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慢下来、深度游”的旅行方式,正是黔东南大力推进景区联动改革后,在无数游客身上发生的真实改变。今年国庆假期,黔东南的青山绿水间游人如织:西江千户苗寨的民族歌舞体验、镇远古城的非遗展演、肇兴侗寨的侗族大歌、“村BA”“村超”球场上震天的呐喊……一项项文旅体活动轮番上演,共同勾勒出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画卷。


数据印证着这股蓬勃兴起的文旅热潮:国庆期间,黔东南州17个重点监测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19.42万人次,同比增长15.49%;其中省外游客达61.63万人次,同比增幅高达23.24%。事实上,这样的成绩并非偶然——早在今年暑期,黔东南州就以197%的增速荣登美团“小众避暑目的地增速榜”榜首,并成功跻身携程“暑期十大玩水避暑目的地”。
然而,回望过去,黔东南州虽坐拥众多高品质旅游资源,却因缺乏整体规划与有效整合,长期陷入“星星多,月亮少”的发展困境:游客在西江看完苗寨后,常常陷入“下一站去哪”的迷茫;而榕江大利侗寨、黎平黄岗侗寨、从江岜沙苗寨、从江加榜梯田、锦屏隆里古城、天柱三门塘、施秉云台山、剑河温泉等各具特色的景区,也因知名度不高,常年客流稀少。

杨育森 摄

杨育森 摄
“这场转变的重要契机,源于2024年底贵州省委改革办印发的《黔东南州创新旅游景区联动工作机制改革试点方案》。”黔东南景区运营公司数据信息部的王树生告诉记者,这份文件为景区联动改革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明确提出“三山三江一中心”的空间布局:以雷公山、月亮山、云台山为生态基底,以清水江、㵲阳河、都柳江为文化脉络,以凯里市为旅游集散中心,像串珍珠般将西江、镇远、肇兴三大核心景区,与“村超”“村BA” “村T”三大现象级IP有机串联。
在此基础上,黔东南州迅速制定《黔东南州景区联动套票实施方案》,搭建起全州统一的景区票务系统,实现全州票务数据的汇聚管理。同时聚焦“全域覆盖、层次分明、特色突出”目标,以“资源串联、产品适配、市场落地”为主线,构建起“3+N”套票联票体系。在这一体系下,分类打造了“2+N”“1+N”等9条联动线路,有力推动景区从“单点分散”向“线路聚合”转变。自8月6日首发团启动以来,截至10月13日,已组织套票团队29个,参与游客1120人,累计团费达78.4万元。景区套票联票产品与市场营销联动的探索之路,已初见成效。

“一套票游遍多个景区”正从构想照进现实。在雷山县,来自上海的游客张轩先生购买了“西江-郎德-大塘”景区门票后感慨道:“一张票能看‘千户苗寨’‘民俗苗寨’和‘短裙苗寨’,体验完全不同,性价比超高,这才是完整的苗族文化之旅。”

从“过境地”到“目的地”,一场球赛带火一片区域的现象也正在黔东南精彩上演。来台江台盘村观看“村BA”的游客,手持联动票可以顺道去镇远古城欣赏夜景,到西江千户苗寨体验民族歌舞;前往榕江观看“村超”的游客,也会拿着联动票去肇兴侗寨聆听天籁般的侗族大歌,或是到黎平会议会址接受红色文化洗礼。一场球赛,带火了一条黄金旅游线。
这样的联动模式,彻底改变了过去景区间“互相抢客”的博弈,转向“共同把蛋糕做大”的循环。 “‘一票游多景’实施后,游客的行程更加丰富,停留时间从平均1天半延长到2天半以上。”在镇远古城经营民宿的王情说,他们的民宿周末基本满房,客人们白天去施秉云台山观光,晚上回来镇远看古城夜景。

站在新的起点上,黔东南州正以景区联动改革为引擎,以文化为魂、生态为基、产业为体,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优化服务体验,提升品牌影响力。这片美丽的土地,正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用实践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民族地区文旅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黔东南方案”。
来源 | 黔东南微报
编辑 | 吴森楠
一审 | 陈孝新
二审 | 吴胜军
三审 | 杨宇
投稿邮箱 | hpxxwzx@126.co m
关注我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