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城”攀枝花名不虚传,明媚阳光之下,风景恍如仙境。10月21日,亚太媒体代表团从“攀西芒果第一村”的翠绿果林启程,途经金沙大峡谷的壮阔奇观,来到迤沙拉古村。在芒果、草莓的清香里,在金沙江畔的雄浑里,在谈经古乐的雅韵里,在苴却砚的刻痕里,来自21个国家的记者们沉浸式体验了攀枝花农文旅的融合发展成果。
亚太媒体团成员欢乐合影。实习生 张雨欣摄
芒果山的“脱贫密码”
清晨的车辆驶向一片茂密的山林,远看绿丛翻滚,近闻清香袭人,原来漫山遍野都是芒果树。混撒拉村——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贫困村,在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规模化种植芒果,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攀西芒果第一村”。
在村里的芒果展厅,记者们通过图文展览和口头讲解,了解了混撒拉村芒果种植历史与发展成果。在品尝了芒果、石榴和杨桃等水果后,“好吃!”“Good!”远方的客人们汉语和英语夹杂,表达着自己的品尝感受。
记者们品尝当地农产品。实习生 张雨欣摄
走出展厅来到观景亭,听到空中传来机翼震动的隆隆之声。大家纷纷循声望去,是无人机正在果林上空精准喷洒农药。进步神速的农业科技,让这座“芒果山”有了更好的发展势头。
农用无人机在芒果林上喷洒农药。实习生 张雨欣摄
迤沙拉村色彩“圈粉”,金沙峡谷壮阔“征服”
一段山路之后,人们被迤沙拉村的美丽色彩征服,乘车的疲惫一扫而光。一下车,翠绿的农田、醒目的红土墙与纯净的蓝天构成浑然天成的画卷。“根本不需要滤镜!大自然就是最好的摄影师。”靓丽的风景调动了记者们拍摄的积极性,大家情绪高涨地催动相机和手机,把美丽的画面多多珍藏。
外国记者们与迤沙拉村美景合影。实习生 张雨欣摄
更震撼的体验在金沙大峡谷等着人们。还没到观景台,车上就已经“听取‘wow’声一片”了。陡峭的山崖、雄壮的峡谷,景观震动人心,记者们忍不住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从观景台俯瞰金沙大峡谷。实习生 张雨欣摄
多彩互动连中外,歌舞“打跳”情谊深
比迤沙拉村阳光更灿烂的,是这里村民的笑容。刚进村,卖草莓的阿婆就热情地招呼:“都尝尝,没事的,都是好朋友!”部分外国记者用生涩的中文说着“谢谢”,来回应这份淳朴。
阿婆热情邀请记者品尝草莓。实习生 张雨欣摄
羊皮鼓浑厚的声响划破天空,将众人吸引到村中空地。民族歌舞接连上演,中外朋友一起联欢。有意思的是,印度尼西亚记者多安·维迪安多诺好奇地抱起三弦琴弹奏乐曲。不同的文化在琴弦上和谐共鸣,述说着共同的美好追求。
印度尼西亚记者多安·维迪安多诺弹奏三弦琴。实习生 张雨欣摄
驻村第一书记梁家诚邀请大家来到场地中间,简单学习这里的特色民族舞“打跳”。来自东帝汶的菲洛梅诺·马丁斯格外投入,成了这个临时舞蹈班的积极学员。跟着一群当地村民跳了一会后,他气喘吁吁地说:“第一部分很简单,第二部分就开始变难。但我相信自己能做到!”在整个“学舞功”过程中,虽然不少人舞步凌乱,但却引得笑声不断。
东帝汶记者菲洛梅诺·马丁斯和村民一起舞蹈。实习生 张雨欣摄
体力释放后,众人又在“作雀砚台”前静心刻字。斯里兰卡记者朱万普拉格·萨奇特拉·伊兰加·佩雷拉认真地刻下自己名字后,又庄重刻下“Sri Lanka”(斯里兰卡)。他指着字母“Sri Lanka”,笑着说:“这是我的国家。”
斯里兰卡记者朱万普拉格·萨奇特拉·伊兰加·佩雷拉刻下的字。实习生 张雨欣摄
活动尾声,外国记者们围住梁家诚,对当地的文化特色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边倾听边记录,交流着文化特色和旅游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亚太记者团成员与梁家诚现场交流。实习生 张雨欣摄
这一天的行程,因水果的甜蜜、村民的热情、共舞时的笑声和砚台上的刻痕,增添了温暖的人文色彩。外国记者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因为水果的甘甜、风景的壮丽,更源自这片土地上的文化芳香。(实习生张雨欣参与采写)
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