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式橙色办公楼人去屋空,忙碌半个世纪后恢复宁静。10月25日,地处太原府东街的山西省住建厅,搬离老城区挪移到城南。
这条千年历史的山西政务第一街,随着最后一家政务机关搬迁,从此落下了辉煌帷幕。
公务员群体工作身影的消失,让附近餐馆商务住宿业遭遇冷清,府东街、府西街上的车也少了,能否变身新的文旅打卡地?
提起太原的府东街、府西街,从宋代开始,便是府治、县衙、县学的所在地,一直延续到元代山西按察司、明清巡抚衙门掌管山西、河南,直到民国时期的山西督军府、公署,解放后的省委、省政府所在地,在1000多年历史长河中,堪称山西政务第一街的美誉。
周边围绕配套的知名银行、高档旅馆、饭店、重点学校、大医院更是不计其数,无论档次还是规模水平,在山西绝对是数一数二,当年第一幢摩天大楼国贸中心双子星、金融大厦、煤炭大厦,都是坐落在府西街上。
几年前,随着省政府迁出府东街督军府旧址,搬到城南长风街裁撤的部队营房,把这里修缮增建花园,变为晋商博物院售票开放,成为新的文旅打卡地。
纵观曾经繁华的府东街,教育、发改、经贸、人社等省级政务部门,也悉数搬离省政府大院,全部集中到滨河西路焦煤双创基地写字楼,迎春楼餐饮老字号也搬迁了。
政府搬迁腾退老城区,这股潮流愈来愈烈。连府西街上隔路相望的市法院,也西迁至长风文化商务区。如今,府东街大东关的省住建厅,作为临街最后一个省级政务部门,也宣布搬迁撤离老城区。
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府东街正在褪去千年政务光环,来办事和受理的单位人员消失了,供商务吃住的写字楼、旅馆、饭店生意也不如从前了,连外文书店也关门了,街上的车辆行人也少了。曾经繁华的府东街、府西街何处去?成为一个头疼的问题。
督军府旧址作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已开辟为展示青铜器和明清票号的晋商博物院,面向社会开放,但30多元的票价挡住了游客的步伐,不接待太原旅游一卡通的当地游客,献血者也被排除在免票群体之外,并没出现熙熙攘攘的热闹场面。
历史上有名的苏三起解,羁押地就在府东街的一座小院里,却尚未挖掘讲出这个家门口的经典传奇。历史人物张之洞治理山西留下的石碑雕刻,在督军府旧址晋商博物院里看不到。
更不可思议的是,抗战烽火纪念馆这样的红色教育公益场所,家长带孩子想进去参观接受教育,也要花30多元买门票才能进入,不掏钱就没资格看抗战历史展览。
本来可以火起来的督军府旧址、名扬天下的晋商票号传奇引人注目、抗战展览勾起民众的爱国情操,却被不菲门票挡在门外,游客平日稀稀落落。与游客川流不息的钟楼街相比,府东街显得格外冷清,找不到触手可及人气旺的景点。
未来的府西街、府东街何处去?失去山西政务第一街的美誉,还能拿什么装扮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