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风景·邢台大峡谷栈道
聞鍾記郵(5461)星汉迢迢七巧韵
农历七月初七,古称“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最悠久、文化内涵最丰富的传统节日之一。它肇始于上古星象崇拜,依托“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沉淀浪漫底色,以“乞巧”为核心承载着古人对劳动技艺的崇尚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历经千年传承,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在民间流传最广的,莫过于牛郎织女的传说。七夕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上古时期的星象文化。不过在中国的很多古典文献中,却忠实记录下中国的先贤哲人对于天文的观察。
在先秦典籍《夏小正》中,便有“七月,初昏,织女正东向”的记载,彼时的古人通过观测星象指导农时,而牵牛星(天鹰座α星)与织女星(天琴座α星)作为夏季夜空中最亮的两颗星,因其“隔河相望”的位置特征,成为古人观测与崇拜的对象。《史记·天官书》中明确记载:“织女,天女孙也,主织云绵。牵牛为牺牲,主祭祀。”古人认为,织女是天帝之女,掌管天上织锦,象征着精巧的手工技艺;牵牛则是凡间的牧人,代表着勤劳与质朴。二者分处银河两岸,每年七月初七方可通过“鹊桥”相会——这一星象解读,为后来“牛郎织女”传说的形成埋下了伏笔。
到了汉代,七夕逐渐从单纯的星象观测演变为具有特定习俗的节日。《西京杂记》中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这是现存文献中最早关于“乞巧”活动的记载,标志着七夕“乞巧”主题的正式确立,也让七夕从“祭星之日”转变为专属于女子的“求巧之节”,为节日的民间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七夕的星象崇拜逐渐与“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深度融合,使其成为节日最核心的文化内核。这则传说历经先秦至明清的不断丰富,最终形成了完整且动人的叙事体系。于是在2010年《牛郎织女》的传说就被搬上了邮票。邮票发行的时候,邢台作为中国爱情山的所在地,举办了隆重的邮票首发式。
今年的农历七月七,又是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南通邮政启用了一枚邮资机宣传戳,邮戳的主图是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和一件类似于“玉禅”的东东。看主题是“七夕巧果”,难道是“美食”?一查资料,还真的是。这个巧果是山东、上海等地区的传统糕点,是七夕节的应节食品,民间常以七曲八弯来形容这种糕点的形状。以芝麻、面粉为主原料,制作时有专门的模子,将面团压成精巧的图案,再放入锅中油炸或烘烤,口感酥脆香甜。七夕当天,女子们会将巧果作为祭品祭拜织女,仪式结束后分食巧果,认为吃了巧果便能“得巧”。据说吃了这样的巧果,孩子们就心灵手巧了。至于是否这样,已经无所谓,只不过是一种民间的风俗罢了。
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感兴趣的不妨看看书上的记载或者是看看黄梅戏,欣赏一下邮票也行。传说不仅承载着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更蕴含着对“勤劳致富”“善良有报”等朴素价值观的认同。它并非凭空虚构,而是将上古星象、农耕文明中的“男耕女织”模式与民间对“团圆”的渴望相结合,最终成为跨越阶层、流传千古的文化经典。唐代诗人林杰的《乞巧》一诗“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便是对这一传说最生动的文学写照。这个节日除了“乞巧”核心活动,七夕还有“拜织女”“晒书晒衣”等配套习俗,进一步丰富了节日的文化内涵。
“拜织女”是女子们的集体仪式,通常由一位年长且“有福气”的妇女牵头,组织邻里中的未婚女子,在七夕夜晚聚集于庭院中的香案前。香案上除了瓜果、点心,还会摆放织女的画像(或用织女相关的信物代替),女子们手持香烛,依次向织女跪拜,口中默念心愿,或祈求“得巧”,或祈求“觅得良人”,仪式结束后,众人分享祭品,畅谈心事,成为古代女子社交与情感表达的重要场合。“晒书晒衣”则与七夕的气候特征相关。农历七月初七正值夏秋之交,天气晴朗干燥,古人认为此时的阳光具有“驱邪避虫”的作用,因此会将家中的书籍、衣物拿到庭院中晾晒,以防霉变虫蛀。这一习俗最初与七夕无关,但因时间巧合,逐渐与七夕绑定。
历经千年变迁,七夕节的习俗虽有所简化,但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核却从未消失。在当代社会,七夕被赋予了“中国情人节”的新内涵,成为年轻人表达爱意、追求浪漫的节日,但传统的“乞巧”文化并未被遗忘——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区的部分乡村,仍保留着“拜七姐”“穿针乞巧”的习俗,从本质上看,七夕节的价值远不止于“浪漫”,它更承载着古人对“技艺”的尊重、对“勤劳”的推崇、对“团圆”的渴望。“乞巧”不仅是女子对自身能力的追求,更是中华民族“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早期体现。“牛郎织女”的传说,不仅是对爱情的歌颂,更是对“坚守”与“责任”的肯定。
星汉迢迢,鹊桥年年。七夕节如同一条跨越千年的文化纽带,将古人的智慧与现代人的情感连接在一起。当我们在七夕夜晚仰望银河,看到牵牛与织女隔河相望时,不仅能感受到传说的浪漫,更能读懂其中蕴含的文化密码——那是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永恒向往,也是对传统技艺与情感的深深眷恋。另外,如今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把七夕节当做情人节,,如果只从牛郎织女的爱情角度看,应该是没问题的。但细细想来,这两人被银河隔开,每年只有这一天的相聚,是否也太苦了一些,一年相会一次,其余364天隔河相望,这样还能称作“爱情”或者“情人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