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鲁腾、通讯员徐诚良)10月18日,“恩施硒茶·香溢世界”恩施硒茶文化沙龙举行。会上,万里茶道湖北恩施段的申遗之路成果发布。
“万里茶道”是十七世纪兴起的,以茶叶为大宗货物的国际贸易路线,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国家文物局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涉及湖北、福建、江西、湖南、安徽、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九省(区),由分布于商路沿线的茶园、村落、交通设施、集镇、建筑等系列代表性历史文化遗存共同构成。
鹤峰是宜红茶的茶源地、主产区,“万里茶道”恩施鹤峰段属于“万里茶道”的一条支线,总长330余公里,是宜红茶初加工和交通运输的重要节点。现在保存完整的茶道90余公里,其中保存较好的石板路面及石台阶道路总长约28.5公里。茶道沿途现存有丰富的古茶园、古驿站、古骡马店、古桥梁,现有茶号9处,驿站8处,石刻12通,客栈5处,桥梁21座,水井15口,渡口4处等重要遗址遗存。2024年,鹤峰段南村遗产点作为49个重点遗产点之一被写入申遗预评估文本。
鹤峰段南村遗产点位于鹤峰县五里乡南村村,是万里茶道生产路段的交通、管理类遗产,是鄂西山区宜红茶的重要运输路线。此段茶道保存有比较完整的基岩路面、块石路面、卵石路面、条石路面四种类型道路,总长约3.8公里。沿途分布着余家桥、二房桥等8座古桥,大木坪红茶号、龚家茶号等4处茶号,洞口驿站、高家湾驿站等4处驿站,长岭、钟湾、高家湾等8处古茶园,涵盖了生产组团、转运节点和交通设施等类型,系统地反映了武陵山区茶叶种植、加工、运输、交易、服务等商贸环节特征。同时,南村是容美土司南府所在,记录并保留了“改土归流”前后地方对茶叶贸易的管理,也成为明清时期该区域经济贸易、交通运输、文化交流的真实物证,有效支撑了万里茶道的整体价值。
近年来,鹤峰县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发掘、文化研究等工作,修复连通南村段古道,完成一次考古发掘及两次专项调查,举办学术研讨会、集结赛、徒步等大型活动,出版万里茶道相关研究资料7册,先后建成茶文化陈列厅4处,复原集茶叶生产、展示于一体的茶号1处,为申遗提供有力支撑。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