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风景·夏日达活泉
聞鍾記郵(5466)沧州最美古街
燕赵大地上的每一座城市都是古城,只不过由于地域的差异,这些城市中,有的偏向现代化的新城,有的则是恪守传统保留着古街古巷。在被称作狮城的沧州,有一处被称作最美古街的南川老街。知道这条街源自刘斌先生寄给我的明信片,看着邮戳上的“古街”邮戳,到想起了一首《这条街》的歌曲,“好久没有走过这条街,因为我不敢触摸思念……”尽管这条街非彼条街,但留给人的印象就好像是同一条街。
南川老街就在沧州市区,是京杭大运河蜿蜒流淌穿城而过的地段,东接南湖、西依运河、背靠南川古渡,也是沧州市的一处文化街区。因为靠近南川古渡而得名。作为沧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标志性成果,既承载着盐运漕运的千年记忆,又涌动着文旅融合的时代活力,在古与今的碰撞中,成为解读沧州城市文脉的鲜活样本。虽然没有去过南川古渡,但去过扬州的东关古渡与邢台的油坊古渡,这两处都在京杭大运河边上,同样承载了漕运的功能,在当下的时代,虽然已经没有了原有的意义,但作为一处承载历史与文化的去处,老街依旧焕新章。
南川老街的诞生与繁荣,始终与大运河的潮汐同频共振。沧州因河而兴,自隋唐起便是大运河上的重要枢纽,而南川所在的区域,凭借临河靠渡的地理优势,逐渐成为人流货流的集结之地。这种先天禀赋,在明代嘉靖初期迎来了文化具象化的标志——南川楼的始建。作为长芦盐运司的公产,这座“楼高十丈,面阔三间”的建筑,不仅是盐运官员登眺览胜的官方场所,更成为文人墨客饮酒赋诗的风雅之地,往来商贾在此驻足休憩,让盐香与墨香在运河畔交融共生 。
不远处的朗吟楼,则为这片区域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这座同样始建于明代的楼阁,因吕洞宾“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的诗句得名,其飞檐翘角间既承载着民间信仰的温度,也见证了运河航运的繁忙景象。更值得称道的是,复建后的南川楼、朗吟楼与大运河畔的清风楼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相距不足500米的名楼集群,在大运河沿线城市中绝无仅有,成为沧州“因河筑楼、以楼兴文”的独特文化景观 。多年之前去沧州,曾经从清风楼下过。之所以留意这座清风楼,是因为我家的旁边也有一座清风楼,如今更是邢台古街区的中心地带。
明末清初的战乱曾让南川楼沦为废墟,但其作为地名与文化符号,却深深镌刻在沧州人的集体记忆中。在漫长的岁月里,这里从官方盐运驿站渐变为市井民居聚集区,运河的涛声与街巷的叫卖声交织,形成了独特的烟火气息。这种“官署文化”与“市井文化”的叠加,为南川老街埋下了多元融合的文化基因,也为后世的保护性开发奠定了历史根基。
当代南川老街的重生,始于一场坚守初心的城市更新实践。沧州在改造过程中,始终遵循“保留利用既有建筑、保持老城格局尺度、延續城市特色風貌”的总原则,通过垃圾清理、拆迁拆违、生态修复等系列举措,既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又保持了大运河风貌的原真性与唯一性 。这种“修旧如旧、建新如古”的理念,让老街在空间重构中实现了历史记忆与现代需求的平衡。
如今的南川老街,以“一核(南川園)、五街(食味運河、市肆百業、文武畿輔、時尚南湖、醉夜滄州)、三節點(南川樓、朗吟樓、給水所公園)”的布局清晰呈现。核心区的南川园亭台楼阁点缀,山水花木环绕,游廊清风习习,延续了北方园林的雅致意境;五条特色街巷则各有侧重,从运河美食到传统商贸,从文化体验到时尚休闲,构建起功能多元的消费场景。复建的南川楼四面出抱厦,重檐攒尖顶,珠帘画栋间陈列着盐业与漕运历史展,登楼远眺可见运河蜿蜒环抱街区的盛景。朗吟楼则以吕洞宾文化为脉络,成为传统文化展演的重要场所。
南川老街的独特魅力,更在于其对沧州本土文化的系统承载与创新表达。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示窗口”,老街将剪纸、木梳制作、葫芦烙画、蔡氏布贴画、红木小件等数十项非遗技艺纳入街区业态,通过“静态展览+动态体验”的模式,让古老技艺走出博物馆,走进日常生活。在这里,游客既可观赏传承人娴熟的创作过程,亦可亲手参与制作,在指尖触感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温度 。
美食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南川老街呈现出“非遗+美食”的深度融合态势。沧州火锅鸡、河间驴肉火烧、吴桥宫面、连镇扒鸡、金丝小枣、奇美香肠等特色美食齐聚于此,其中不乏列入各级非遗名录的传统风味。2024年6月,沧州首届火锅鸡文化节在朗吟楼广场启幕,吸引数万游客参与;2025年10月,“河间驴肉火烧最大规模品鉴活动”在此举办现场品鉴,文化学者与技艺传承人共话美食源流,西河大鼓、沧州落子等非遗表演同步上演,形成“以艺佐食、以文兴味”的沉浸式体验 。
为深化文化体验,老街还创新推出多元文化场景。沧州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此开展研学活动,以出土文物解读运河历史,开发的“军粮密符扇”等剧本杀道具,让游客在互动中触摸历史;中医药康养文化市集定期举办,“望闻问切”体验、健康咨询、推拿针灸等服务备受青睐,成为传统医药文化传播的新阵地;周末的街头艺术表演与节假日的主题活动轮番登场,吴桥杂技、传统戏曲、汉服巡游等节目精彩纷呈,让老街成为流动的文化舞台 。
时代赋能下的文旅融合与城市客厅的价值重构。自2023年10月1日正式开街以来,南川老街以“古典韵味与时尚创意交相辉映”的特质迅速崛起,成为沧州的“城市会客厅”。开街一年多累计接待游客750多万人次,2024年单年接待量达490万人次,最高峰单日客流突破10万人次,先后获评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等荣誉 。这一成绩的取得,源于其对“文旅+”模式的深度探索与实践,构建起“农文旅”融合的新范式 。这种多元业态的布局,既满足了市民日常消费需求,又契合了游客的体验期待,实现了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赢。
作为大运河文化带的核心节点,南川老街的价值早已超越单一的商业街区。它通过对盐运文化、运河文化、非遗文化的系统梳理与活化,成为沧州历史文脉的“活态博物馆”;通过“城市更新+文化保护”的实践,为老城复兴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通过“文旅融合+消费升级”的探索,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2024年“五一”期间,沧州跻身全国热门小众旅游目的地第六位,国庆假期接待游客335.1万人次,南川老街的带动效应功不可没 。
站在大运河畔回望,南川老街的青砖黛瓦间,镌刻着沧州因河而兴的千年记忆;漫步街巷之中,感受到的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蓬勃张力。从明清时期的盐运官楼到如今的文旅地标,从沉寂的历史遗存到活力的城市客厅,南川老街的变迁,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生动缩影,更是沧州城市文脉永续传承的鲜活见证。作为集邮者,心意我的除了这里厚重的历史文化,还有就是“南川老街”的邮戳了。说明了沧州邮政在这条街上有占有一席之地,利用邮政的方式,向外界推介这条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