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天晚上露营在蓝田县的白鹿广场。
第二天,起得很早。天气不错,决定先到白鹿原影视城去看看。
白鹿原影视城
白鹿原影视城离蓝田县只有13公里,一口气功夫就到了。广场上的几头奔天白鹿塑像气势非凡。
时间还很早,影视城的工作人员还没上班。见大门敞开着,我就径直进入了景区。
白鹿原影视城为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西安市东南40公里的蓝田县焦岱镇老虎沟村。
白鹿原影视城以陕西著名作家陈忠实的《白鹿原》(获茅盾文学奖)及同名影视剧为依托发展而来。
影视城以影视拍摄服务为主,以演艺、建筑、历史、饮食、曲艺等为载体,挖掘、还原了关中的民俗文化,是陕西首座集影视拍摄、科技体验、精彩演艺、夜游体验、儿童游乐等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园区。
辋川镇的唐代诗人王维故里,让人那那肃然起敬
离开白鹿原影视城,红辋川镇,前往葛牌镇。
辋川镇,蓝田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但这里曾住过一位伟大的诗人,说起他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那就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作者王维。
生于唐朝武则天时期的王维,为什么要在蓝田的辋川忆山东兄弟呢?原来王维的出生地在山西永济,后来到了陕西长安,“考编”成功后,就定居在长安了。
中年后的王维,半官半隐,都住在辋川这地方,去世后,自然也就葬在了辋川。
王维是中国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古诗大作,家喻户晓,流传千古。
葛牌镇,秦岭秘境中的红色文化熠熠生辉
葛牌镇是原红二十五军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在陕西关中建立起来的最早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红军长征时期,红25军在徐海东、程子华、吴焕先、徐宝珊等率领下,长征入陕,转战秦岭,在葛牌镇全歼围敌之后,成立了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是中共鄂豫陕省委在西安地区建立最早的红色政权。
图为红25军军部旧址。
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现为苏维埃政府纪念馆,是陕西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葛牌古镇一角。
文公岭,长江、黄河流域的分界岭
离开葛牌古镇,一路爬山,上行10公里,来到文公岭。
文公岭位于柞水县曹坪镇与蓝田县葛牌镇交界山顶之处,是两县的界岭,也是我国长江与黄河两大水系众多的界岭之一。
文公岭的得名源于“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传说,当年韩愈得罪了宪宗皇帝老儿后,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经此处,为其侄儿留下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的遗言式的诗句。
1935年正月初二这一天,红25军在这个进行了一场重要的阻击战。文公岭就是这场战斗的见证者,也是葛牌镇革命旧址的一部分。
迎着朝阳,满眼秋色,从文公岭骑行下山,一个接一个的发卡湾,一种说不出的愉悦感觉,让人永远不会忘记。
九间房村到曹坪镇,18公里的梦魇路程,艰难程度怀疑人生啊
从文公岭下来,原打算要到红岩寺镇去的。但是,原来不太宽的乡村道路被一场大水冲得破烂不堪,根本无法前进。临时决定,改由蔡九路,向牛背梁方向行进。
蔡九路,本来是很宽阔的水泥铺装路,但也被洪水冲得不成样子,沿途都在进行抢修重修。
这种路面还算是比较好的了。
尽管是小心翼翼的慢行着,终于在一段泥浆路面,车子还是滑倒了。
曹坪镇到营盘镇,60公里的秦岭秘径,既让人心旷神怡,又让人心神难宁
过了曹坪镇,逐渐离开了水毁路段,道路都是铺装县道,一会儿在河边上行,一会儿在山脊盘绕。山上的彩林实在是太美了,真的是像是打翻了调色盘一般,让人心旷神怡。
但是,路是越来越陡,林是越来越深,路上见不到行人和车辆,路边的居民住户也越来越少,最后就根本见不到了。
单人单车,感觉进入了一段漫长的无人秘境之中了。孤单、恐怖的心绪慢慢地袭上了心头,心绪不宁,后背发凉的感觉时隐时现。
好在时值正午,阳光明媚,乾坤朗朗,最原始的秘境在美景与孤独的交替感受中,逐渐走向了光辉大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