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见习记者 王伊灵
杭州黄龙洞圆缘民俗园封闭改造到年底,黄龙洞的相亲王牌、传奇红娘金大姐还在吗?她的生意和店受影响吗?
近日,有市民向潮新闻记者帮求助,想了解金大姐的近况。
10月20日上午十点,记者来到黄龙洞景区找金大姐,门口施工牌上写着“改造预计持续至年底”。景区外的步行街,行人比之前少了一些。
黄龙洞圆缘民俗园景区正在改造,预计到年底竣工。王伊灵 摄
零售生意有影响,相亲依旧火热
“我的店在步行街,生意稍微有点影响,相亲不受影响!要相亲的人太多了,实在太多了!”见到潮新闻记者,金大姐未等发问,便爽朗地给出了市民最关心的答案。她热情地招呼记者进店,不由分说地往记者袋子里塞了好几把喜糖,“来来,沾沾喜气!”
黄龙洞步行街的“月缘阁”。潮新闻记者 王伊灵 摄
黄龙洞的月缘阁,金大姐经营多年。小店不大,左边货架上摆着矿泉水、方便面、纸巾等,乍一看与普通小卖部并无两样。
小店右边靠墙摆着一张折叠小桌板,桌上放着几本厚厚的笔记本,旁边两把椅子侧对放着围出一方小小的“相亲工作室”,也是为无数单身男女牵线搭桥的地方。她招呼记者坐下,自己坐在对面——这也是她和每一位前来登记的年轻人面对面交流时的固定位置。
她坦言,因黄龙洞改造,小卖部的生意确实受了点影响。“以前游客多,路过的人会进来买瓶水、买包零食,现在游客少了,零售生意淡了些。”但她话锋一转,又笑了,“不过相亲业务一点没受影响,快到年底了,来找我的人更多了。大家都想趁着过年前把终身大事定下来。前天8对,昨天8对,国庆后的这个周末就配了16对!都是奔着结婚来的,没一个迟到的。”
金大姐随手从抽屉里抽出红色、绿色的一沓沓登记本向记者展示,上面分别记着男女双方的年龄、工作、家庭情况,还有她用水笔标注的“性格开朗”“喜欢安静”“想找本地的”的备注。
金大姐的相亲档案。潮新闻记者 王伊灵 摄
记录上万人的信息,已配对成功1301对
金大姐和黄龙洞的缘分,一结就是四十年。1975年,她从绍兴老家来杭州。1985年她调到黄龙洞景区工作,从此就没离开过这片地方。
“那时候景区里偶尔有年轻人来相亲,我看着他们不好意思开口,就帮着搭个话。后来找我的人越来越多。”金大姐说,她一直都是公益帮忙,没要任何报酬,“做红娘就是图个开心,图个积德。”
这一做,就是将近四十年。至今经她介绍成功结婚的情侣,已经有1301对了。“有的夫妻生了孩子,还会带着宝宝来给我送喜糖。”
她相亲的“法宝”,不是高科技的数据库,而是一本本已经翻得有些卷边的笔记本。
金大姐正在翻阅配对信息表。潮新闻记者 王伊灵 摄
“我不用电脑,也不跟任何机构合作,就是怕信息泄露。”金大姐说,每次有人来登记,她都会让对方出示身份证和户口本,确认信息真实后,再一笔一画地记下来,“这些信息都是人家的隐私,一个字都不能漏出去。我还会把关键信息背下来,比如谁想找教师职业的,谁不接受异地的,这样配对的时候才准。”
她的笔记本里藏着上万人的信息。“背这些信息比语文老师备课还累,但只要一想到能帮人找到对象,就觉得值。”大姐说,成功率无法达到百分百,“但10%的成功率总是要保证的。”
信息是我给匹配的,但路要靠自己走
在金大姐的店里,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年轻人坐在她对面,紧张地说着自己的情况;偶尔也会有父母陪着来,想帮孩子“把把关”。但每次遇到父母代劳的,金大姐都会摆摆手:“孩子的终身大事,得让他们自己来。自己都不上心,怎么能找到合适的对象呢?”
金大姐一直坚持“本人必须到场”的原则,她希望通过潮新闻提醒大家:“来相亲时一定要自己带身份证和户口本,信息一定要真实。”
她常跟年轻人说:“信息是我给你们匹配的,但路要靠自己走。我只能帮你们牵个线,后面的相处、磨合,都得靠你们自己。”在她看来,婚姻幸福的关键,在于担当和包容。“男人要有点担当,遇事别推卸责任;女人也要懂得体谅,别太计较。两个人在一起,哪有不吵架的?天底下没有完美的人。”
帮人相亲这件事其实蛮累的:上万人的信息要记,每个月电话费都好几百,有时还要调解矛盾。
但金大姐没想过放弃,她的目标是“相成两千对”。
家里人常问她,做这行又不赚钱,还这么累,图啥?金大姐乐呵呵地说:“我相信福报,钱是身外之物。但看着一对对年轻人从陌生到熟悉,从恋爱到结婚,再到有了孩子,那种开心是钱买不来的。”
金大姐店内。潮新闻记者 王伊灵 摄
现在黄龙洞还在改造,金大姐的小店依然有人去:有结婚的情侣送去喜糖,还有老人来帮孩子打听情况。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