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郑健 潍坊报道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条孕育其魂的母亲河。在潍坊昌邑,就有这样一条河,它纵贯南北,流淌过64公里的土地,滋养着300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它从历史的深处汩汩而来,流淌过战争的硝烟与先贤的吟诵,灌溉着沃野千里的“齐鲁粮仓”,也映照着现代城市的璀璨灯火。它是摊开在齐鲁大地上的一卷水墨长卷,氤氲着千年不变的文化记忆,也奔腾着新时代的蓬勃生机。
前世今生——千年脉动溯沧桑
山清水秀,地灵人杰。滔滔潍河水流淌了无数个春秋,如同一条跃动的血脉,默默滋养着两岸千百代的居民,也串联起一部流动的历史。
潍河,又称淮河,古称潍水。有关潍河的记载,最早见于我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但它只简单记载了潍河和淄河两条河的名字:“潍淄其道”。我国第一部记述水系的专著《水经》云:“水出琅琊箕县之潍山”,这才揭开了潍水的帷幕。
这条古老的河流有南北二源:北源发源于沂水县箕山西麓,为潍河正源;南源亦名石河,发源于莒县屋山,蜿蜒南流,于莒县库山村与北源交汇,两源合流之后,浩浩荡荡,蜿蜒北行。
一路奔涌,一路汇聚。潍河以博大的胸怀,先后接纳汶河、史角河、洪沟河、渠河等143条大小支流,似一位不拒细流的贤者,终成百川到海的伟大壮举。潍河流经沂水、莒县、五莲、诸城、高密、安丘、坊子等多地,最终在饮马镇山阳村踏上了向往已久的64公里昌邑行程,一路奔腾拥抱大海。
潍河故道本来在潍县东郊,离潍县最近,而后来河道不断更换,越换越接近昌邑境内,潍河在昌邑城西最后的河道流经孟家洼子、史家洼子、南鄑亭、夏家鄑水、宫家鄑水、石桥一带,龙池石桥村就是因为潍河支流有一石桥立于村前而得名。潍河在昌邑与潍县(寒亭)之间的田野上来回改变,最后竟找不到合适的低洼之道,不得不转道昌邑城东,就形成了今天的潍河。
治河智慧——疏浚导滞安澜策
遥想当年,为抗击潍河频频的泛滥成灾,近10万建设者们怀揣梦想与信念,带着“缚住蛟龙,腰斩潍河”的雄心壮志,历尽千辛,艰苦奋战,成就了山东省最大的水库——峡山水库,也成就了几代人的牵绊和记忆。60多年前工地上一面面鲜红的旗帜、一幅幅辛劳的身影,化作今日的“碧水接天天接水,青天映水水映天”。
这份跨越时空的治水成果,既承载着先辈的奋斗足迹,也为如今的河湖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河清水晏,非一日之功,更非一人之力。近年来,昌邑市全面深化河长制,建立“河长+检察长+生态警长+民间湖长+河流保洁专管员”的河湖长效管理体系,打造出河湖的良好生态。
在打好河湖治理的基础上,昌邑市更积极探索科技赋能的新路径,让“治水”变“智水”。该市在建成潍坊市首个县级“智慧河湖”调度指挥中心的基础上,打造了山东省首批县域数字河湖平台“昌邑数字河湖‘1+3+N’体系”,构建起一个综合展示驾驶舱,绘制河流、流域、区域三张图,融合河长制、水资源保障、水灾害防御、水事务监管等多项水利业务应用场景,实现集中呈现、一“屏”尽览。
目前,该市5条河流(渠道)创建为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该市10个镇街区全部创建为潍坊市全域美丽幸福河湖示范镇。
水孕沃土——齐鲁粮仓润丰年
水,是生命之源,润泽万物。她滋养着两岸郁郁葱葱的森林,浇灌出满坡碧透的庄稼,更孕育了无数草甸、滩涂与湿地……
在昌邑,潍河不仅是一条河流,更是重要的水源命脉、生态廊道和发展轴带。这座城市八成人口聚居在潍河两岸七公里范围内,用好潍河水,已成为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石。为此,昌邑市系统推进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通过拦蓄、调引,让雨洪资源成为改善地下水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通过潍河“一闸四坝”拦蓄雨洪资源2.4亿立方米,河东、灌渠分流1.53亿立方米,河流水质明显改善,地下水位大幅度提升,生态效益日益凸显。
水利兴,则农业稳。这些水利工程的推进,正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水动能”。柳疃镇青阜农业综合体创新“长藤结瓜”式灌溉体系,以管道管网为“藤”将一个个湾塘蓄水库当“瓜”串联起来;卜庄镇的引胶莱河水入漩河增加水资源调配能力、改善水网覆盖范围灌溉条件;龙池镇“百塘串联”增加拦蓄水量,一次可灌溉农作物3万亩……涓涓流水,正悄然化作润泽沃野、丰稔粮仓的坚实保障。
潍河悠悠,水清岸绿。她日夜不息,蜿蜒北去,以绵长而丰沛的滋养,润泽着曾经干渴的村庄与土地,也托举起一个更加生机勃勃的昌邑。
生态画卷——碧水青岸栖生机
2024年,作为潍坊唯一天然河道,潍河昌邑段成功创建全省首批效益河湖示范标杆,充分发挥幸福河湖、效益河湖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水的故事,从来藏在流淌的智慧里。昌邑市根据南北狭长的特点,在“十四五”期间规划实施总投资14亿元的河东、河西和昌南三大现代水网工程。通过改渠道、连水系、铺管道、串湾塘,加快构建“一轴一库泽三网,两渠双管引水来;九纵六横防洪涝,北海三堤御暴潮;多渠输水润沃土,水系互通共统筹”的昌邑现代水网格局,进一步提升区域水资源综合调配能力、境内水系防汛抗旱减灾能力和水安全保障能力。总投资2.4亿元的虞河治理项目、潍河感潮段治理项目纳入2025年省重点水利工程清单,加快构建“智慧”河道治理保水新体系。
比河道更绵长的,是护水的约定。与此同时,昌邑市建立节水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印发年度工作重点,督促各涉水主管部门加强行业管理,指导取用水户淘汰高耗水的生产工艺,从节水层面发力,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为河湖治理筑牢根基。
清流终有回响。监测数据显示,最靠近潍河入海口的金口国控水质检测断面,水质指数常年位于全潍坊市国控水质断面第一位,水质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文旅交融——诗与远方汇此乡
潍河,作为潍坊的母亲河,流域广阔,历史绵长。其流经昌邑的一段,素有“潍水环清”之美誉,位列昌邑古八景之首,千百年来润泽一方水土,滋养人文气象。
昌邑市更注重激活水岸经济、传承水文脉动,让治水成果真正转化为惠民实效。新建3处美丽幸福河湖示范点,打造新“网红打卡地标”,城乡居民亲水指数不断提升。营造精致宜游环境。聚力打造潍河生态旅游观光带,串联起博陆山风景区、青山秀水景区、绿博园景区、潍水风情湿地公园、青阜农业综合体、丝路绸语文创园等文旅景区,因地制宜串联精品文旅路线,河湖经济效益凸显。
如果说自然风光是这片土地的容颜,那么人文活动便是它跳动的脉搏。在如画的生态基底之上,昌邑进一步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山潍水”马拉松赛事。该赛事依托潍河边的堤顶道路,将防洪工程与透水步道巧妙结合,形成了“专业竞技+全民共享”的办赛模式。作为全国鲜见的全程湿地半程马拉松,自2018年首届举办以来,2025年已举办第五届。每年,无数跑者汇聚潍河岸畔,用脚步丈量这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长卷,体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诗意旅程。昌邑正以水为媒,将文化、生态与旅游有机串联,让诗与远方真正汇聚于此,绘就出一幅文旅交融、生机盎然的现代“潍上江南图”。
潍河的浪花,翻滚着齐鲁大地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它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岁月的记忆;它是生态的守护者,孕育着生命的希望;它是城市的灵魂,流淌着文化的血脉。汤汤潍水,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正以崭新的姿态,继续书写着“水城共生”的壮丽篇章,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奔涌而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