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霜降。霜降是传统二十四节气里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按常理来说,这已是深秋时节。无奈今年夏天实在太长,最近今天虽然已降温,但是整体感觉仍只是初秋的感觉。不过天高云淡,日和风清,倒正适合户外运动。
又报了一次徒步团,今天的出行目的地是宁波的柿林村。
今天一共要翻三座山。
从上海松江新城出发,开了大约三小时的车,抵达目的地。
下车处是茅镬村,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以各种古树闻名,各种上了年头的松树、枫香、香榧、银杏等,错落有致,郁郁苍苍,古朴宁静幽雅,年份最长的已过了六百春秋。
如果是传统的旅游团,在这座有着“浙东第一古树村”美名的地方,就应该停下来好好观赏,不过我们是来徒步赶山的,于是,只在村口稍作休息,就要开始第一段徒步行程。
山头遥望山谷内的茅镬村,风景确实不俗。
村口有些售卖商品的小贩,主要卖些零食、饮品,还有当地的一些山货土产,野生猕猴桃、番薯、柿子、笋干等。
这些司空见惯的寻常物事,没有购买欲望,但有一个发现,却引起了我的兴趣,这就是慕名已久的“八月炸”,山中的一种野果,常在网上看到有人提及,早有心尝尝。
这果子还挺贵,二十五一斤,买了两个小小的,就十四元。外形看有点像香蕉,小刀划一道口子,扒皮来吃。果肉呈半透明状,内有大量黑色的种子,味道清凉爽口,有点香蕉和鸡蛋果、龙眼混搭的感觉。
尝过佳果,开始第一段山路。
整个行程里,这个坡度最大也最长,从一条石板和土路交替出现的山路穿行而上,走了大约半小时才到山顶。
山上又出现一个一看就很有历史感的村落,传统的瓦屋非常漂亮。
不过村口贴着一个告示,大意是说这个村子的居民已经整体搬到山下的某个镇上去住了,不要进入房内,否则后果自负。
可惜了,多美的环境啊。
接下来走第二段山路。
这个上坡一点都不难,风景很好,时不时停下来拍个照。
下坡有点够呛,居然全是土路,昨天可能下过雨,地面有点湿滑,一不小心滑了一跤,一屁股坐在泥土上,好嘛,出师未捷身先脏。
还有一截要穿过一片大竹林,竹子长得乱七八糟,很多低矮的竹子拦路打劫,不得不猫腰低头,或者跨越而过。
上山容易下山难,在这段行程里,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接下来的一段路很爽,基本都是平坦的山路,偶有坡道,也相当平缓。
这个时候,百余人的团队已经基本走散了,队伍开始变得稀稀拉拉。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放眼看去,就只有我一个人。
正合我意,就喜欢独自赶山的感觉,戴上耳机,开始高歌。
沿途的风景相当秀美,让我意外的事情出现了,原本春天开放的映山红,居然随处可见。
之前在茅镬村就看到了梨花和海棠、樱花,不过那些只是零散的开了些许,倒也不算太奇怪,这些春花确实偶尔会在秋季开放的。但是满山开遍映山红,这就离了个大谱了,难道红军回来了?
边走边唱边惊叹,走到一段下山路。这段都是古朴的石板路,据说是一个景点,旁边还有下山滑道。领队说过,走路看看,可能会遇到“巡山小妖”,要你买景区的门票,六十块一人,不值得!
还好我没遇到,下山路上见到一长亭,进去坐坐,喝点水,吃点零食,就当午餐了。
坐了十几分钟,后边的大部队跟上来了。于是,收拾好物品,跟上队伍,继续前行。
嗯,徒步七八次了,这次还是我第一回走到头队上,毕竟年纪大了,比不得小年轻们活力满满。这次腿上绑了护膝,好像还是有点效果的,走路轻快了些许。
下山后又要上山,一截几十米的石板路爬完后,就到了此行的主要目的地——柿林村,一个主打“柿子文化”的古村落。
到处可见柿子树和与柿子有关的物事。
这里不仅山民早早实现了“柿子自由”,就连山民养殖的鸡都如此,不过它们大概早已经吃厌了这甜蜜蜜红火火的果子。看到我走近,连忙围上来,看看我有没有给它们带好吃的,不好意思,携带的饼干面包我刚才吃完了[大笑]
车上领队介绍村里的特产,除了一种叫“吊红”的柿子和柿饼外,还有柿子年糕和柿子酒。柿子柿饼吃多了,懒得拎,就不买了,柿子年糕和酒倒是新奇,很想买来试试。
结果村里走了一圈,愣是没找着,可能季节不对,毕竟秋天来得太晚,柿子还没完全成熟,制造这些都需要时间去发酵、加工。
算了,继续前行,接下来爬第三座山。山头看到一种久违的野果,学名不知道叫啥,绍兴那边叫“寒流”,酸甜酸甜的。
再走大约二十分钟的山路,先上山,再下山,来到行程终点——李家坑。嗯,我就姓李,这是我的地盘。
很美的风景,很好的心情,没有疲惫,只有愉悦,呃,还有一身的泥泞[泪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