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之上,落差接近300米的南太行山老龙口瀑布奔流而下,蔚为壮观。8天前,一名22岁男子徒步时坠崖,丧命于此。国庆假期,还有一名30岁男子徒步至四川甘孜“子龙秘境”瀑布下方时坠亡。这两地,均未开发。
南都N视频记者调查发现,在社交平台上,博主组织的徒步活动正迅速兴起。他们以“打卡秘境”“穿越野线”等为噱头,通过社交平台灵活组队,或提供配套服务吸引爱好者,违规闯进明令禁止的未开发区域。视频中,部分山路极其狭窄,仅容一人弯腰通过,身侧就是悬崖。当被提醒打卡地刚出事时,有人直言“早已知晓”。
这些博主中不乏商业徒步团,一个主攻“子龙秘境”的商团收费4000元,声称露营海拔达到4580米,“风景超值回馈”。其领队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当地说不让进,但是我们能进,要找人。”一名长期组织南太行山徒步的博主坦言,根本封不住,可以另外找路,避开设置的障碍。
“封山”与“闯山”之间,形成了博弈。有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向南都N视频记者无奈说道,“山区范围太大、入口多,我们不可能在所有入口设卡。”不过,多起违规徒步安全事件发生后,有地方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巡查,重点整治社交平台上发布的违规探险招募信息,坚决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徒步者拍摄的南太行山老龙口瀑布。
悲剧:网络招募队友穿越“野线”坠崖
南太行山老龙口瀑布,上方是山西省陵川县抱犊村,下方是河南省辉县八里沟凤凰大峡谷,一条瀑布串起两省,吸引了众多驴友前来徒步。在社交平台上,关于老龙口瀑布的打卡、拍照攻略数不胜数。
10月12日,22岁男子王某某与在网上自发招募的驴友,来到了老龙口瀑布附近的悬崖边,最终不幸坠崖。
参与打捞的南太行雷霆795户外救援队负责人宁先生告诉南都记者,悲剧发生在12日17时30分左右,“他拍照时可能脚滑了,也许当时山里天黑得早,看不清楚,导致他坠入下方水潭”。
王某某坠崖地。
“水温只有八度左右。”宁先生说,13日17时许,王某某的遗体被打捞上岸。因地处荒野、地势险峻,河床布满巨石,救援队不得不将遗体暂时安置在避风处,直至次日上午,才在当地村民的协助下,将遗体转运至可通车的路段,交还给家属。
宁先生对王某某的遭遇感到可惜,“他很年轻,个子很高,挺帅,是河北邯郸人”。他还提到,王某某的父母目睹现场时,“哭得晕过去好几次,父亲眼神都很绝望,我们去救援的人都有孩子,在现场全哭了”。
10月16日,辉县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向南都记者证实了王某某坠亡一事,“徒步路线是野线,未开发。”
王某某的遭遇并非个案。10月5日,一名30岁男子在四川甘孜“子龙秘境”瀑布下方坠崖身亡。南都记者从当地了解到,事发区域地处深山,地形极为复杂,救援人员直至10月6日晚间才抵达坠崖地点。
刚完成“子龙秘境”徒步的驴友阿建(化名)告诉南都记者,该路线并不成熟,区域内无人工建设道路,沿途山势陡峭险峻,一旦发生危险救援难度很大。
阿建说,国庆假期,这条线路上很多驴友高反、扭伤脚等,产生不少救援费用。“有人脚受伤,有人失温了,严重的话救援费用要一两万,不严重的话也要大几千。”他此行也发生了严重高反,原计划三天就可以结束徒步行程,因此多耽误了一天。
几乎同期,多名徒步爱好者私下进入祁连山区冷龙岭区域,并在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老虎沟高海拔区域受困,最终251人被转移,其中1人遇难。
调查:商团收费四千秘境徒步
南太行山老龙口瀑布的岩壁之下、“子龙秘境”的瀑布之畔——这些“野线”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徒步爱好者铤而走险。
社交平台上,诸如“徒步丈量南太行组队”“组团打卡子龙秘境”等招募信息屡见不鲜,吸引了不少户外爱好者参与。这些召集帖背后,潜藏的安全隐患日益引发关注。
社交平台上的召集帖。
南都记者留意到,一则帖子提到“老龙口瀑布下方是必打卡点”。在评论区,有网友建议“保持敬畏心,每年掉下去的多是为了拍照打卡的人”,并提到不久前有驴友坠亡,发帖人回复知晓此事;也有人留言“不要再冒险耍酷,类似伤亡已不少见”。该帖子已被平台标注“含有危险行为,请勿模仿”。
这些博主当中,不乏商业徒步团队。驴友黄小姐告诉南都记者,她在9月份花费4280元报名了国庆假期的“子龙秘境”徒步商团。
她推测此前坠崖男子可能走的是瀑布线,“路不好走,危险系数高”。该瀑布线位于子龙垭口,地势陡峭湿滑,被形容为“像在悬崖旁走路”。她表示,商团的路线虽然也是“野线”,但安全系数更高,“我们没有走瀑布线,而是选择翻垭口”。
南都记者向黄小姐报名的徒步商团进行咨询。领队发送的报名链接显示,徒步团走的是“子龙秘境”环线,由子龙沟进,野牛沟出。“全程我们将在高海拔扎营,其中长海子露营海拔达到了4580米,其他两个露营点在3600-3800米之间,这对大家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风景将会超值回馈。”
“子龙秘境”野牛沟。
该领队向南都记者介绍,团队全程配备马帮让大家轻装上阵。一旦报名成功,团队将赠送一份高额(50万元保额)旅行保险。
当南都记者出示官方严禁进入未开发区域的通知时,领队称“当地是不让进,但是我们能进,要找人”。不过,其表示“现在比较敏感,今年可能不会再开团了”。
10月20日,南都记者发现,上述报名链接显示“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据了解,多数徒步团在“子龙秘境”进山前,都会在解放一村完成报备手续。驴友阿建介绍,他徒步时曾在解放一村进行报备,并缴纳了20元垃圾费及越野车费。
多位驴友称,由于国庆假期发生坠崖事故,目前“子龙秘境”已无法进山。10月11日,解放一村相关负责人告知南都记者,目前仍未能进山。19日,多位驴友反映仍未能进山,且该负责人的电话已无法拨通。
困境:有地方称入口太多难管控
以“子龙秘境”为例,南都记者留意到,就在9月12日,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捧塔乡政府便已发布《关于全面严禁进入未开发区域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擅自进入包括“子龙秘境”在内的未开发区域。此前,已通过在进山沿途设置警示标识标牌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及拟进山人员广泛告知禁令内容。
近日,康定市金汤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目前金汤镇境内的所有景区和徒步线路,包括热门的“子龙秘境”,均属于未开发区域,且部分区域位于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圈内。
根据康定市文旅局公告,严禁在未开发区域开展旅游活动。“由于当地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存在落石等风险,即便是本地人探路也反馈存在危险,因此强烈不建议非专业人士前往徒步。”
上述工作人员建议,游客可选择前往新都桥等已开发、安全性更高的地区自驾游览,待未来有成熟的路线发布后,再前往金汤镇游玩。
大雾天气下的“子龙秘境”垭口。
南太行山部分地方也立有“未开发区域,禁止人员通行”的警示牌。当地徒步组织者阿峰(化名)向南都记者介绍,“野线走的不是旅游线路,多条线路都可以走,还可以定制。”当被问及是否需要报备时,其表示,“往哪里报备?没有地方可报备。”
辉县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回应南都记者称,此次男子坠崖地点正位于山西与河南交界的未开发区域,管理上面临现实困难,“山区范围太大、入口多……我们的人力、财力有限,不可能在所有入口设卡”。
“封山”与“闯山”之间,形成了博弈。熟悉地形的阿峰直言,“根本封不住,以南太行山为例,可以找到另外一条路,避开设置障碍的地方。”
他说,有的团队会通过签协议、买保险、强化管理来规避风险,但要警惕那些“走过两三次就感觉自己了不起、可以带队的民间高手”。
辉县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则呼吁,“成年人应对自己负责。”其强调,“这类活动必须提前报备”,但也坦言“尚未形成成熟的资质认定机制”。
风险:律师称免责协议未必有效
目前,有地方正持续完善管理机制。
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曾发生251名徒步人员被困事件,相关部门表示,近期将进一步加强网络巡查,重点整治社交平台上发布的违规探险招募信息,并在重点区域增设警示标识、组织巡护队伍常态化巡查,从源头上遏制违规进入未开发区域的行为,坚决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转移被困人员。
安全事件频发的背景之下,“野线”徒步活动的责任划分也引发热议。
广东安仁律师事务所律师谭春林向南都记者指出,若活动进入未开发区域或违反景区规定,即属违法。
在责任划分上,谭春林分析,“商业组织者若缺乏资质或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需承担主要赔偿责任。”而参与者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自担风险;AA制同行者一般无责,除非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
针对组织者应承担的安全保障义务,泰和泰(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刘东坤表示,该义务体现在活动前审核参与者、评估路线,活动中配备装备与领队,事后及时救助等多个环节。“商业性组织者的义务标准更高,接近于专业服务提供者。”
对于参与者签署的免责协议,谭春林表示“并非绝对有效”,如内容违反法律或显失公平,法院可认定无效。刘东坤进一步指出,造成人身伤害的免责条款依法无效。“‘自甘风险’不等于组织者可以完全免责,如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仍需承担赔偿责任。”
对于博主通过社交平台组织活动并获利的行为,刘东坤强调,其本质是商业行为,需遵守相关法规。谭春林同样指出,社交平台对博主发布的高风险内容负有审核、提醒与管理义务。
阿峰发布的招募信息。
王某某在南太行山坠亡后,阿峰分析了原因,其属“重装”徒步,装备齐全,应有一定经验。作为本地人,他认为,许多外来者其实“高估了自身能力”。
如今,南太行山悬崖瀑布在社交平台上的热度依旧不减。阿峰从事组织徒步,偶尔也会发帖收费组队,但他并不理解南太行山何以吸引众多游客。
“这山有什么好看的?除了乌鸦还是乌鸦。”他理解都市人因压力而来散心,但也点出其中隐患——“猎奇心理往往压过了对风险的理性评估”。
出品:南都即时
统筹:向雪妮 韦娟明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林诗妍 周敏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