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秋天,呼和浩特市不仅展现了大漠孤烟的苍茫与草原的辽阔,更以浓郁的北疆文化为底色,汇聚了涌动的人潮与文旅消费的热浪,绘出一幅传统与现代深度交融、北疆风情与城市活力相映生辉的动人图景。今年国庆假期,呼和浩特市文旅市场再次凭借独特的北疆文化魅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呼和浩特市文旅广电局数据显示,假日期间全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456.88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9.28%;实现国内旅游总花费32.53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9.31%,继续领跑全自治区。
昭君博物院
从京绥铁路文化园中回荡的沉浸式戏剧,到内蒙古博物院“月光音乐会”里流淌的草原旋律;从牛街夜市升腾的烟火气,到万象城中涌动的人潮——呼和浩特市在这个假期,成功构建了一个以北疆文化为内核,集观光、体验、沉浸于一体的新型文旅生态。北疆文化,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成为贯穿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的情感纽带与体验主线,持续释放出强大的旅游吸引力和品牌影响力。
老场景焕新 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当百年铁路遗存邂逅沉浸式实景剧,当博物院殿堂响起月光下的马头琴声,当护城河畔的古风漫步与城市烟火交融,呼和浩特市正以一系列文旅新场景的集中亮相,实践着北疆文化的创新传承。国庆假期,这些举措为市民、游客呈现了一场穿越古今的文化盛宴,也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北疆风韵的现代化表达中焕发全新活力。
京绥铁路文化园,这个以白塔火车站旧址为载体的新晋打卡地,成为假期中最大的“黑马”。这里曾是中国人自主设计建设首条铁路的重要遗存,如今通过“双节品京味·沉浸忆北疆”主题活动焕发新生。园区内,身着旗袍的游客在百年站台留下倩影,实景剧《绥远1921》深情演绎铁路建设的峥嵘岁月,京绥美食长廊香气四溢。来自山西的王丽娟一家在社交平台被“种草”后专程前来,“穿着民国服饰在老站台拍照,仿佛穿越时空。实景剧更让孩子直观了解了历史,这种沉浸式体验很有意义。”据统计,国庆假期园区接待的游客不少来自外地,这座曾沉寂多年的铁路遗存,正通过北疆文化元素的创新注入,成为呼和浩特市文旅的新名片。
将军衙署博物馆
同样迎来蜕变的还有内蒙古博物院新馆,自今年6月20日试运行以来,以14.7万平方米的宏大空间和十大主题陈列,成为展示北疆文化的核心文化地标。内蒙古博物院新馆今年以“盛装中华”为主线,推出28项特色活动,累计举办793场。在这里,文物不再是玻璃柜里的静物。庄严的“撒查礼”与献哈达仪式让民俗风情可感可触,古代服饰与民族服饰的交替演绎串起古今对话。当马头琴与西洋乐器在“月光音乐会”上交响,当孩子们手持“寻月手册”在展厅追寻嫦娥与探月工程的奇妙关联,千年文物仿佛被音符与故事唤醒。据内蒙古博物院社教部负责人介绍,该馆8天假期接待观众18.7万人次,单日峰值突破3万。小学生王梓涵已是多次来访:“我认识了辽代贵族的出行装备,还体验了纹饰制作,对家乡历史更了解了。”夜场延时开放让文化体验突破时间限制,近10万名参与者共同见证了文物“活”起来的魅力。
夜色中的牛街,在这个国庆假期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成为古城夜间经济的亮眼名片。霓虹闪烁,人流如织,改造后的牛街在“双节”期间持续释放魅力。沿街店铺飘出烧卖、酱香饼、蒙古奶食的阵阵香气,与游客的欢声笑语交织,汇成一幅活色生香的假日图景。
随着牛街与周边庆凯桥、宽巷子等节点连片发展,这个假期,该区域已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休闲消费圈。游客在此不仅能畅享美食,还能在石桥月色与西河古迹间,感受古今交融的独特韵味。
新地标涌现 激活城市时尚引力
来到呼和浩特市,你知道哪些景区呢?除了大召、宽巷子、内蒙古博物院等知名地标外,呼和浩特市今年涌现出不少新地标,为游客带来惊喜。“我们一家子都是吃货,上网搜索看到了牛街在今年重装开街的消息,国庆假期就过来了。地面上的花朵涂鸦,还有复古的霓虹灯招牌,都非常有特色。大盘鸡、火锅鸡、烧烤,更是好吃得不得了。”聊起在牛街的体验,来自贵阳的游客贾女士赞不绝口。
此外,呼和浩特市今年还在庆凯桥、牛街、大召广场、玉泉区第二幼儿园、东护城河北街等地设计了充满浪漫和诗意的城市花墙,也成了游客打卡的新地标;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国庆悄悄“上新”的爆款甜品巨型“瑞士卷”——治愈系草垛,与草原的辽阔、森林的深邃、峡谷的幽静相映成趣,美得像一幅油画,成为刷屏的美景;在充满艺术气息的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秋日回响音乐派对”于10月1日至8日精彩上演,不仅有拍照打卡的互动点位,更有多元风格的乐队轮番登场,雕塑静立,音乐流动,二者交织成这个秋日最具格调的文旅体验,让每一位参与者沉浸于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中,一位市民感慨:“以前总觉得假期要出去旅游,现在发现,呼和浩特市就有这么多新鲜好玩的地方,一点儿也不输外地!”
国庆假期,呼和浩特市文旅部门精心构筑“5+7+N”文旅体验空间,以五大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品牌活动为引领,全面覆盖景区、街区、文博场馆与城市新潮地标,致力打造一个“全域开展、全时精彩、全民参与”的“15分钟文旅生活圈”。
从满足味蕾的美食牛街,到装扮街角的花墙;从自然天成的网红草垛,到艺术交融的音乐派对,这些新地标与传统景点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呼和浩特市文旅矩阵的新版图。它们不仅是游客拍照打卡的背景,更是这座城市不断自我更新、释放内在活力的生动证明,让青城在国庆假期展现出不逊于任何一线城市的时尚吸引力与文化包容性。
新商圈蝶变 融合古今燃动假期
今年的国庆假期,呼和浩特市的街头格外热闹。以往游客们匆匆赶往草原和博物馆,如今却在这座城市的商业街区放慢了脚步。以新开业的万象城为核心,转角巷、宽巷子、东护城河北街等特色街区共同构成了一片充满魅力的文旅新商圈,成为市民、游客争相探访的热门地标。
走进万象城,节日的热浪扑面而来。中庭的艺术装置前,年轻人举着手机排队等待最佳拍摄角度;各类商品专柜前,顾客仔细挑选着心仪的商品。商场负责人表示:“这几天的客流量超出了预期。很多家庭都是一早就来,直到晚上才离开。这里不仅是个购物场所,更像是一个综合性的休闲空间。”这座崭新的商业综合体,正以其丰富的业态和多元的体验,成为吸引人气的强大磁石。从国际名品到亲子乐园,从潮流展览到美食市集,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消费者一站式需求。
穿过万象城的喧嚣,转角巷呈现出另一种生活节奏。彩色错层集装箱建筑,设有户外裸眼3D大屏、炫彩涂鸦艺术设计及全时段灯光亮化。街区集合100多个铺位,涵盖时尚餐饮、网红小吃、潮玩体验等70余个品牌,融合国潮、赛博朋克等多元风格,打造24小时创意社交空间。
如果说转角巷代表着新生的精致,那么不远处的宽巷子则在传统中焕发出新的活力。正在举办的美食节上,老字号摊位前依然排着长队,但创新的蒙餐甜品同样备受青睐。美食地图评选活动让这条老街在线上线下都保持着热度。“跟着地图找美食,就像在探险。”来自包头的游客张科磊展示着手机上的打卡记录,“在这里不仅找到了最地道的烧卖,还发现了将民族元素与现代甜品结合的新式糕点,这种体验很特别。”他说。
当热闹的声音渐渐远去,信步至东护城河北街,则能立刻感受到一种截然不同的氛围。这条总长1.2公里的街区,巧妙地串联起历史与当下。一边是青砖垒砌的清代绥远城古城墙,默默诉说着往昔岁月;一边则是20多家潮流店铺,咖啡馆飘香,面包坊新鲜出炉的面包香气四溢,主题餐饮与服饰店铺各具特色。“在这里,点一杯咖啡,抬眼就能望见古老的城墙,这种时空交错的感觉很奇妙。”正在拍照打卡的大学生李薇说。这条新晋热门街区不仅成为年轻人的聚集地,更以其独特的历史与现代对话方式,重新定义了城市休闲的新维度。
这股商业新风潮正在城市各处绽放。在新城区,水岸漫街以其独特的欧美风格建筑群成为新晋打卡地。12栋单体建筑内汇聚品牌餐饮、特色酒吧、精致茶舍,风情集市与创意集装箱店铺相映成趣,构筑了一幅异域风情与本地生活交融的生动画面。与此同时,比塞塔商业街在夜幕降临时焕发出别样魅力,霓虹闪烁点亮成吉思汗大街,不仅成为美食聚集地,更化身夜景绝佳观赏点,为青城的夜经济增添了一抹浪漫色彩。
新群体崛起 引领文旅消费风向
“好不容易来一次内蒙古,一定得留下点专属的记忆才行。所以我在大召附近找了旅拍机构,拍了一组写真,特别满意。”一位游客说。国庆假期,和这位游客一样,有同样想法的人很多,很多人都选择了穿上蒙古袍,在大召红墙或是敕勒川草原留下自己的专属记忆。
据旅拍摄影师兴安介绍,国庆假期,他平均每天要接待20多组顾客,“我们提供妆造、头饰、服装、拍摄,价格在200元左右。不过有的客人会自带摄影设备,选择只租服装,这样的话只需要50元到100元租一套服装就可以了。”兴安说,他本来经营一家影楼,从这几年的工作经历来看,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注重这种旅行拍照带来的仪式感,更愿意在这方面消费,所以他也开拓了旅拍的业务,以满足更多顾客的需求。
确实,很多年轻人在旅行中会更加在意自己个性化需求,而不是单纯地打卡热门景点。来自广东的李女士一家,则把此行最高的预算花到了讲解费上,她说:“我们一共来了两个家庭7口人,请了一个专职的导游,游览了内蒙古博物院、大召,听了专业的讲解,还陪孩子去做了非遗手工,有点像大人小孩一起研学的形式。毕竟呼和浩特市有很悠久的历史文化,感觉走马观花的看会错过很多,于是就用这样的方式深度游览了一下。”李女士的父亲说,“本来我还觉得没必要花这个钱,自己看看也行,最后感觉还是这样有讲解员全程陪同好,能够更深度地了解呼和浩特市,没白来!”
游客在奥威马文化生态旅游区马文化博物馆看展
此外,在博物院里研学、买文创集章打卡,这些受年轻人群喜爱的旅游方式,在呼和浩特市也能找到非常多的乐趣。网友米粒儿在抖音平台晒出了自己的旅行记录,分享带俩娃一天打卡了包头博物馆和内蒙古博物院的经历,直言:“在小朋友眼里只有印章!”记者发现,因为喜爱文创、集章而来呼和浩特市的游客并不少,游客乐乐就认真分享了在呼和浩特市的盖章攻略,从内蒙古博物院到呼和浩特博物馆,以及塞上老街多家文创店的特色印章,都被她集齐了,“尤其是塞上老街的文创店,套章很有特色,我很喜欢。”她说。
总之,追求个性化、深度体验的年轻游客,正以其独特的消费偏好,悄然改变着呼和浩特市的旅游生态。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动观光,而是主动参与、乐于付费,为自己创造独特的旅行记忆。这股新消费力量,为呼和浩特市的文旅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智科技赋能 解锁文旅全新体验
国庆假期的呼和浩特,正以科技为密钥,解锁着全新打开方式。从乳业工厂的智能生产线到生态场馆的数字交互体验,“科技+文旅”的创新融合让传统旅游场景焕发新生,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触摸前沿科技的同时,读懂了这座草原都市的现代化密码。呼和浩特市文旅广电局统计,国庆假期前四天全市重点景区接待量持续增长,其中科技类场馆及工业旅游项目成为不少游客的出游选择。
乳业地标的科技蜕变成为假期最热看点。在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刚走进智造体验中心的陕西游客王晓峰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透过VR设备‘走进’奶牛牧场,看着智能机械臂精准完成奶粉灌装,全程看不到几个人,这才是世界级乳业的样子。”
每小时4万包的灌装速度、0.01毫米的包装精度,让“中国制造”的实力直观可感。这里的液态奶全球智造基地内,数十条生产线构成的“牛奶瀑布”奔流不息,裸眼 3D技术让每一滴奶从牧草种植、奶牛养殖到生产加工的旅程都变得清晰可见。
工作人员介绍,景区搭建的“全过程智慧旅游服务体系”,通过AI、XR等技术实现了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链条可视化,工业旅游4.0版本让传统制造业成为文旅新IP。
这种科技赋能的思路,正从乳业延伸至城市文旅的各个角落。在蒙草中心,数字沙盘上跳动的生态数据勾勒出草原修复的脉络,工作人员用触控屏演示着“乡土植物数据库”如何为生态治理提供方案。游客只需扫描植物叶片,就能查询其生长周期、抗逆性等特性,甚至参与虚拟草原修复规划。市民陈悦特意带着孩子体验,她说:“这种沉浸式学习比课本生动多了,孩子现在知道草原不是天生翠绿,背后有这么多科技守护。”
在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的恐龙展厅里,AR技术让静态化石“动”了起来,孩子们挥舞手臂就能与虚拟恐龙互动,甚至能通过体感设备模拟恐龙行走;内蒙古航天科教研学中心的六大主题展区,让前来参观研学的游客身临其境地参与模拟火箭发射、体验太空出舱、品尝航天食品,全方位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魅力。
智慧服务的普及让旅途更添便捷。呼和浩特市首发的文旅一卡通实现“刷脸入园”,100元即可畅游20余家景区。“智游青城”小程序实时更新的人流数据和智能导览,让游客避开拥堵精准打卡。
在蒙牛智慧园区,无人驾驶小车穿梭接送游客,智能问询机器人随时解答问题,甚至能用地道的蒙古语介绍产品工艺;景区餐厅的智能点餐系统可根据游客口味推荐餐食,科技的温度渗透在旅游服务的每一个细节。
“我们要让游客看到,呼和浩特市不仅有草原牧歌,更有科技脉搏。”呼和浩特市文旅广电局负责人表示,科技文旅的火爆并非偶然,而是城市近年来持续推进“文旅+科技”战略的成果。从乳业工厂的智能化升级,到场馆的数字化改造,再到智慧服务的全面覆盖,呼和浩特市正以科技为笔,重新书写首府文旅的新图景。
热赛事引流 澎湃青城运动激情
国庆假期,游山玩水之余,观看或者参加一场酣畅淋漓的体育赛事,也会让人的心情非常放松。10月7日下午,在国家北方足球训练基地,2025年伊利内蒙古自治区足球超级联赛半决赛迎来关键战役,呼和浩特队2∶1战胜赤峰队。随着比赛结束的哨声响起,球迷为支持的队伍鼓掌喝彩,在呼和浩特市感受蒙超的快乐。
这场比赛也是“跟着赛事去旅行”系列活动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场,吸引了大量本地观众和外地游客观赛。此前,8月17日,2025敕勒川草原半程马拉松赛在敕勒川草原旅游度假区举办,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海外的万名跑者齐聚青城,在阴凉舒适的天气中,穿越鲜花盛开的草原赛道,感受运动与自然交融的独特魅力;9月21日,蒙牛2025呼和浩特马拉松在小草公园鸣枪开跑,2.5万余名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跑者齐聚于此,赛道串联起城市的主要道路和美丽风光,包括丝绸之路大道、银河北街、乌尼尔街等,跑者们既能领略呼和浩特的繁华活力,又能感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底蕴以及草原城市的开阔大气,补给站的各种奶制品、牛肉干、烤全羊更是带给参赛者别样的体验,游客大赞“道路干净宽敞。”“空气环境都很好。”“很漂亮,各种文化都有,美食特别多。”“工作人员和老百姓都很热情。”
塞上老街旅游休闲街区
从2018年起,呼和浩特市已经举办多次马拉松赛事,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运动来到这座城市。除了这些专业性较强的运动赛事外,呼和浩特市群众体育运动的氛围也非常热烈。国庆假期,塞上老街旅游休闲街区月明楼前开展了广场舞、轮滑滑板、健身气功等体育项目展演以及电子竞技竞赛活动,让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能感受到运动的快乐;玉泉区清屿林夕房车营地开展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全民健身系列活动,融合荧光夜跑、趣味运动、互动打卡等内容,打造兼具时尚感与参与度的全民体育盛事,营造“人人参与体育、共庆祖国华诞”的浓厚氛围;10月1日至2日,玉泉区制锁厂劢立体育文化产业园进行了第二届劢立杯青少年篮球赛,为热爱运动的青少年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
总而言之,呼和浩特市已成功将体育赛事转化为强大的“城市引力”。专业的竞技、热情的观赛、全民的参与,共同构成了一种极具感染力的旅行氛围。这清晰地表明,一座城市的吸引力,不仅可以来自静穆的历史和风景,同样可以来自澎湃的活力与激情。正是这种多元的魅力,让“为一项赛事,奔赴一座城”成为这个国庆假期许多游客用行动书写的真实故事。
老牛湾黄河大峡谷
从传统地标到新兴网红点,从静态观赏到动态体验,呼和浩特市以其不断的创新与精心的策划,展现了现代文旅融合的无限可能。国庆假期,呼和浩特市不仅留住了游客的身影,更以其独特的城市气质与真诚的待客之道,赢得了口碑,秀出了精彩,为城市文旅的持续“出圈”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王璐 杨彩霞/文 王劭凯/图)
丨编辑:张婧玉
丨校读:于惠敏
丨审核:王伊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