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星堆青铜神树的神秘剪影,到九寨沟五彩海子的波光粼粼;从都江堰千年水利工程的智慧脉络,到翠云廊千年古柏的清幽古道 —— 那些矗立千年的名胜古迹,不再是历史课本里的文字符号,将在漫画的世界里 “活” 起来:邀你一起走进 “四川安逸如画”,看名胜说话,品美食卖萌,感受风土人情、在方寸画纸间,遇见最鲜活、最可爱的四川。
走进翠云廊
穿越千年古柏风光
01
翠云廊是古蜀道的一段,而且是以险著称的剑门蜀道的一段。翠云廊古称剑州路柏,民间又称“皇柏”,亦称“张飞柏”,位于四川广元市剑阁县和绵阳市梓潼县,以剑阁县部分为主体部分。
02
广义的翠云廊,分为西段、北段、南段,是指以剑阁为中心,西至梓潼,北到昭化,南下阆中的三条翠云廊古柏路,在这三条蜿蜒三百里的道路两旁,全是修长挺拔的古柏林,号称“三百里程十万树”。
03
据统计,剑门蜀道有古柏12351株,有规律地分布在344里的驿道两旁,其中剑阁境内7886株,梓潼496株,昭化144株,阆中17株,南江3808株,可见古柏树的主体还是在剑阁境内。三百里翠云廊,精华在北距剑门关7公里的大柏树湾。
04
狭义的翠云廊指的就是这里的翠云廊景区。翠云廊景区是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剑门蜀道的核心景区之一,也是国家森林公园。三百里翠云廊最大、最有名气的几棵树都在这里。这里的古柏树虽然历经千古沧桑,仍然枝叶茂盛,生机盎然,它始于秦汉,完备于明,是罕见的人工造植的古老行道树群体,被誉为“蜀道灵魂”、“国之珍宝”。
05
翠云廊得名于一首诗。清康熙三年,剑州知州乔钵在《翠云廊》这首诗中写道:“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两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里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龙蛇蜿蜒山缠互,传是昔年李白夫,奇人怪事教人妒。休称蜀道难,莫错剑门路。”从此,“翠云廊”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便成了这段金牛古道的雅名。
06
其实在此之前,这条道还有一个气派的名字,叫做“皇柏大道”。那是因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以咸阳为中心,修筑通达全国的驰道,在道两旁种上成排的松柏,用以显示天子的威仪,因此人们把秦朝所植的树称为“皇柏”,所以这条道又名“皇柏大道”。
07
翠云廊的形成,历经2000余年。随着古蜀道的开拓和驿道整修,路旁留有自然生长的树木,也有大量的人工栽植的行道树,逐渐形成数百里的林荫大道。历史上翠云廊上有过七次大规模的植树活动。
08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以咸阳为中心,修筑通达全国的驰道,在道两旁种上成排的松柏,用以显示天子的威仪,“道宽五十步,三丈而树”。据林业专家考证,现翠云廊沿线胸径2米以上、树龄两千多年的古柏,应为秦朝所植,这是迄今所知这条路最早的植树记录。
09
蜀汉是第二次对翠云廊大规模植树的是张飞。相传张飞当年为巴西(今阆中县)太守,军政往来频繁。当时的剑州(今剑阁)又是蜀都至中原的必经要地,为适应政治、军事上的需要,张飞令士兵及百姓沿驿道种树,军民同心协力,完成了植树义务。今天民间还流传着张飞当年“上午栽树,下午乘凉”的故事和神奇的传说。据考,翠云廊上胸径1.8米以上的古柏当是“张飞柏”了。
10
第三次是东晋时期。因道教兴起,人们重视风水之术,于是大量栽植“风脉”树,尚书郎郭璞为此写了《种松记》刻于石碑。这碑到了宋代,由于风雨剥蚀,当地人又请大文人苏轼重书碑文,今碑刻仍存武连觉苑寺内。估计翠云廊胸径在一米七左右的古柏就是这时所植。
11
第四次是北周时期,时人为计里程,曾在道旁每一里垒一土堆作标记,但这种方法容易被风雨冲毁,后来改为每一里种树一株,以一里一树计算里程。但当时以什么树计里,史无记载。
12
第五次是唐代。相传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杨贵妃喜欢吃川南荔枝,玄宗皇帝命人快马加鞭,连夜运送。为保持荔枝鲜味,令百姓沿途种植柏树,剑阁人民又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栽补,使翠云廊初具规模。这一时间的翠云廊又被称为“爱情大道”。
13
第六次是北宋时期。据《 宋会要辑稿·方域·道路》记载: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宋仁宗诏令:“自凤州(今陕西宝鸡陕西凤县)至利州(今广元),剑门关直入益州(成都)道路,沿官道两旁,每年栽种土地所宜林木。”这又是一次大规模植树,并且延伸到了整个蜀道。
14
第七次是明朝。明正德十三年(1518),广西人李璧任剑阁知州,对南至阆中、西至梓潼、北至昭化的官道进行了整治,并沿路大量补植柏树。其实,以上所讲七次植树只是历史上规模较大、影响深远的植树活动而已,剑门蜀道上差不多每个朝代均有植树,只是缺乏记录罢了。
15
植树的原因追溯历史,从古至今道路交通,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紧密相关。古驿道树群首先是植树表道,起路标作用;二是以树计里,里程碑的作用;三是保护道路,防止雨水冲刷路基;四是便於修栈道就近伐木取材;五是为行人提供行路方便、遮阴避暑。
16
翠云廊古柏能存至今日,与历代严令保护有很大关系。 如今,在古树的保护与传承方面,广元市不断创新举措,针对濒危古柏,实施“一树一策”救护,尽力延长其生命,让这些古老的生命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光彩。同时开展“古柏观察团”等活动,吸引青少年参与生态教育,让年轻一代接过守护自然的接力棒,在古柏保护中,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意义。
END
【来源:综合四川方志 漫画:杨仕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