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游记之十三
从延安老城到王家坪旧址
休息片刻后我们去用午餐,我们特地选了一家饸饹面馆。一位女子与同事也来这家就餐,因人多她就坐到了我们桌,知道我们是山东人,就像我们介绍饸饹面的特点,说荞面饸饹营养丰富,口感劲道,易于消化,延安饸饹以志丹荞麦饸饹、延长白面饸饹最好,用荞麦面、小麦面制作,专用饸饹床子压面,汤是羊肉臊子、五花肉臊子,配以洋芋丁、小菜等佐料。女子说你们来对了,这家是经营几十年的老店了,来吃面的人多的坐不下,他们是用青石水制作的荞面饸络,面条劲道不断,吃着有嚼头,比纯白面的饸络面更好吃。我要了一个大碗荞麦面,羊肉臊子,吃的满头大汗、满嘴留香,朋友吃完后也是赞不绝口。
在宾馆里我们查看了延安市区地图,时间还早,决定先到附近的几个红色景点看看,便开始了在延安的行程。我们和大家一样,最熟悉的就是宝塔山。塔山高塔是延安最著名的标志之一,这座塔就是始建于唐代的七层宝塔,高44米。延安是革命圣地,有许多革命古迹。西北面的延河上游是杨家岭,再西边是枣园,都是中央革命旧址。
延安市区也是黄土高原地形,悬崖峭壁。由于地形的限制,延安市区主要沿延河、杜甫川发展,形成“Y”型城市格局,属于典型的线形城市。市中心又三座山,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高高耸峙,三面合围的山崖底部就是市中心。整个延安城宛如一条蜿蜒的长龙,盘旋在山峦之间,形似一条巨蛇。这样的城市布局,让我们不禁惊叹其独特性。
我们设想先去咋最西北面的枣园旧址,返回时再到杨家岭,这两个景点都在一条公交线路上。但热情的宾馆前台告诉我们,杨家岭一带是单行道,如先去枣园,公交车返程时不经过杨家岭,所以不能先去枣园;而枣园关门较早,下午4点后就不让游客入内了,得抓紧时间。杨家岭附近还有一个王家 ,也要看一看。听完后我们马上坐上13路车去杨家岭,没想到延安市的公交车不能用微信支付,我们扫了公交车上的乘车码,老眼昏花,费了很大力气才支付成功,辛亏我们坐的站数多。
王家坪站在杨家岭的东面,我们下车后来到王家坪革命旧址。门口修有一座特征明显的大门,上方砌为拱形,刻着“八路军总司令部住址王家坪”,时间从1937年到1947年。再次拍照后走进大门,迎面是一座体量较大的建筑,门口的标志为“中央军委礼堂”。走进这座建筑,可看到屋顶采用传统的木梁搭建,空间开阔。礼堂内摆放着木椅,主席台布置为“庆祝抗战胜利大会”的场景。礼堂对面的平房是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旧址。抗战期间,有数百名华侨青年来到延安,投身抗日战场,或在延安从事各项建设事业。
王家坪旧址中间有一座平房,看起来普普通通,这是毛主席的旧居。我对朋友说。毛主席曾先后两次在此工作和生活,一次是在1945年12月中旬到次年2月中旬,他亲赴重庆谈判回到延安后,因疲劳过度,住院治疗。出院后被安排在这里休养,一直到1946年2月中旬回到枣园,但偶尔也会回到这里办公。第二次是在1947年3月中旬,1947年3月12日,为方便指挥作战,毛主席再次搬到这里,并发布了关于各部队保卫延安的部署命令。3月18日晚8点,毛主席率中央和中央机关从王家坪出发,踏上了转战陕北的征途,并从此离开了延安。
在毛主席旧居对面,是总政治部组织部和周总理旧居。1947年3月12日,周总理由枣园移住到这里,协助毛主席部署保卫延安和战略转移的工作。18日晚8时,和伟人一起出发,踏上了新征程。朋友说,对于主动撤离延安的决策,当时很多军民并不理解。但毛主席是卓越的战略大师,事实已经证明他的决策是如此地英明正确。
毛主席旧居门口的花坛边,立着一个相框,里面镶嵌着他与毛岸英的合影。我们仔细观察照片的背景,发现这里正是拍摄点,后面山上的防空洞清晰可见。抗战期间,日军飞机多次轰炸延安,所以专门开凿了此防空洞。防空洞未开放参观,看介绍其长达50米,洞内有十几平米的空间可供防空和办公。
蒋国良,2025.9.12。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