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之外
还有怎样的生活?
闵行有这样一群人
跨越千山万水,离别温馨小家
奋战在远方对口支援的第一线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三十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闵行区华坪小学的学生来诵读《在远方》。今天,你将听到的是《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节选)》。
看上去很美
香格里拉是一个享誉世界的旅游胜地。
蓝天白云、雪山草地、青山绿水、黝黑淳朴的笑脸,这是迪庆藏区给陈超的第一印象。然而,从低海拔的上海来到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的高原,陈超和其他援滇干部们一样,时刻都要承受高寒缺氧、头晕胸闷、气喘失眠等煎熬,还要面对饮食不习惯、语言听不懂、气候不适应等困难。在迪庆雪域高原,走同样的路需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做同样的工作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事实上就是如此,媒体采访团中,有一位电视台的摄像师,长得人高马大,第一天在2000米海拔的香格里拉金江镇没什么,第二天到了市里,就反应强烈,呕吐、头痛,半夜还吸了氧。
在香格里拉,短期旅游不会有更多感觉,可能只会觉得睡眠质量比较差。但半年多睡眠质量差,尤其是到了冬季缺氧更严峻后,身体就会出现各种状况,如气短、头晕、血压升高、精神状态差等各种情况,这时就需要更多的毅力来克服。“第一年援滇是靠新鲜感,第二年援滇是靠身体素质,第三年援滇就要靠个人意志。”这是陈超在高原援外最真切的感受。
看上去很美的香格里拉,其实还是国家级贫困县。
来到香格里拉不久,陈超深深感觉到这里的老百姓很贫困,这里的干部群众特别不容易,他们中很多人也会有高原不适感,人均寿命只有63岁,这里的群众需要更多的支持与帮助。
很多当地的老百姓,生活在地广人稀的大山里,有时一整座山就只有一户人家,从乡镇里搭车一小时能到的老百姓家已经算好的,有的老百姓家下车还得再走两三个小时。陈超在上海也曾经慰问过贫困户,但从未见过如此的赤贫户:全家唯一的电器就是一个15瓦的电灯,唯一的炊具是一口铁锅,唯一的家具是一张四块砖头垫起的木板床,唯一的寝具是一条破破烂烂黑得不成样子的棉被。
但让陈超深为感动的是,当地干部群众对援滇干部的关爱。
记得刚到迪庆的第一周,州领导带陈超他们下乡熟悉环境。下乡的路颠簸难行,让他这从未晕过车的人第一次感受到了晕车的痛苦。在路上,新修的公路地质不稳定,时不时需要停下车,等待前面落完石或清扫完落石后继续通行。到进村入户时,道路更差,车行近一个小时,车轮几乎是贴着悬崖行驶,脚边就是垂直高度两百多米的金沙河谷。司机师傅看到陈超他们神色紧张,笑着安慰:“没关系,多来几次就习惯了。”到了一个近九十度转弯口,他体贴地说:“坐车坐累了吧,下车走两步再上来。”陈超他们刚下车,只见他猛地一个倒车,右后轮几乎悬空在悬崖外,一个加速一打方向盘,车子窜过了这个九十度弯口冲上了上一个高台。陈超这才知道司机师傅要他们下车的原因:他把危险留给自己,却务必要保证援滇干部的安全。
回忆起这些事,陈超动情地说:“许多当地人说,在迪庆,你们躺着也是奉献,但看到他们对援滇干部的态度,我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陈超,男,1977年3月生。2016年6月至2019年7月,为上海市第十批援滇干部,担任云南省迪庆州发改委副主任、香格里拉市委常委、副市长。)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三十季,我们邀请了闵行区华坪小学的学生来诵读《在远方》。一张张脱贫的笑脸和村民们又燃起的希望,是在远方的那些对口支援干部们克服环境、生活和工作困难的最大动力。他们履职尽责、不辱使命,不断传递着来自上海的温度、闵行的温度。作为“发现闵行之美”系列文史丛书“百舸争流”辑中的一册,本书是对闵行对口支援工作另一种形式的总结和追述,更是一种对未来的展望和期盼。
2025年10月起,第三十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朗读:上海市闵行区华坪小学 史彤舟
编辑/初审:陈依婷
复审:石思嘉
终审:茅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