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随机在地图上一点,竟发现了临沂这座宝藏城市。出发前,我对临沂的印象还停留在“临沂小商品城”,心想大概就是个普通的北方二三线城市吧。
结果短短几天时间,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彻底颠覆了我的想象。

01 行程规划:随机选择的目的地
周五晚上,我盯着手机屏幕发呆,打开购票APP, 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设定了三个条件:距离上海不超过500公里、有高铁直达、从未去过。
“临沂?”当地名跳出时,我愣了一下。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的是“沂蒙山”三个字,那是从历史课本里读到的记忆。好吧,就是这里了!我迅速订下了周六早上去临沂的高铁票。
作为一个习惯做足功课的旅行者,我还是在车上匆匆查了下资料。临沂原来是山东人口最多的城市,面积也最大,有着2500多年的建城史,古称“琅琊”。
了解到这些,我对这座陌生城市开始产生了一丝好奇。

02 抵达临沂:初识“北方小上海”
“这里是临沂吗?怎么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这是我走出临沂北站的第一反应。宽阔整洁的街道,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以及穿梭不息的车流,让我恍惚间有种回到上海的感觉。

Check-in后,我直奔当地朋友推荐的朝阳糁馆。糁汤是临沂的特色早餐,一种用肉和谷物熬制的浓汤,胡椒味十足,搭配油条食用特别美味。排队等候的时候,我注意到周围的食客们说着带有浓郁山东口音的方言,语气直爽而热情。
与我熟悉的上海相比,这里的生活节奏明显慢了一拍。上海的早晨,地铁里是行色匆匆的上班族,而临沂的早晨,则更多是悠闲享受早餐的人们。这种差异让我一下子放松下来。

03 历史探寻:千年琅琊的文化底蕴
吃完早餐,我开始了真正的临沂探索之旅。第一站是王羲之故居。作为书法爱好者,我早就想来看看书圣的故乡。这座故居是一座古典园林式建筑,环境清幽,门票只要19元,学生还有半价。
走在故居内,看着洗砚池、琅琊书院等景点,我仿佛穿越回了东晋时期。没想到临沂还是诸葛亮、颜真卿等历史名人的故乡。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之深厚,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

下午,我去了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这里因出土《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而闻名于世。令我惊讶的是,这座重量级的博物馆居然免门票,只需身份证即可入内参观。
走在博物馆里,看着那些两千多年前的竹简,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文化冲击。我看惯了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却很少接触如此厚重的历史文化。临沂让我意识到,上海虽然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代表,但这些二三线城市才真正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根基。

04 自然风光:沂蒙山的壮美与惊喜
周日,我决定去感受临沂的自然风光。朋友强烈推荐了沂蒙山云蒙景区。一查才知道,临沂有三大蒙山景区:云蒙、龟蒙和天蒙,各具特色。
我选择了云蒙景区,这里被誉为“天然氧吧”,索道、漂流等项目一应俱全。登上蒙山,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群山和点缀其间的花让人心旷神怡。

“这里的空气真是新鲜得可以卖钱!” 我开玩笑地对同伴说。我贪婪地呼吸着山中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云蒙景区内的负氧离子含量居全国之首,蒙山空气甚至有“极氧”之称。
除了云蒙景区,临沂还有地下大峡谷这样的地质奇观。这个形成于二十万年前的溶洞,峡谷深切近百米,两壁如削,内部有千姿百态的石笋、石柱等。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能将其列入“下次再来”的清单。

05 古村体验:竹泉村的桃源生活
从蒙山返回市区的路上,我顺道去了竹泉村。这个被媒体称为“山东版桃花源村”的古村落,确实名不虚传。

一进村子,我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竹林隐茅舍,家家临清流,村民们绕泉而居,砌石为房。走在青石板路上,听着潺潺流水声,时间仿佛慢了下来。
在咖啡馆,我点了一杯泉水竹筒奶茶,望着窗外的竹林,享受着远离城市的宁静。傍晚时分,村里的灯光陆续亮起,古村更添几分浪漫气息。
竹泉村完美诠释了什么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与之相比,上海周边的一些古镇虽然建筑精美,但商业气息过于浓厚,少了竹泉村这种质朴与宁静。


06 城市夜景:现代临沂的繁华一面
周日晚上,我去了琅琊古城和“水韵琅琊”旅游区。琅琊古城门票150元,但里面的演出和景观绝对值回票价。景区以全园沉浸的方式,再现临沂琅琊盛世的全景画卷。

令我惊喜的是《国秀·琅琊》演出,它通过立体沉浸式的演艺,让观众穿越千年,体验琅琊文化。演出效果堪比我在上海看过的任何一场大型演出。
随后,我体验了“水韵琅琊”水上观光游船项目。游船行进在沂河上,两岸的灯光秀令人叹为观止。“这简直就是临沂版的黄浦江夜游!” 我忍不住感叹道。
下船后,我在古城内闲逛,还品尝了当地特色的七彩煎饼和竹泉宴。与上海本帮菜的精致不同,临沂菜更加朴实厚重,就像这里的人一样——实在、醇厚。

07 红色记忆:感受沂蒙精神
我对“红色旅游”原本没有太大兴趣。但来到临沂,不去感受一下沂蒙精神,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于是周一上午,我抽空去了沂蒙红嫂革命纪念馆。
在纪念馆,我认真聆听了红嫂事迹,沉浸式体验红嫂故事。一桩桩动人故事,展现着“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
这种精神传承,与我熟悉的上海城市文化形成鲜明对比。上海更加国际化、多元化,而临沂则保留着更为纯粹的传统价值观。两种文化没有优劣之分,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红嫂纪念馆,临沂还有孟良崮旅游区、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等红色景点。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能选择其中一二参观,但已足以让我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肃然起敬。


08 临沂人气:热闹的市井生活
晚上,我特意去了临沂的泰盛广场。广场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站在人行天桥上,看着远处的摩天轮和脚下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几乎忘记了自己是身在北方的一个地级市。
临沂的夜生活丰富多彩。无论是琅琊古城的大型演出,还是沂州古城的24小时开放街区,都充满了活力。

我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临沂人似乎特别爱吃炒鸡。当地甚至有“无鸡不临沂”的说法。我随意选择了一家品尝(高伟炒鸡),味道确实不错。
在上海,我们有着浓重的咖啡文化;而在临沂,则是无处不在的炒鸡文化。这种差异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地域文化的丰富多彩。

09 反思对比
这次的临沂之行让我思考了很多。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有着无与伦比的国际化优势和资源聚集能力。但像临沂这样的城市,却保留着更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临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在快速城市化的今天,临沂成功地在现代与传统之间找到了平衡。
临沂的消费水平也让我印象深刻。同样星级的酒店,价格可能只有上海的一半左右。就连景点门票,也普遍便宜不少。
回上海的高铁上,我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风景,心想:或许不久的将来,我还会再次来到临沂,继续探索这座城市的魅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