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邛崃市美协应花置寺住持圣慧法师邀请前往竹溪湖开展“水墨崃山”写生活动。我应约观摩画家写生,既为多年以后故地重游,亦为探秘花置寺千佛崖的前世今生。
虽然竹溪湖离城只有七八公里,我却很少去,上次造访千佛崖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我刚调到旅游部门,正赶上竹溪湖申报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常常到景区指导创建工作。一直以来我只对千佛崖有印象,还以为花置寺已经废弃,空留其名。
我第一次去竹溪湖是在高中时期,那时的我不知天高地厚,对寺庙并不感兴趣,遑论佛教艺术;人过中年后,经历了很多事,也朝圣过不少知名的佛教石刻和壁画,特别想回望身边这些“国保”“省保”。过去只是浮光掠影,现在或可揣摩一下。
在我印象中去千佛崖是只能坐船的,因为花置寺三面环水。在1979年建成水库以前,这里是竹溪沟,大概是因为竹子比较多吧。宋代诗人、临邛郡守张方在积翠岩上留有大大的“竹溪”两字。陆游、文同也曾游历至此。水库蓄水后,形成莲花形湖泊,几座山头则变成湖心岛。1983年发展旅游,修建楼台亭阁,取名“竹溪湖”。原国防部长张爱萍游览后题写了“竹溪湖”。在民间仍然有人习惯叫“小柏树水库”,可能这里长着很多柏树吧。
美协刘主席发我的导航路线走的是公路---既然花置寺是三面环水,那就还有一面连接陆地,只是没想到还有公路可以抵达。车辆在城西山丘里七弯八绕后,直接开到了花置寺山门前的停车场。原来竹溪湖还真藏着一座寺庙,而且不算小庙,我感叹自己竟然没来过这座被湖水包围的寺庙。山门正对一座小山,山石不是附近常见的红砂岩,而酷似天台山景点花石海、花石林的岩石,也就是子母石,我突然明白这座寺庙为什么叫花置寺了。以前觉得这座寺庙的名字很雅,只是奇怪它的得名。果然,住持圣慧告诉我,这座山叫花石山。花石山上建置的寺庙,自然就叫花置寺了。
我环绕着花石山去重访多年未见的千佛崖。千佛崖就建在湖边。唐代僧采在开山造像的时候这里还是竹溪沟,沿着山路就可以走到花置寺。原统战部的吴部长在高大的无量寿佛面前给我指认了那条被荒草吞没的老路。现在小径的尽头是深渊。
我故意走到码头,重温当年坐船登临千佛崖的足迹。这里与大坝码头只隔着大约100米的水面,恍若此岸与彼岸,渡船就像在渡人。过去来往两岸靠的是一艘大铁船,人们只需拉扯一根铁丝就可以将船拉到彼岸,这种过河的方式在湘西边城茶峒叫拉拉渡。这时候,对岸刚好有几个游客坐船过来,但已经不是拉拉渡了。我问船工,他说那个大铁船停运好几年了。这让我感到有些遗憾。我跟在这几位外地游客后面拾级而上。这是我年轻时走过的朝山石径,踩在被时光打磨的红砂石上很有沧桑感。前面走着两位和尚,草木掩映处,深山藏古寺的画意立即显现出来。
千佛崖石窟因紧挨的两龛千佛造像而得名,1700多尊小佛像整整齐齐、密密麻麻排列着,可惜在几十年前被破坏了不少,后人维修过,但是技术比唐朝工匠相差太远,不过,历史的旧迹依然很明显,弘大的气势和精湛的艺术仍然令人震撼。
石窟保存最完好的是无量寿佛立像,高达4米多,隔湖目视对面山头,如见芸芸众生。最右侧有个力士龛很奇特,力士踩在两个半蹲的武士膝盖上,下方还有个人托举着他的脚,两侧刻着一副对联,“滴露成仙岛,岩开聚佛场”,可能与僧采建寺造像的创举有关。
这段近40米长的岩壁上遗存有千手观音龛、净土变龛等10龛造像,依稀可见原来的规模。这些佛像衣纹线条简朴流畅,融合了北魏和盛唐的造像风格,如今已有不同程度的损毁,有的是人为破坏,更多是被风雨侵蚀。即便这样,花置寺唐代石窟还是凭借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精美的造像工艺在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岁月很像造像工匠手中的刻刀,经过千百年的雕凿打磨,有的已经看不出当年的造型,只能从介绍牌上去推断曾经的辉煌,有的只是隐约留下了轮廓,还长满了青苔,看上去特别有禅意。
立像龛与千佛龛之间有一通碑记,字体已经斑驳,而且还隔着栅栏,我无法凑近辨认。据说这是《大唐嘉定州邛县花置寺新造无量诸佛石龛像记》,记载了花置寺的建置情况,“宗师法号僧采,俗姓马氏,扶风茂陵人,东汉伏波将军之后也……蒙恩得度于此州花置寺为硕德焉……”碑记长达1000多字,大致内容是说,大历四年,唐代宗李豫在长安修建章敬寺后,曾御赐僧采为懿德大师“主讲纲维”,采因而“声驰上国,名重神都”。贞元十四年(798年),马采奉唐旨来到临邛,和西南节镇官员在邛崃凿造佛像,宣扬佛法。碑记最后三个字为“花石山”,可见这座山的得名也有上千年了,让我再次验证了花置寺名字的由来。
这座唐代寺庙毁于何时无从考证,山门前的功德碑上倒是记载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重建的始末。穿过山门殿就是63级高陡的台阶,圣慧法师陪同我们参观并讲解,观音殿的观音像来自缅甸,由5吨多的缅玉雕凿而成,成像也近2吨;大雄宝殿的木柱是在最初打造竹溪湖时从邛崃城区某个拆迁工地上搬来的,一个大人的双手也不能合抱,而最顶上的横梁还留有大清时期的字迹。寺庙里还有财神殿几处建筑正在修建中。圣慧到花置寺二十多年了,一步步把破败的遗迹变成了宝相庄严的寺庙,每一片砖瓦都浸润着他的初心。
一路上随处可见写生的画家们,有画山门的,有画石窟的,有画山水的,从不同角度诠释着竹溪湖的自然之美和花置寺的艺术之美。刘主席说,这是美协数十次写生行中唯一一次走进寺庙,既为朝圣千佛崖造像艺术之美,也为助力寺庙文化打造。我临时草就了一首诗,“花石山上花置寺,竹溪湖边竹海潮。梵音忽然随风起,千佛颂偈一仙岛”,让刘主席现场书写并赠送给圣慧法师,为自己重访花置寺千佛崖画上句号。
像花置寺这样三面环水的寺庙一定很少见,风光绝佳不难想像,今年夏天偶然见到嘉陵江边的广元千佛崖就曾让我激动不已。多年以来,因为被水阻隔,我竟然没到过离我这么近的花置寺。它真是我在水一方的蓬莱仙岛!
2025年10月21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