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妥乐古银杏景区的最佳观赏期一般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下旬。(资料图)
金秋十月,凉都大地,景美意浓。
秋风过处,千岩竞秀——乌蒙大草原云海翻腾,韭菜坪紫霭缭绕,妥乐古银杏金叶飞舞,游人陶醉于云涌峰浮间,翩然若蝶与斑斓秋色交融。
秋水时至,万壑争流——北盘江峡谷鎏金叠翠,牂牁江碧波映日,哒啦仙谷清溪漱玉,孩童欢腾于碧水沧浪间,笑语如铃共溪水清音相和。
风生水起,正好扬帆。当前,在贵州共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征程上,六盘水作为贵州最具代表性的避暑康养胜地,紧扣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积极培育避暑经济、生态康养、冰雪运动等新兴业态,全力塑造“中国凉都”旅游品牌,加速驶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蓝海。
资源为舵:擘画“山水人文”的多彩版图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
六盘水打造“中国凉都”避暑旅居城市,力量何在?
“资源。”六盘水清晰认知到掌舵的底气。
气候禀赋得天独厚——夏季平均气温19.7℃的六盘水,作为全国唯一以气候特征命名的城市,连续三年荣登《中国候鸟式养老夏季栖息地适宜度指数》榜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凉都”。
自然风光钟灵毓秀——六盘水境内瀑布、溶洞、森林、峡谷、湖泊、温泉,比比皆是;山奇、水灵、谷美、石秀,处处成景,四季四韵,演绎风物华章。
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六盘水历史文化的多元脉络交融共生,借古夜郎遗址,轻启神秘古国的门扉;凭三线建设印记,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以古代建筑风貌,追溯匠人营城的智慧。

玉舍森林公园(姚咏 摄)
底气为基,方向愈明。六盘水在助力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征程中,聚焦关键,顺势而为——
立足“中国凉都”气候资源优势,深度融合文化体验与多元业态,打造差异化避暑产品体系,推动文旅融合与消费升级,实现从“旅游+”到“+旅游”的转变。通过促进文化、体育、农业等产业与旅游深度融合,持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红利,构建多元化、全季化、融合化的“四季皆宜”旅游生态体系。
聚焦资源做足精深文章。利用独特的凉爽气候资源,以节庆活动为媒,以避暑度假为基,以健康运动为辅,以融合发展为要,深入挖掘“中国凉都”品牌的避暑、运动、康养内涵。抢抓国家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机遇,围绕“滑雪+温泉”,把冰雪运动与温泉疗养结合起来,推动“冷资源”变成“热经济”。
而今,徜徉于六盘水,城市可赏三线文化,乡村可觅诗意乡愁,田园可享农耕乐趣,山地可感运动激情,昔日深闺美景正蜕变为旅游胜地,尽显山水画卷,文旅游廊。
客源作帆:破译“流量长红”的出圈密码
“太凉快了!”这是无数旅人初临六盘水时的惊叹。
“赏美景、享美食、品民俗,确实多彩!”成为游客徜徉山水间最自然的赞叹。
“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则是许多行者们对六盘水最真挚的留恋。
三句心声,折射出“中国凉都”的魅力正赢得世界共鸣。
“游客因何而来,才能因何而留。”循迹溯源,从六盘水的旅游发展版图中,得以洞见这片土地如何将“流量”有效转化“留量”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智慧。

荷城夜未央。(胡攀学 摄)
丰富供给留住人。六盘水从“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升级打造中国凉都·六盘水避暑季、马拉松赛季、旅居城市嗨FUN季、彝族火把季等系列活动,策划推出研学旅游、美食品鉴、生态康养等10余条主题线路,以多元化体验吸引游客、留住脚步。
创新场景留住心。六盘水推出“轻户外、微度假”等潮玩路线,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刺激了二次消费。这种多业态协同的模式,既满足了游客对个性化、多层次体验的需求,也为六盘水从传统旅游城市向“旅居目的地”转型提供了可持续动力。
融合服务留住情。六盘水精耕“宠客”服务,以游客需求为导向的快速响应和精细服务。为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旅游景区结合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联动开展民俗体验等活动项目,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凉都魅力,为六盘水旅游赢得了良好口碑。避暑季期间,各酒店、民宿入住率稳步攀升,真正推动了“流量”变“留量”,“人气”变“财气”。
……
游人如织寻故事,文旅发展如潮涌。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仅今年5月至6月,六盘水接待过夜游客数量再创新高,达到99.05万人次,同比增长11.96%。
服务成舟:构筑“主客共享”的诗意栖居
在六盘水,两个“走红”场景引人注目——
一场马拉松,解锁“旅居城市”新IP。六盘水马拉松作为“金牌赛事”,以强大辐射力重塑城市形象、激活区域经济,引领“清凉跑马、悠然旅居”的新风尚。
一场彝族篝火狂欢,点燃“民俗文旅”新热度。这场火畔狂欢以质朴感染力拉近心灵距离、传递文化温度,打造“火红之夜、风情之旅”的文旅品牌。
现象级文旅IP的背后,是六盘水坚持“以游客满意度提升带动消费增量”的服务理念——全方位服务保障让文旅新业态焕发持久生命力。
夯实服务根基,提升服务品质。坚持以游客为中心,推进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质量建设,围绕“吃住行、游购娱”,以精细化服务丰富业态,让游客游得好、待得住、留得下,激发旅游消费潜力。
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体验。六盘水旅游服务专区整合全市资源,构建“游前引导、游中服务、游后反馈”一站式体系,以技术赋能,结合景观、文化与创意,提供集宣介、指南与服务于一体的智慧体验,擦亮旅游服务品牌。
拓展服务内涵,打造文旅新体验。打破“景区+配套”二元结构,通过“主客共享”推动景城融合与服务延伸,多业态服务集成推动旅游从单一观光转向沉浸式生活服务,助力六盘水从“卖风景”向“卖生活”转型。

六盘水全景。(赵桦 摄)
漫步落别龙井温泉,氤氲泉雾间流淌现场演奏的悠扬乐章,温泉疗愈与音乐艺术相融相生;置身六枝牂牁江畔,既可乘风翱翔体验滑翔伞的刺激,又能泛舟戏水,开启“空中观云海,水面逐清波”的立体旅程。
积厚成势,能级跃升。从基础设施到业态创新,从科技赋能到产业融合,六盘水始终坚持以游客感受为核心,一手托起服务、一手压实监管,加快构建现代化旅游产业新格局。
当秋色浸染凉都山水,新的发展航程已然启幕。
未来,六盘水将持续深耕“夏凉冬雪”两大主题,丰富“四季四美”产品体系,推动“旅游+”融合创新,完善康养旅居服务供给,以更开放的姿态、更优质的服务,邀世界共赴一场山水与人文的盛宴——看风生水起,共绘凉都新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定珲
编辑 桂榕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