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而遇龙河,便是阳朔画卷中最柔软的笔触。清晨七点,阳光像液态的金箔,轻轻泼洒在遇龙河的水面上,将两岸的山峰染成青紫色。我坐在旧县码头的石级上,看第一位船工解开竹筏的缆绳,竹篙轻点水面,惊起一串碎银般的涟漪。
竹筏是用十根毛竹捆扎而成的,船头挂着褪色的红灯笼,船尾摆着竹编的茶几,上面放着茶具和阳朔金桔。船工老秦皮肤黝黑,头戴斗笠,裤脚卷得老高,露出被河水浸泡得发亮的小腿。他笑着说:"遇龙河是 ' 小漓江 ',但比漓江更亲。" 说着,竹篙往岸边岩石上一抵,竹筏便缓缓滑入河道,如同一片树叶飘进了绿色的绸缎。
河水清得令人心颤,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阳光穿透水面,在河床上织出明暗相间的图案。两岸的山峰形态各异,有的像骆驼饮水,有的似少女梳妆,最奇的是那座 "五指山",五根巨大的石柱直插云天,仿佛是巨灵神的手掌,按在天地之间。忽然想起王维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的诗句,此刻竹筏随波逐流,正有几分随性自然的禅意。
老秦的竹篙在水中划出优美的弧线,竹筏顺流而下,两岸的凤尾竹沙沙作响。他说,遇龙河原名 "安乐水",后因传说有龙在此戏水而得名。"你看那水坝," 他指着前方的滚水坝,"下雨时水流漫过,像龙鳞在阳光下闪光。" 说话间,竹筏驶入浅滩,水花溅起,湿了我的裤脚,凉意中带着清甜。
河面上漂着几顶竹笠,那是当地妇女在打捞水草。她们头戴蓝布头巾,弯腰时,银镯子在手腕上叮当作响。老秦告诉我,遇龙河的水养人,两岸的村民喝的、用的都是这河水,连种出的水稻都带着甜味。远处的田地里,几个农夫正赶着水牛耕地,牛铃声与竹筏的摇曳声交织,构成了一首田园牧歌。
阳光渐渐热烈起来,老秦从船底拿出西瓜,用竹刀切成小块。红色的瓜瓤倒映在水中,仿佛一朵朵盛开的睡莲。咬一口,清甜的汁水顺着喉咙流下,暑气顿消。抬头看天,云朵像被风吹散的棉花糖,在蓝天上缓缓移动,偶尔有一只白鹭掠过水面,翅膀拖出长长的倒影。
遇龙河上最动人的风景,是那些历经沧桑的古桥。富里桥建于明代,桥拱高大,倒映在水中如一轮满月。桥洞里刻着 "富里桥" 三个大字,虽已被岁月磨得模糊,却依然透着古朴的气息。桥两岸的古樟树盘根错节,树干上缠绕着紫色的牵牛花,微风拂过,花瓣纷纷扬扬落在水面上,像一场无声的花雨。
站在桥上望去,遇龙河如一条青罗带,蜿蜒流向远方,两岸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稻田里的稻穗已抽穗,随风起伏如金色的波浪;荷塘中,荷花盛开,粉色的花瓣与绿色的荷叶相互映衬,偶尔有一只蜻蜓停在花苞上,正是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的生动写照。
另一座著名的古桥是遇龙桥,桥头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 "遇龙桥" 三个大字,落款是清代乾隆年间。桥的两侧有石栏,栏柱上雕刻着狮子、猴子等动物,虽已残缺不全,却依然可见当年的精湛工艺。桥下,竹筏来来往往,船工们的吆喝声在桥洞里回荡,形成奇妙的共鸣。
遇龙河畔的村庄,是活着的历史博物馆。旧县村的民居大多是明清时期的建筑,青砖灰瓦,飞檐翘角,门楣上的砖雕虽已褪色,却依然可见 "福禄寿喜" 等吉祥图案。村里的老人坐在门槛上,抽着水烟袋,看儿孙们在院子里玩耍。鸡犬相闻,炊烟袅袅,时光仿佛在这里放慢了脚步。
在骥马村,我遇见了一位民间画师。他的画室设在一座老房子里,墙上挂满了以遇龙河为题材的画作。画中的竹筏、山峰、田野,都带着浓浓的水墨韵味。他说:"遇龙河每天都在变,早上是淡墨,中午是重彩,傍晚是水彩,怎么画都画不够。" 说着,他铺开宣纸,蘸取青绿色的颜料,寥寥几笔,便画出了遇龙河的神韵。
游客们来自四面八方,有的坐在竹筏上闭目养神,有的拿着相机捕捉每一个瞬间,有的则跟着当地村民学唱山歌。一位穿着汉服的姑娘站在竹筏上,衣袂飘飘,仿佛是从古代画卷中走出来的仙子。她的同伴在岸边吹着竹笛,笛声清越,与遇龙河的流水声相互应和,构成了一幅跨越时空的美景。
其一《遇龙河晨渡》
竹篙轻点碧波开,
万点金光逐浪来。
两岸青山浮翡翠,
一筏幽梦入蓬莱。
蝉鸣高树穿云去,
蝶舞芳丛逐水回。
莫叹人间车马急,
此中真意足徘徊。
(注:首联以竹篙破水、金光逐浪开篇,勾勒出遇龙河清晨的动态美;颔联将两岸青山比作翡翠,竹筏比作进入仙境的载体,尽显山水之秀;颈联通过蝉鸣、蝶舞的细节,增添了画面的灵动;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遇龙河宁静生活的向往。)
其二《遇龙河夕照》
夕阳如火染峰峦,
竹筏轻摇碧水间。
稻浪千重铺锦绣,
荷香万缕绕雕栏。
桥边古木栖归鸟,
渡口余辉映客颜。
最是漓江秋意好,
诗情画意在人间。
(注:首联描绘夕阳染峰、竹筏摇水的壮丽景象;颔联写稻田如锦绣、荷香绕栏的田园风光;颈联以古木归鸟、渡口余晖的意象,营造出温馨的氛围;尾联总结全诗,点明遇龙河的秋意之美,将诗情画意与人间烟火巧妙融合。)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遇龙河上,河水变成了橙红色,仿佛是一幅巨大的水彩画。竹筏缓缓靠岸,老秦的竹篙在水面上划出最后一道涟漪。岸边的灯笼亮了起来,星星点点,像散落的星星。
回头望去,遇龙河在暮色中渐渐模糊,却又在记忆中愈发清晰。那些竹筏、古桥、山峰、田园,还有船工的吆喝、画师的笔触、游客的笑脸,都化作了遇龙河的一滴水珠、一片竹影,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遇龙河的美,不在于刻意的雕琢,而在于自然的流露。它是一首流动的诗,一幅立体的画,一曲悠长的歌。在这里,时光变得很慢,慢到可以听见花开的声音,听见岁月的脚步。而我,愿意永远做一个沉醉在这水墨情书中的读者,在遇龙河的波光里,寻找心灵的故乡。
下面为蝴蝶泉美景欣赏:
作者简介: 周毅文,男,汉族,生于1961年6月,四川武胜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79年11月参加工作,曾在西藏军区服役,党政机关退休干部。中国书法学会会员、国礼艺术家、新时代人民艺术家、中国当代艺术功勋人物、国家一级书法师,《中国作家书画家百科大辞典》收录人物。文学作品多篇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性大赛中获等次奖,并在多个网络媒体上展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