一碗地道米粉;下午于凤凰古城走青石板路,傍晚便见柳叶湖上落日熔金。
这场“湘超”对决,是两座被同一江水滋养的城市,在新时代的彼此致意。
常德,常来,便常有得。
湘西,相约,自有欢喜。
【来源:湘西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