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市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南端、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示范区腹心地带,正东毗邻会东县,西南以金沙江为界,与云南省元谋、禄劝、武定等县山水相连,东北部与宁南、德昌两县接壤,西南部同攀枝花市毗连。会理旅游资源丰富,已开发的有龙肘山——仙人湖风景区和温泉资源,蜀汉文化及遗址,红军长征巧渡金沙江遗址——通安皎平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理会议”纪念地,具有明清遗风的会理古城和大量散居于县城的文物古迹遗址等。#四川#
历史沿革
古为邛都国地,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秦灭蜀后,才纳入秦国版图。周末、秦惠王使司马错伐蜀,始有其地。秦灭蜀后,实行郡县制,会理应已置县,只是由于古籍湮没,而未见记载。西汉承袭秦制,实行郡县制,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通西南夷,置越患郡,领15县,其中,就有会无、三绛、卑水三县在今会理县境内。唐朝改越离为渴州,属剑南道。太宗贞观八年(634年)置和集县(治地在今会理县风营乡),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徙邛都县于会无县故治,改置为会川县(治地在今会理城),唐后归南诏国大理。宋、元、明时都称会川,元属云南诸路行中书着,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年)设立会川路,隶属罗罗蒙宣慰司都元帅府,路治在武安州(今会理县城)领7州1县,计有武安州、永昌州、姜州、隆州、通安州、黎溪州、会理州和麻龙县,全部辖区包括现在的会理、会东、米易、宁南和德昌,攀枝花市的一部分,从此会理所辖区域就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明朝会理属四川布政司辖。雍正六年(1728年),始称会理,以“川原并会,政平颂理”而得名。明朝洪武年间,会理城进行了大规模的建筑。清裁会川卫守备,移会理州来卫所,隶属建昌道宁远府,1913年改州为县,隶属于建昌道,1929年道废,直属四川省政府,1939年1月西康建省,会理县隶属于西康省第三行政督察区,1955年10月,撤销西康省,并入四川省,会理县隶属于四川省西昌专区,1978年10月,撤销西昌地区建制,并入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曾先后划会理东区设置会东县,划安宁河东地设置米易县,划永定营属德昌县,划红格区归攀枝花市。2021年1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会理县,设立县级会理市,以原会理县的行政区域为会理市的行政区域,由凉山彝族自治州管辖 ;同年9月26日,会理市成立大会举行。
行政区划
县以下的行政区划,唐时始有记载,称乡、里。宋熙宁时改乡、里为都、保,后又废都、保恢复乡、里。元时,改都、保为都、图。
会理在元代及以前的行政区划情况,无可考证。会理古为蜀南门户,川滇要冲,唐代以来,曾是军事重镇,为历代王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实行羁糜并安定西南的重要据点。唐王朝屡次出兵云南,都以会理为前哨。自唐至宋的500余年间,亦为南诏、大理国政权北御唐宋和大渡河邛部都鬼主势力下的战略要地之一。
元置会川路,立军民屯田,沿袭至明清。故县境内多有营、司、所、汛等武职建制的设置。
明代,按编制户口总册规定,以110户为里,推选里长一人;10户为甲,设甲长一人;10年一选,叫做“排年”。
清康熙时,编练保甲,以10家为一牌,设牌头一人,五牌为一甲,设甲长一人;又在10甲中设保正一人。
嘉庆、道光年间,为镇压所谓“匪乱”,开始举办团练。咸丰十年(1860),清王朝为纠集地方势力,镇压回民起义,加强团练组织,以二至三保编联为团,设团总一人;每保设保正一人;每10户为甲,设甲长一人。
光绪时,逐渐分区分段管理,每乡设乡约,统管团总以下各级。光绪二十一年(1895),取消大保正,改为团保,团以下名称不变。
宣统二年(1910),颁行《地方自治章程》,各省划分自治区域,以区辖乡。全州划为东、西、南、北、中五区,辖72乡;区置总团,设团总一人;乡为保董,设正副保董各一人。次年,全州设十区,区所在地为;
一区,州城及城郊;
二区,摩挲营(今云甸乡);
三区,攀莲(今米易县);
四区,撒莲(今米易县撒莲);
五区,红卜苴(今渡口市红格);
六区,黎溪;
七区,通安;
八区,姜州(今会东县姜州区);
九区,太平场;
十区,披砂(今宁南县)。
民国元年(1912),会理州行政区划,沿清旧制。设置3个分州,10个区,72个乡。次年改州为县,设县行政公署,知州改称知事,分州改为分县,设县佐。民国3年10月3日,又改县行政公署为县知事公署,分县不变。
在此期间,县成立团练总局,设总长;区成立分局,设分团长(亦称大总团);乡成立总团(亦称团长或团正);再下设保正、甲长等。
民国6年建立地方保卫团,县改设团防局。民国8年9月,改县团防局为团练局;区团局改为团练办事处,设团总;乡保董改为团正。同年,改编团务,全县调整为9区,增至129团。
民国19年改县知事公署为县政府,知事改称县长。这期间,四川军阀割据,争夺地盘,形成防区制。会理成为川滇军队交替驻防地区。
民国23年,为团防(团练)制时期,全县辖:2分县、9区、78团。
洼乌分县驻地鲹鱼坝。
迷易分县驻地迷易街。
第一区团总,驻地县城,辖14团:东街、南街、西街、北街、东关、西关、北关、上迤东:下迤东、上迤南、下迤南、迤西、上迤北、下迤北。
第二区团总,驻地摩挲营,辖7团:摩挲营、夷门、下村、白果湾、甸沙关、昔界、水定营。
第三区团总,驻地攀莲,辖8团:攀莲、挂榜、台子、丫口、回龙湾、义兴场、草场坝、观音岩。
第四区团总,驻地迷易,辖4团:迷易、迷易河东、丙谷、小河街。
第五区团总,驻地红卜苴,辖7团:红卜苴、矮郎河、九道沟、猛粮坝、三堆子、踏鲊、昔格达。
第六区团总,驻地黎溪,辖7团:黎溪、河口、鹿厂、凤山营、小关河、绿水河、松坪关。
第七区团总,驻地通安,辖5团:通安、新铺子、张官场、金桂塘、木落寨古。
第八区团总,驻地酵鱼,辖11团:越鱼、姜州、江西街、大桥、发阿、戛吉、倮左、新街子、弹冠驿、小坝、铁匠村。
第九区团总,驻地太平场,辖6团:太平场,岔河,偏桥、山王庙、木地龙、阿租卡。
民国22年,国民政府颁布《乡镇保甲法》,实行乡镇保甲制度,保成为基层政权机构。民国24年,川政统一,国民政府在四川推行行政督察区制,分区设置,将地方自治改为官制,改组乡镇。会理于当年9月开始清查户口,整编保甲,实行联保联坐法;设县、区、联保、保、甲行政组织。
全县辖:4区、19联保、431保。
一区,驻地县城,辖内东、外北、鹿武3个联保。
二区,驻地摩挲营,辖云定、益果、莲兴、易高4个联保。
三区,驻地黎溪,辖黎关、绿普、九三、通金、新德5个联保。
四区,驻地修鱼、辖鱼格、江屯、铁香、大发、新红、江滨、平吉7个联保。
民国28年9月,分易高、莲兴两联保为榜兴、易丙、莲场、河高4个联保。12月,裁一、三区,改所属各联保为直属联保,区减为2个,联保增为21个。
民国30年(1941),国民政府公布《乡镇组织暂行条例》,会理于次年实行新县制,将原县、区、乡(镇)、保四级制改为县、乡(镇)两级制,直至1950年3月解放时止。乡(镇)制时期,全县辖:2区、2镇、19个乡。
县直属:内东镇,驻地北街(今文化馆)。
外北镇,驻地北关(今织布厂)。
鹿武乡,驻地鹿厂。
九三乡,驻地九道沟(今渡口市郊区新九乡)。
黎关乡,驻地黎溪。
绿普乡,驻地绿水河。
新德乡,驻地新铺子。
通金乡,驻地通安。
摩挲营区署,驻地摩挲营,辖6个乡:
云定乡,驻她摩擎营。
益果乡,驻地益门。
榜兴乡,驻地挂榜。
莲场乡,驻地攀莲(今米易县城)。
易丙乡,驻地迷易(今米易县撒莲)。
河高乡,驻地小河街(今米易县新河),
够鱼区署,驻地酵鱼坝(今会东县老街),辖7个乡:
鱼格乡,驻地够鱼坝,(今会东县老街)。
江电乡,驻地姜州(今会东县姜州〉。
铁香乡,驻地铁匠村(今会东县铁匠村)。
大发乡,驻地大桥(今会东县大桥)。
新红乡,驻地新街(今会东县新街)
江滨乡,驻地鲁吉(今会东县鲁吉)。
平吉乡,驻地太平场。
民国33年,德昌设县,划界移交。辖境安宁河东地区,改设观义、平谷、莲华3乡。
同年,新建鲁七特编乡,辖七甲半、绿荫塘、老村、三家村、三根栓、李子树等地,驻地七甲半。
民国35年,分绿普乡的树堡地段设树堡乡。
民国37年,将河高、平谷两乡合并为丙河乡。
经过以上调整,总乡数为20。
1950年3月26日成立会理县临时工作委员会(简称“临工委”),行使政府职权,继于4月6日,在旧乡镇保甲的基础上,将全县分为4个区,设区临时工作委员会,组成区武装工作队,开展工作。
中区,驻地城关,辖2镇1乡:内东镇、外北镇、江屯乡。
西北区,驻地攀莲,辖5乡:莲华乡、丙河乡、九三乡、云定乡、益果乡。
南区,驻地黎溪,辖6乡:黎关乡、绿普乡,树堡乡、鹿武乡、通金乡、新德乡。
东区,驻地鱼,辖7乡:鱼格乡、铁香乡、平吉乡、大发乡、新红乡、鲁七乡、江滨乡。
同年4月16日,县军事接管委员会成立后,对原区划作了调整,将南区分为上下南区,上南区辖黎关、绿普、树堡、九三等4乡,驻地黎溪。下南区辖通金、新德、鹿武等3乡,驻地通安。中区以江电乡设姜州工作区;东区以平吉乡设平吉工作区;其余区划不变。对旧政权原设的天台区,虽纳入区划,但未设临工委。
1950年5月,会理县人民政府成立。10月,将全县正式划为7区、22乡,分别建立区公所,撤销了区临时工作委员会和武装工作队。
一区,驻地大花桥,辖城厢、内东、外北3乡。
二区,驻地摩挲营,辖云定、益果、莲华、丙谷4乡。
三区,驻地黎溪,辖九三、黎关、绿普、树堡4乡。
四区,驻地通安,辖通金、新德、鹿武3乡。
五区,驻地姜州,辖江屯、铁香、鲁七、平吉、鱼格5乡。
六区,驻地大桥,辖大发、新红、江滨3乡。天台区,驻地二板房(少数民族地区区长田华)。
1951年6月,通过减反退运动,调整为7区、1镇、45乡,以农协会和农协分会取代旧乡、保、甲。
第一区,驻地大花桥,辖城厢镇、内西、内东、内南、外南、外北、矮郎、鹿武1镇7乡。
第二区,驻地摩挲营,辖云定、益果、昔观、莲兴、平谷、河高6乡。
第三区,驻地黎溪,辖关凤、黎溪、树堡、河口、绿坪、新九、红格7乡。
第四区,驻地通安,辖通金、新德、彰冠、武糯、木古5乡。
第五区,驻地姜州,辖姜州、小坝、铁可、麻左、戛吉、营官、岔口、堵格、平吉、黑塘、岔庄11乡。
第六区,驻地大桥,辖大新、江红、大桥、鲁七、大崇、鲁关、发箐7乡。
第七区,驻地岔河,辖岔河、下河2乡。
10月,全县又调整为12个区,即:城关区、一区(大花桥)、二区(鹿厂)、三区(黎溪)、四区(通安)、五区(姜州)、六区(大桥)、七区(益门)、八区(红格)、九区(营盘)、十区(戛吉)、十一区(太平)。共94乡。
1952年划五、六、九、十区和四、十一区的一部分建会东县。划安宁河东4乡建米易县。
1953年9月,通过普选,划乡建政,建立乡(镇)一级人民政权,将全县划分为1镇、9区、72乡。
城关镇,驻城西关,辖南街、北街、北关3个街公所,10个居民委员会。
一区,驻地大花桥,辖果元、内东、老街、清水、外北、内西、南阁7乡。
二区,驻地鹿厂,辖鹿厂、锣锅、弹冠、兴垣、彰冠、拉红、爱民、凤营、白鸡、矮郎、中山、小黑箐12乡。
三区,驻地黎溪,辖新黎、黎屯、云河、中心、和平、大桥、金河7乡。
四区,驻地通安,辖通安、复兴、金玉、富乐、新河、海潮、芭蕉、新发、新建9乡。
五区,驻地木古,辖民建、杨河、海红、江普、爱国5乡。
六区,驻地太平,辖太平、横山、石坝、大村、双马、马宗、法坪、木厂、槽元、黄柏10乡。
七区,驻地益门,辖益门、下村、白果、白云、云甸、岔河、三地、六华、猫猫9乡。
八区,驻地红格,辖红格、滥坝、新九、猛新、新民、安宁6乡。
九区,驻地绿水河,辖绿水、黎洪、树堡、普隆、江竹、金雨、新安7乡。
1954年1月,成立会理县下村彝族自治区,辖长坪和二板乡;并划第六区的槽元、黄柏两乡和第七区的三地、六华、猫猫3乡,第二区的中山、小黑箐两乡隶属下村彝族自治区管辖。
1955年,调整行政区划,全县辖1镇、10区、74乡。并从8月起各区改序数排列命名为地名命名。
城关镇,驻地县城西关,辖3个街公所,10个居民委员会。
大花桥区,辖果元、老街、外北、内西、内东、南阁、清水7乡。
鹿厂区,辖鹿厂、弹冠、爱民、拉红、凤营、白鸡、矮郎、锣锅、彰冠9乡。
黎溪区,辖新黎、和平、云河、中心、金河、黎屯、大桥7乡。
通安区,辖通安、复兴、金玉、富乐、新河、海潮、芭蕉、新建、新发9乡。
木古区,辖民建,杨河、海红、江普、爱国5乡。
太平区,辖太平、大村、双马、马宗、木厂、法坪、横山、石坝8乡。
益门区,辖益门、下河、白果、白云、云甸、岔河、齐河7乡。
红格区,辖红格、滥坝、新九、猛新、新民、联合、安宁7乡。
绿水河区,辖绿水、黎洪、金雨、树堡、江竹、普隆、新安7乡。
下村彝族自治区,辖六华、三地、黄柏、槽元、长坪、二板、猫猫、小黑箐、中山9乡。
1955年12月,会理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规定,改县人民政府为县人民委员会,选举了正副县长和人民委员会委员。
1956年9月10日,调整行政区划,裁并清水、弹冠、锣锅、大桥、新河、海红、石坝、白云、联合、江竹10乡。
1956年6月后,相继撤销绿水河区并入黎溪区;撤销木古区并入通安区。
1957年撤销大花桥区,所辖6乡改为县直属乡。
至此,全县区数减为7个,乡数减为64个。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7区1镇不变:下村彝族自治区建公社1个,原属7乡不变;全县38个乡全部改为公社(部分为数乡一社)。
红旗公社,县直属6乡改设,驻地老街。
鹿厂区,辖鹿厂、彰冠、爱国、凤营、白鸡、矮郎6个公社。
黎溪区,辖和平、金河、黎溪、树堡、绿水、普隆、黎洪、金雨、新安9公社。
通安区,辖富乐、海潮、四一、芭蕉、铁流、木古6公社。
太平区,辖太平、横山、马宗、木厂、法坪5公社。
益门区,辖益门、下村、白果、云甸、岔河5公社。
红格区,辖和爱、红格、新九、猛新、新民、安宁6公社。
1959年,撤并二板、齐河两个民族乡。
1961年5月,红旗公社改为红旗联社,辖内东、果元、外北三个公社;铁流公社分为新发、江普、杨河三个公社;彰冠公社分为彰冠、爱民两个公社;黎溪公社分为黎溪、五星两个公社;大公社开始缩小,公社总数增加到45个。
1962年至1964年,恢复红旗区,辖南阁、内东、外北、老街、果元5公社。新增老街、南阁、中心、竹箐、大村5公社,总数达到50个。
1965年,新民、安宁二公社划属渡口市。
1969年2月8日,县成立革命委员会,并通令各区公所及乡镇人民委员会,改称革命委员会。
1972年,鹿厂区增建团结公社,益门区增建龙泉公社,自治区增加三地、长坪、槽元、黄柏4公社:全县实现公社化,公社总数达54个。
1978年自治区改称六华彝族自治区(简称六华区);同年,红格区划属渡口市,公社总数为50个。
1981年2月26日,会理县第八届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规定,取消县革命委员会,恢复县人民政府。以后,陆续改社为乡,恢复乡的建制,成立乡(镇)人民政府。各区亦恢复区公所的建制。
1981年,经过地名普查,对社队进行更名。
1984年撤销六华区,其所属乡分别划入益门、太平区。
1985年全县辖1镇、6区、51乡。城关镇,驻地县城西关,辖3个街道办事处,10个居民委员会。
红旗区,驻地草寺村,辖果元、老街、外北、内东、南阁5乡。
鹿厂区,驻地鹿厂,辖鹿厂、彰冠、爱民、爱国、凤营、白鸡、矮郎、小黑箐8乡。
黎溪区,驻地黎溪,辖黎溪、关河、鱼鲊、中厂、河口、江竹、树堡、普隆、新安、绿水、黎洪、金雨12乡。
通安区,驻地通安,辖四一、富乐、海潮、竹箐、芭蕉、新发、江普、杨家坝、木古9乡。
太平区,驻地太平,辖油房、大村、横山、马宗、木厂、法坪、槽元、黄柏8乡。
益门区,驻地益门,辖益门、下村、云甸、仓田、白果湾、龙泉、六华、六民、三地9乡。
1988年7月,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1988〕12号文件批复,批准会理县撤销益门、鹿厂、黎溪3个乡,建立益门、鹿厂、黎溪3个乡级镇,实行镇管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体制。至此,全县为6区、4镇、48乡、303个村、13个居民委员会。
1989年12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1989〕70号文批复,同意会理县撤销四一乡,设立通安镇,将原四一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通安镇管辖。
1990年9月,经会理府函〔1990〕163号文批复,将江普乡智力村划分为智力、船房2个自然村。智力村村委会驻地喇叭沟,船房村委会注地船房,原智力村所辖1、2、3、8、9、10等六个村民小组122户610人划归智力村管辖,原智力村所辖4、5、6、7等四个村民小组115户526人划归船房村管理,新的组序排列由乡政府确定。
1991年辖6区、5镇、47乡,303个村民委员会,2160个村民小组,10个居民委员会,67个居民小组。”
1992年10月30日,以会理府函〔1992〕239号文根据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川委发〔1992〕16号文件精神,并于同年12月5日经川府民政〔1992〕188号文批复,省政府同意会理县撒销红旗、鹿厂、黎溪、通安、太平、益门等六个区公所,各自建立县委县政府派驻的工作委员会,撤销城关镇辖区内的北关、南大街和北大街三个办事处,实行镇管居民委员会体制。
1994年10月25口,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民政〔1994〕62号文批复,同意会理县撤销新安乡,设立新安傣族乡,行政区域不变。同年11月1日,经县委、县政府决定,以会理府函〔1994)157号行文,撤销木厂乡,将其所辖木厂村、坝地村划归槽元乡,老厂村、大河村划归太平镇。同年11月4日,由于三地乡新坪村第三组区域自然条件恶劣,所居住的该组农户已全部迁徙出境,成为荒岭野地,其行政建制已自行消失。经县政府决定,以会理府函〔1994〕158号文取消三地乡新坪村第三组建制。同年12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民政〔1994〕78号文批复,同意会理县撤销大村、油房、木厂三个乡,新建太平镇,辖原大村、油房两乡以及原木厂乡的老厂、大河两村所属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地太平场。
2001年8月28日,县人民政府决定并以会理府函〔2001〕189号行文,撤销槽元乡硝水村以及所辖四个村民小组的建制,将硝水、河坪两村合并为河坪村,原河坪村一组、三组合并为河坪村一组,原河坪村二组、硝水村二组合并为河坪村二组,原硝水村一组、四组合并为河坪村三组,硝水村三组更名为河坪村四组,原河坪村四组划归大槽村三组。
2005年,全县辖6个区工作委员会,50个镇、乡。
城关镇,驻地县城西关,辖3个办事处,10个居民委员会。
红旗区工作委员会,驻地龙腾小区,辖果元、老街、外北、内东、南阁5乡。
鹿厂区工作委员会,驻地鹿厂镇,辖鹿厂、彰冠、爱民、爱国、凤营、白鸡、矮郎、小黑箐8乡(镇)。
黎溪区工作委员会,驻地黎溪镇,辖黎溪、关河、鱼鲜、中厂、河口、江竹、树堡、普隆、新安、绿水、黎洪、金雨12乡(镇)。
通安区工作委员会,驻地通安镇,辖通安、富乐、海潮、竹箐、芭蕉、新发、江普、杨家坝、木古9乡(镇)。
太平区工作委员会,驻地太平镇,辖太平、横山、马宗、法坪、槽元、黄柏6乡(镇)。
益门区工作委员会,驻地益门镇,辖益门、下村、云甸、仓四、白果湾、龙泉、六华、六民、三地9乡(镇)。
2019年,设立古城街道。撤销外北乡、白果湾乡和下村乡,划归城北街道、益门镇、云甸镇。撤销竹箐乡,划归通安镇。撤销富乐镇和爱民乡,划归彰冠镇。撤销黎洪乡,划归绿水镇。撤销杨家坝乡,划归木古镇、新发镇。将关河镇新海村、中厂村划归黎溪镇。
2023年,全市共辖17个乡镇、3个街道、165个村(社区)。[城北街道、城南街道、古城街道、鹿厂镇、黎溪镇、通安镇、太平镇、益门镇、绿水镇、新发镇、云甸镇、关河镇、彰冠镇、木古镇、六华镇、小黑箐镇、内东乡、树堡乡、新安傣族乡、槽元乡。 ]
大美四川欢迎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