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佛堂下山,走到这个岔路口往右边(西边)去。
不远有一亭,为现代建的李商隐诗碑亭,旁边有李商隐雕像和诗碑。李商隐为唐末著名诗人,当年其岳父王茂元曾在交城居住。
唐会昌四年(844)暮春,李商隐自关中移家蒲州永乐县,在卦山看到岳父王茂元的旧庄追感岳父的知遇之恩而作七言诗一首。 过故府中武威公交城旧庄感事 信陵亭馆接郊畿,幽象遥通晋水祠。日落高门喧燕雀,风飘大树撼熊罴。 新蒲似笔思投日,芳草如茵忆吐时。山下只今黄绢字,泪痕犹堕六州儿。
诗亭下边就是天宁寺的塔林,在寺的西边。这是半山腰的一块小平地,从东往西有60——70米长,南北有20米宽的范围。都是天宁寺历代住持高僧的墓塔。
我大致数了一下,约有近30座石塔,查看以前的资料有说22座、有说15座,想之,可能有陆陆续续移过来的或复建的。
塔高的有4-5米,也有不足1米小塔,可能是利用残件搭起来的。
墓塔以元明时期为主,多为幢式石塔,基本是底部八角形或六角形须弥座,束腰内刻花卉、神兽等, 塔身刻塔额及塔铭,有些还有经咒。
这座形制比较特殊,为“童行普通之塔”,看有的资料载约建于唐宋时期,有说天宁寺有6座唐塔,除我看见寺里有一座经幢和这座“童行普通之塔”,别的没看见,据说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曾拆毁了一座唐建华严经塔,另外现在这里是不是还有唐塔?
塔为平面方形亭式塔,塔身正面辟火焰券门,门内凿竖井直通地宫;塔檐平缓而深远,檐角雕出脊兽,刹座装饰山花蕉叶, 是较为罕见的佳作。
墙外面的草丛里还有好几座小塔。
说是在寺东边还有一处墓塔林,数量好像不多。另外,最显眼的是东边的山上有十多米高白塔一座。远看西边山上也有一座比较高的塔,但这些都比较远。我没功夫去了。
天宁寺 编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