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过后,往往都是国内滨海旅游的淡季。然而,凭借着和煦的阳光和温暖的海风,“中国的马尔代夫”沙扒镇仍然吸引了众多外地康养旅居游客慕名前来。
据了解,沙扒镇年均接待游客总量已突破120万人次,其中每年稳定吸引超过3万名康养旅居群体前来过冬。之所以他们慕名前来沙扒游玩,得益于这里的旖旎风光和蔚蓝色海景。月亮湾洁白细软的沙滩,海滨长廊、秋千及各具特色的海洋文旅装饰,与蔚蓝色的大海交相辉映,承载了游客心中的“诗与远方”。
近年来,沙扒镇以打造“全国知名滨海旅游康养目的地”为目标,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创新探索全域运营新模式。立足“海”“盐”“红”三大核心资源,沙扒镇明确“风情美镇、浪漫沙扒”的总体定位,构建以沙扒湾、月亮湾为重点,辐射书村片区、渡头村、前海村等组团发展的全域农文旅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沙扒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激活滨海资源
让游客阅尽山海美景
沙扒镇滨海资源得天独厚,头枕风光秀丽的北额岭,面向浩瀚的南海,海岸线长达30多公里,其中国家级海洋公园月亮湾海岸线长7.5公里,水质清澈、沙质洁白,还拥有沙扒湾、海仔湖、青州岛、古法晒盐场等丰富旅游资源,
沙扒镇今年暑期高峰期游客月均突破25万人次,节假日期间重点民宿和酒店入住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全镇旅游总收益预计突破10亿元。
沙扒镇已建成沙扒湾、月亮湾两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打造了碧海蓝天度假村、北额岭、前海湾椰风海韵度假区营地、沙滩马术场等网红打卡点、渡头村红色美丽村庄等多个优质旅游节点,拥有1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2条广东省首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获评为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
沙扒镇多元投入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建立健全文旅产业发展统筹协调与要素优先保障机制,将滨海旅游产业明确为镇域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育,累计投入超1.7亿元,完善文旅设施建设和旅游公共服务。
同时,沙扒镇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文旅项目,以滨海资源撬动社会资本8.3亿元,打造北额岭“阅山海”旅游度假区、前海湾椰风海韵营地、海汇城商贸体等文旅项目。
文化底蕴深厚多元
让非遗与旅游相得益彰
沙扒镇是风筝传承保护基地,海洋文化、疍家文化、红色文化与风筝文化交相辉映,现有沙扒风筝制作技艺、古法制盐技艺、手工制锚技艺、墨鱼饼制作技艺、炸番薯制作技艺及书村“走公”等6项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中共沙扒特支旧址、三官堂、炮台岭抗战遗址等历史建筑。
沙扒镇每年举办端午“走公”暨粽美食文化节、七月七“神水”节、开渔节、风筝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展现浓郁的地方风情。此外,建成海洋文化长廊、特支纪念公园、美丽圩镇客厅等文化地标,推动非遗进景区、红色研学等融合业态。
在实施文化赋能提升工程的过程中,沙扒镇建成北额岭文旅高端区、海仔湖红树林生态湿地公园、中共沙扒特支旧址纪念公园。定期举办“非遗进景区”等活动,促进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体系,将海洋元素、疍家文化融入美丽圩镇建设,打造海洋文化长廊、疍家文化美食长廊等特色景观。
产业融合基础坚实
让游客将“沙扒味道”带回家
沙扒镇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种苗等海洋经济产业蓬勃发展,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省水产养殖专业镇,拥有497平方公里全国最大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以及全省最大的海水鱼苗种业生产孵化基地。
其中,沙扒渔港码头是国家一级渔港码头,全年水产品年产值达6.5亿元,2024年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海水鱼苗深海养殖规模持续扩大。
近年来,沙扒镇生态环境实现美丽蝶变,该镇扎实推进绿美生态建设,计划实施海仔湖海岸线生态修复工程,开展红树林修复18公顷,建设海仔湖湿地公园,结合观光栈道打造优美的红树林湿地景观。
在旅游环境改善方面,今年以来,沙扒镇新增旅游驿站5家、智慧停车场12个、旅游公厕8个,并开发了微信小程序旅游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通过打造电商一条街,沙扒镇借助电商直播推广文旅资源以及特色海产品,年销售总额2亿元。该镇还活化利用废旧厂房打造电商直播平台和游客休闲基地,构建了“线下会客+线上聚客”展示窗口。
南方+记者 赫鹏翀
【作者】 赫鹏翀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