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ABC News、The Guardian、elindependiente、insecte、mosquitos。
最后的堡垒陷落了?
我一直都对出国旅行没什么兴趣,一方面是因为我是穷鬼,另一方面是因为我感觉我们国内的风景足够多样性了,出国之前不如先把国内好好逛一逛!
不过冰岛我是真的很有兴趣,作为南方人我非常想要感受一下真正冰天雪地的感觉,得是有冰川的那种级别!而且那里地广人稀,我在网上看冰岛的视频和图片觉得相当壮观,没准有机会看到极光!
还有一个加分项:冰岛没蛇也没蚊子!可惜这个加分项可能要去除了。
以前冰岛是真的没有蚊子,原因也非常简单,用“太冷了”就能进行概括。冬季就不用说,别说蚊子,人都快扛不住了。春秋冰岛的温差很大,经常是白天到零上,晚上又降到零下,于是水体就会不断的冻结又化开,而蚊子的幼虫是需要持续液态、温度稳定的水才能在1~2周内化蛹的。这种情况蚊子压根受不了。
那么夏季呢?冰岛虽然靠近北极圈,但还没进去,总归有夏季的吧?
夏季是有的,但是温度也是基本上低于20℃,水温也就是10℃左右,在这种水温中,蚊子的发育相当慢,更别提冰岛的夏季是很短的。就这么点时间内,蚊子得变成成虫,还得去吸血、交配和产卵,时间根本不够用啊!而且冰岛人那么少,真要去找人吸血还真不那么容易,去吸其他哺乳动物的血,它们的毛又相当厚,不容易下嘴。
地理隔绝基本上不算问题,虽然蚊子不可能自己穿越海洋,但它们可以躲藏在人类的交通工具当中,但是来了也就是被冻死,以至于在今天这个新闻出现之前,唯一记录在案的“冰岛蚊子”就是1980年代在航班机舱里抓到的一只个体,现在还泡在酒精瓶中展览的级别。
可惜冰岛没有蚊子的历史已经结束了。
冰岛首次发现蚊子
上周,昆虫爱好者比约恩·亚尔塔森(Björn Hjaltason)在约什镇的自家花园里设置了好多彩色黏虫胶带,就是一种涂有鲜艳颜色带有黏性的胶带,他的目的是调查自己花园里的蝴蝶品种。
结果居然黏到了3只此前他从未在冰岛见过的昆虫,虽然是没见过,但他又不傻,这种经典的样式、配色再搭配针状口器,这明显就是3只蚊子啊!亚尔塔森能分辨出是2只雌性蚊子和1只雄性的,具体品种就不清楚了。
他马上联系了冰岛自然历史研究所的昆虫专家马蒂亚斯·阿尔弗雷德森(Matthías Alfreðsson)。到底是更专业的人,而且拥有专业设备,他很快就确定了3只蚊子的身份,它们是环纹库蚊(Culiseta annulata),本事就是耐寒蚊种,生活在古北区,包括北非、欧洲和喜马拉雅山以北的亚洲,在北欧相当常见。
罗格斯大学媒介生物学中心主任、昆虫学家迪娜·丰塞卡怀疑这些蚊子可能是在居民花园里的各种容器里产卵的,可能是水桶、蓄水池、花盆甚至是废弃轮胎之类能存水的东西。
不过不清楚这个物种是怎么来的,也不知道其是否已经在冰岛形成种群?以及它们到底能不能熬过冰岛凌冽的冬天并在冰岛扎根?目前还有待观察,对于这些蚊子有没有携带疾病也不太清楚。
在这个新闻之前,冰岛和南极洲是仅有的2个没有记录到蚊子的地区。然而现在只有南极洲依然坚守岗位。
又是气候变暖!
越冷的地区越容易升温,这并不难理解,这样的地区稳定性很差,只要温度产生变化,马上就会造成巨大的影响。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数据,因为来自南方的暖空气持续流动,使得冰岛的变暖速度是北半球其他地区的4倍!
这样的情况下,冰岛的夏季延长了,可以维持昆虫的生命的时间更长了,蚊子有机会在气温升高时迁徙到合适的地方,可能就是民众的花园。
世界蚊子防治计划署称,气候变化正在加剧蚊媒疾病,因为气温升高使蚊子的活动范围扩大,科学家最近报告称,英国发现了已知携带登革热的亚洲虎蚊!除了英国,欧洲的疟疾和登革热等蚊媒疾病均呈上升趋势,而撒哈拉以南非洲、东南亚和拉丁美洲已出现地方性流行病。
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综合生物学系副教授瑞安·卡尼认为全球变暖对蚊子真的非常完美,因为几乎影响到蚊子传播过程的每个步骤。
温暖的天气为蚊子扩大了活动范围;降水和湿度的升高使得蚊子的繁殖速度变快,数量自然就上升了;而且蚊子繁殖季节更长,叮咬率也更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