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26日讯(记者 周月桂)10月25日,100余名南开、北大、清华三校校友齐聚长沙临时大学旧址,共同开启第二届“重走西南联大路”活动。他们将以徒步形式,复刻那段筚路蓝缕的西迁历程,致敬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精神传统。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平津沦陷后,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南迁至长沙,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2月,长沙面临战火威胁,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最终成立西南联合大学。其中,200余名师生组成“湘黔滇旅行团”,于2月20日从长沙出发,沿湘黔公路穿越湘西山地与云贵高原,历时68天、徒步3500余里抵达昆明,这段历程被誉为世界教育史上的“长征”。
活动期间,三校校友先后参观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旧址(长沙圣经学校),以及中南大学民主楼与和平楼。长沙临时大学虽仅存在100余天,却为西南联大奠定基础,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民主楼与和平楼则始建于1936年,原为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筹建分校时修建的理工馆与文法馆,如今分别是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和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的教学科研场所。校友们在斑驳墙垣与老照片前驻足,深刻体会烽火中教育火种的坚韧与珍贵。
物美集团董事长、南开大学终身校董、南开北京校友会主席团主席张文中作为南开校友企业家代表在启动仪式上发言,呼吁广大校友以“实业报国”的实际行动,续写西南联大的精神血脉。
本届毅行团团长、南开北京校友会会长刘亦方介绍,相比首届,本届活动在路线设计上优化升级,新增多个历史地标,旨在通过更丰富的情境化体验,让校友们更深刻地理解和传承联大精神。
清华校友、清华校史研究者、首届毅行团团员袁帆表示,长沙临时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首个真正意义上的“高校联盟”,三校打破校际壁垒,实现资源深度整合与共享,形成协同效应。
本届活动由南开校友总会、北京大学校友会、清华校友总会联合主办,南开北京校友会承办。作为2024年首届活动(由清华大学主办)的延续,此次活动标志着三校校友联合传承联大精神的机制已逐步常态化,为红色文化传承搭建起稳定平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