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宛婧
“走进这里,为祖国的强大感到深深的自豪!”在杭州西站出站层,近百份珍稀老报纸集中亮相,字句间承载着厚重历史,引得来往旅客纷纷驻足,沉浸式感受时光里的铁路变迁。
值此新中国成立76周年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杭州交投集团“在西站”党群服务中心特别策划《铁轨上的中国:从烽火岁月到盛世通途》铁路主题老报纸展,在杭州西站一层东云谷展出。本次展览以1899-2025年珍稀老报纸影印件为“历史底片”,以钢铁动脉为叙事主线,划分“铁路百年”“铁肩担当”“钱塘轨迹”“西站枢纽”四大篇章,全景式展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壮阔征程。展览创新采用“交通+文旅”模式,成功将杭州西站这一新时代交通枢纽,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与文化传播的新高地。据悉,展期将持续至今年12月底。
篇章一【铁路百年】:铺就技术自强之路
从1876年吴淞铁路“火轮车”的图文记载(出自《中国觉民录》1899年版),到2025年中欧班列新线路开通的重磅报道(源自《浙江日报》),展览精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媒体的历史版面,串联起中国铁路“从万国机车博物馆到掌握自主知识产权高铁”的逆袭征程。其中,1952年成渝铁路通车(《新青年报》报道)、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革命工人报》记录)等里程碑事件的报纸原件影印版格外醒目,生动彰显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民族精神,让观众直观感受中国铁路技术的跨越发展。
篇章二【铁肩担当】:传承人民铁路的匠心
本篇章聚焦铁路人的奉献群像,用一份份老报纸勾勒出铁路行业的精神脉络:1951年《柳州日报》对全国铁路劳模代表大会的翔实报道,见证着初代铁路人的奋斗初心;1998 年《人民日报》记录的铁路人抗洪抢险事迹,展现了危难时刻铁路人的责任与担当;2024年《中国档案报》致敬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百年华诞的专题报道,更是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刻入历史记忆,让观众深刻理解铁路行业背后的精神传承。
篇章三【钱塘轨迹】:解码长三角铁路发展引擎
以杭州为地理坐标,本篇章深度解码长三角区域发展的铁路密码:1934年《铁路沪杭段会刊》中关于民国铁路工会活动的记载,还原了近代杭州铁路的早期面貌;2025年沪苏湖高铁开通(《浙江日报》报道)的喜讯,则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再提速。此外,钱塘江第二大桥(《人民日报》1991 年报道)、“西子号”列车(《人民日报》1992年报道)等“杭州印记”的报纸展品,生动呈现了交通强国战略下的“浙江样本”,让观众看到铁路对区域发展的强劲带动作用。
篇章四【西站枢纽】:勾勒站城融合的未来范式
通过《浙江日报》《杭州日报》近年的权威报道,本篇章立体呈现了杭州西站作为“云城”核心的规划蓝图:从2022年开站探营时的万众瞩目,到2025年“十路一房一园两总部”项目开工的建设热潮,每一篇报道都记录着杭州西站的成长,也诠释了“轨道上的城市”如何以枢纽经济激活区域发展活力。如今,沪杭甬、杭温、沪苏湖等多条高铁在此交汇,杭州西站已成为“一小时都市圈”的战略支点,为长三角交通网络注入新动能。
这些泛黄的报纸,是历史的珍贵底片,更是催人奋进的时代号角!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的展品主要由拥有30年集报经验的资深藏家张雪根倾情提供,从近300份珍贵报纸中精心遴选出60余份布展,才让这份跨越百年的时代印记与人文力量得以呈现在公众面前,为展览增添了珍贵的历史厚重感。
事实上,本次老报纸展仅是杭州西站传播铁路文化的一个缩影。在车站内部,还设有目前国内火车站中独一无二的火车主题博物馆——高铁时空馆。馆内通过丰富的展品与互动装置,系统讲述浙江铁路的创新发展历程,以及中国铁路从落后到领先的历史转折巨变,成为旅客了解铁路文化的重要窗口。作为新一代火车站“站城融合”的标杆,杭州西站以“站+城+人”深度融合的理念,让每一位来往旅客与市民,都能在此沉浸式体验铁路科普教育,感受交通与文化的碰撞。
更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国庆期间,高铁时空馆内还新增了一座备受市民青睐的火车沙盘模型,这不仅是目前国内体量最大的N比例火车沙盘,更是浙江省内唯一的同类型展品。依托这一特色载体,场馆同步开展了“小小高铁工程师” 研学项目,既为6-14岁热爱机械的少年儿童提供了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的休闲学习场所,更为培养新时代铁路事业的后备力量播下了梦想的种子,让铁路文化在代代传承中焕发创新活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