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成为贵州红色旅游第一站,到贵阳越界影城实现“一块屏带火一座城”,再到“村超”“村BA”“村马”拉动县域文旅增长——文艺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参与并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贵州正充分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生产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提升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的福祉,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护和传承文化,实现文化与经济的相互激荡。
文旅体深度融合,让人文魅力转化为发展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在贵州考察时强调的“文旅体融合”落地生根,从“村超”“村BA”的激情四射,到“村马”“村T”的精彩纷呈;从侗族大歌的空灵婉转,到路边音乐会的烟火气息;从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到数字艺术的创新表达……近年来贵州旅游人数、旅游总花费的持续增长,是文旅体深度融合碰撞出的经济火花。
文化赋能产业,让文艺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近年来的文博热、非遗热、演艺火,在实现文化惠民的同时,实现了价值转化,带动相关行业发展。文旅衍生出的周边产品,不仅带动消费增长,还聚合生成更多产业,餐饮、住宿、物流等相关产业的明显增加值,是贵州发挥文化“乘数效应”的生动实践。
科技加持人文,让文化传承插上新翅膀。“红飘带”运用科技实现行浸式体验,“中国天眼”FAST派生出科普旅游与数据应用场景,民族服饰纹样达成数字化保存和运用,演艺全息成像、动画渲染等新业态风起云涌,科技的加持将贵州的文化讲得更明白、用得更精彩。技术不仅守护文化遗产,更拓展产业边界,激活了传承活力。
如今的贵州,文化的溢出效应正在持续放大。
在贵州“人文经济”的这份答卷里,人文与经济彼此生发,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更多人文经济的果实结在群众心坎上,贵州的发展正驶向更广阔的“黔”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蔚
编辑 徐然
二审 肖勇 杨韬
三审 周文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