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照东
暮色浸染,华灯初上,秋月已悄然悬于天际,清辉如水,温柔地洒满莒县这座城市。车流如织,尾灯在夜色中连成一条条温暖的河流,奔涌向同一个方向——家。
而我,也终于短暂结束忙碌、踏上归途,车窗外,那条熟悉的银杏大道,在月色与路灯的交织下,蜿蜒伸展。这一刻,它不再仅仅是道路,更像是莒城强健的大动脉,此刻正为归家的游子们,泵送着最炽热的乡情与期盼。
记忆的潮水,总在归途上悄然漫溯。回溯时光,这条大动脉的诞生,并非坦途。世纪之交,当城市渴望挣脱旧日格局,向新型城镇化迈进时,这片土地尚被低矮的屋舍与曲折的田埂占据。2008年,一个注定载入城市发展史册的年份,连接老城区和沭东新城的沭河大桥开工奠基,为这条大动脉注入了跨越天堑的力量。挖掘机的轰鸣,第一次撕裂开这片土地的沉寂。那不仅仅是简单的破土,而是一场关乎城市命运的“血脉再造”。而真正让这条大动脉实现完美闭环、焕发全部生命力的,是2013年,银杏大道(时称旅游大道)全线贯通,车流毫无阻滞地穿行于城市最核心的脉络。历经多年磨砺,这条承载着莒县发展的黄金轴线,终于以完整的姿态横贯东西。
银杏大道的规划与建设,是这座城市一次决绝的“扩胸”运动,也被赋予非凡的使命——连接山海、打通城市发展的任督二脉。路基被层层夯实,宽阔得足以容纳未来的车水马龙;沥青被均匀铺摊,平滑如镜,映照着建设者们汗水淋漓的脸庞。最令人动容的,是道路两旁那些被精心挑选、移植而来的银杏树苗。它们纤细却挺拔,如同初生的誓言,被郑重地栽种下去,与这条大动脉一同扎根,一同成长。人们常说,选银杏,不仅因其挺拔长寿,更因其扇形的叶片,象征着城市向上伸展的力量与包容开放的胸怀。自始建的那刻,便已埋下了城市精神与未来的种子。
岁月流转,银杏大道不负所望。如同一条日益强健的主动脉,以磅礴之力,重塑莒城的面貌,也深刻地改变百姓生活。昔日城郊的菜棚,如今已是高楼林立、商铺云集的繁华街区;曾经闭塞的低山丘陵,因这条大道的贯通,紧密融入进城市的脉搏。清晨,它承载着上班族奔赴梦想的匆匆步履;午后,浓密的树荫下,是老人们安享天伦的悠然剪影;傍晚,华灯初上,车流如织,归家的灯火在两侧楼宇间次第点亮,温暖而有序。它缩短的,是地理的距离;它紧密的,是城乡的联系;它承载的,是千万个寻常日子里的烟火与期盼。这条动脉,以其博大的胸怀,日夜不息地为这座城市的肌体输送着活力,也为每一个平凡的生活注入便利与尊严。
今夜,月色溶溶、桂花飘香,双节喜庆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地愈发浓厚,这条大动脉的情感张力被推向极致。偶有车辆驶过,虽和天南海北的游子一样,归心似箭,但我的目光还是不由自主地被车窗外那排排日益粗壮、枝叶繁茂的银杏树所牵制,而这次它的寓意却不同,更像是沉默而忠诚的守望者,年复一年,见证着游子的离去与归来。它们挺拔的树干,像极了父母日渐佝偻却依旧挺立的脊梁;那满树金黄的扇叶,在月光下轻轻摇曳,仿佛在低语:“回来就好。”然而,这条路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更是一条展示莒县城镇化水平的璀璨长廊(2023年,莒县入选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省级试点县)。
道路两侧,是莒县城镇化进程最直观的答卷。商业综合体霓虹闪烁,高品质住宅灯火温馨,地下管网无声地维系着城市的运转。这鳞次栉比的新貌,是城市发展的勋章,是管理精细化的体现,更是吸引人才、汇聚资源的强大磁场。然而,当车辆驶入“屋楼春晓”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瞥见道路旁依然保留的挖方时,心中涌起复杂的暖流——那是根,是银杏大道无论如何延伸、无论承载多少新貌,都无法割断的血脉源头。这条路,既连接着繁华的现代都市,也牵引着城乡记忆的深处。
车流依旧奔涌,路灯的光晕在银杏叶间跳跃。我凝望这条贯穿城市的大动脉,它始于2013年那次全线通车的豪情,历经岁月淬炼,早已融入城市的骨血。它不仅是交通的命脉,更是城市精神的脊梁——承载着历史的厚重,驱动着当下的活力,更昭示着未来的方向。
银杏大道,莒县生生不息的大动脉。每一次车轮的滚动,都是一次心跳的共鸣;每一片叶子的摇曳,都在诉说城市的成长。它脉动着,强健有力,在历史的长河里,延续着“三千年古城,四千年银杏,五千年文字”永不枯竭的生命力。这脉动,是城市的心跳,深沉、稳健,充满希望,永不停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