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汉风新韵 潮游彭城”徐州文旅(粤港澳大湾区)推介会将在深圳举办。这场筹备近3个月的文旅交流活动,是徐州今年首次在华南地区举办的大型文旅推介,标志着黄淮文化与岭南文化将开启“双向奔赴”的深度合作,成为徐州文旅“走出去”的生动注脚。
广袤的黄淮平原沉淀着两汉文明的印记,奔腾的珠江浪潮激荡着岭南文化的活力。徐州将携百余个文旅项目、数十种非遗、文创、特色产品及专项旅游优惠政策,跨越1600公里,与大湾区文旅企业、旅行社及游客面对面,推动两地从“文化相遇”走向“产业共赢”。
千年汉风铸就魅力彭城
徐州,这座拥有5000年文明史、2600年建城史的古城,从新石器时代的大墩子遗址起步,在两汉时期铸就辉煌巅峰。作为汉高祖刘邦的故乡,这里是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大风起兮云飞扬”的豪情,早已融入城市肌理,成为最鲜明的文旅底色。
作为扎根黄淮平原核心的城市,徐州此次推介带来了可欣赏、可感知、可体验的文旅“实景资源”。在这里,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汉代三绝”诉说着“两汉文化看徐州”的传奇——龟山汉墓的千年机关藏着古人巧思,狮子山楚王陵的金缕玉衣闪烁着汉代工艺的璀璨光芒;窑湾古镇依古运河而建,青石板路上的车辙印,仍在诉说着明清时期“日过桅帆千杆,夜泊舟船十里”的商贸繁华。串联97处235个文化遗存的“彭城七里”历史文脉已全线贯通,让这份历史厚重感更可触可感。
徐州的文旅魅力,不止于历史,更在于生态与发展的蜕变。曾经,它因煤矿开采留下“一城煤灰半城土”的印记,却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生态修复。如今的徐州72座青山绵延起伏,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纵横交错,四季皆景、步步皆画,先后斩获“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联合国人居奖”等荣誉,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城市样本。
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与“五省通衢”之地,徐州地处黄淮平原核心区域,以“东襟黄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的区位优势,构建起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互联互通的立体交通网络,串联起众多景区景点。
徐州正围绕“一二三四五”文旅发展布局全速迈进——铸就“一抹红色”文化高地,赓续“两汉文化”历史根脉,释放“山水田园”生态价值,串联“四故之旅”文化记忆,激活“五园同乐”集聚效应。
近年来,徐州从未停下文旅“走出去”的脚步。徐州博物馆精选汉代文物,先后在匈牙利举办“不朽的玉甲”展、赴美国推出“楚王梦”特展,足迹遍布多国,让海外民众感受汉文化魅力。非遗方面,“楚韵汉风——徐州非遗境外行”走进肯尼亚、法国、奥地利等国,马庄香包、剪纸、云龙编结等展品广受青睐。汉乐汉舞也随文旅推广活动亮相新加坡、摩洛哥、荷兰等国,更有汉服舞蹈快闪在德国街头上演,以多元形式在世界舞台唱响新时代 “大风歌”,搭建起文明互鉴的桥梁。
当下的徐州,既保留着汉乐、汉舞、汉服等传统文化的温度,也孕育着十足的烟火气——徐州烧烤的孜然香飘满街巷,烤羊腰、筋皮的滋滋声,成了夜间文旅消费的治愈序曲。如今,“国潮汉风、快哉徐州”已成为徐州文旅名片,正盛情举办的汉文化旅游节,让游客穿越千年触摸历史肌理;徐州博物馆、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生动展现着城市的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
珠江潮涌激荡活力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这片被珠江滋养的土地,是岭南文化的核心腹地,也是中国文旅创新的前沿阵地。作为全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文旅消费最旺的区域之一,这里是无数人向往的发展高地与文旅胜地——从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青铜酒器,到佛山祖庙的岭南古建筑群;从深圳蛇口的“开山第一炮”,到香港维多利亚港的璀璨夜景,大湾区的每一座城市,都在书写着“传统与现代共生”的文旅故事。
这里的文旅魅力,既有水乡的温婉,也有海洋的开放。广州的粤剧唱段婉转悠扬,红线女的“红腔”仍在戏台上回响;顺德的早茶桌前,虾饺、烧卖、艇仔粥的香气,是岭南人对生活的精致追求,也成了吸引游客的“舌尖文旅”;深圳的华侨城创意文化园里,涂鸦墙与老厂房碰撞出艺术火花,年轻人用文创市集、街头艺术演绎着新时代的文旅活力;珠海的长隆海洋王国,白鲸的跃动与烟花的绽放,成了亲子家庭的欢乐记忆,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打卡。
作为“世界工厂”与“创新高地”,大湾区的文旅创新从不局限于传统。东莞的智能制造车间化身“工业旅游”景点,让游客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深圳的科技企业将AR技术融入岭南醒狮,游客扫码就能“沉浸式”体验醒狮表演;广州的广绣非遗传承人携手数字团队,用3D建模技术还原广绣针法,让传统技艺在短视频平台“圈粉”千万,持续为文旅发展注入新动能。
汉风粤韵共谱文旅华章
徐州的沉稳厚重与大湾区的灵动开放,在“地域文化”与“发展活力”的脉络中,于差异中找到共鸣支点,共谱文旅华章。
从历史文化差异看,徐州像黄淮大地的肌理,厚重沉稳——汉墓的深邃、汉画的古朴,诉说着千年历史的沉淀;大湾区则像珠江的浪花,灵动开放——粤剧的婉转、早茶的精致,展现着海洋文明的包容。
饮食上,徐州人钟爱地锅鸡与烧烤,浓郁的烟火气里升腾着北方人的豪迈胸襟;大湾区人偏爱煲仔饭与肠粉,米香镬气间流淌着岭南风物的精巧细腻。建筑上,徐州的古建筑多砖木结构,大气庄重,如户部山古民居群;大湾区的骑楼则中西合璧,遮阳避雨,满是市井烟火,如广州上下九骑楼街。
于文旅共鸣的维度审视,两地都有着创新精神。徐州龟山汉墓新增“360°全息动画”展示项目,等比例微缩立体呈现龟山汉墓建造工艺;大湾区用数字技术传承广绣,游客在线上就能“亲手”体验刺绣,生成专属文创作品。同时,两地都重视“文旅+产业”的融合:徐州将汉文化IP融入文创产品,开发出汉风书签、金缕玉衣复刻摆件;大湾区将岭南文化与科技结合,推出醒狮造型的智能机器人、粤剧脸谱的AR眼镜,让文旅产品既有文化味,又有科技感。
徐州与大湾区的文旅对话,早已不是单向的“走出去”或“引进来”,而是双向赋能的深度融合。2025徐州文旅(粤港澳大湾区)推介会的举办,正是这场双向奔赴的重要契机——跨越千里的相聚,不仅带着“国潮汉风、快哉徐州”的城市名片,更带着两汉文化的千年底蕴,共赴文化交融、产业共赢的美好之约。
此次推介会的举办,将是两地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契机。当黄淮流域的千年汉风遇见珠江流域的开放粤韵,当传统文旅资源碰撞现代创新理念,这场跨越千里的对话,不仅将丰富两地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将推动南北文旅资源互补、产业联动,最终奏响一曲文化交融、产业共赢的“南北交响曲”。
(编辑:晚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