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从街头烟火到城市地标,从传统手艺到科技体验,10月22日至10月24日,由环球网主办的“非洲媒体人中国行”走访活动持续深入,来自布隆迪、刚果(布)、刚果(金)、几内亚、津巴布韦等10个国家的12名主流媒体记者及社交媒体平台意见领袖沉浸式探访天津,在真实的城市日常中感受文化脉动与生活温度。
新兴之城:从城市焕新到学术对话,探索发展的“内生动力”
10月23日,非洲媒体代表团走进中建方程塘沽湾项目。在展示中心,代表团通过老照片与沙盘模型,直观感受了片区从工业旧区向现代滨海新城的蜕变历程,并深入了解了“海绵城市”雨水智慧管理系统的运作机制。在中建投资建设的塘沽一中教育集团塘沽湾学校,媒体人与学生亲切互动,共同吟诵古诗词,体会教育融入社区生活的温度,深刻体会“城市更新”不再是建筑翻新,而是生活方式的重塑。
22日,媒体人走进南开大学,围绕“中国减贫经验与非洲发展启示”展开交流。与会者踊跃分享各国乡村发展案例,探讨青年参与、创新动力等关键议题。现场学者介绍了中国在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等方面的实践。“一条路本身只是水泥,但加上互联网和市场,就成了摆脱贫困的康庄大道!”南开大学软件学院非洲留学生阿比奥拉生动的比喻,赢得全场掌声。
融合之城:百年建筑与现代科技的多元碰撞
秋日的午后,法式立面、英式洋房、民国风建筑在阳光下层层铺展,媒体人乘坐马车,缓缓行进在有着“世界建筑博览会”之称的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在庆王府、民园体育场、1920街区等地,媒体人们边走边拍,感受这座城市中西合璧的独特气质。“我觉得中国在保护历史建筑并与现代城市发展相结合方面做得非常巧妙,这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更能让后代在发展中牢记自己的根脉。”津巴布韦媒体人Nicola说道。
在中国国家地理探索中心,媒体团在《飞跃天津》5D电影的声光电震撼效果中“飞跃”海河与城市天际线,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中国科技的魅力。“这太精彩了,我给打满分!”索马里、津巴布韦、马拉维等国媒体人纷纷点赞。体验区的“种子乐器”同样吸引了大家的脚步,突尼斯网红博主Mehdi的演奏更让现场气氛高涨,非洲节奏与中国旋律即兴融合,成为五大道日落前的限定背景乐。
24日下午,媒体团走进天津古文化街,在“津港印象”展示体验馆,了解天津的港口文化与中外商贸故事,在达仁堂中医药馆,媒体团亲手搓药丸、制香包,体验传统中医的细致与智慧。“山楂丸有什么作用?我一定要把这个中医香包带回去给我女儿!”几内亚、刚果(布)的媒体人饶有兴致地追问。在杨柳青年画店和泥人张美术馆,媒体人纷纷合影留念,用镜头定格这些动人的细节,也将天津之行“最中国”的鲜活记忆珍藏于心,深感不虚此行。
生活之城:人间烟火里的城市温度
天津素以独特的生活气息与市井烟火闻名。在这里,市井与艺术并存,传统与现代交融,一日三餐也能成为读懂城市的窗口。
清晨的西北角小吃街,铁鏊翻转、蛋香四溢。非洲媒体人围聚在煎饼果子铺前,拿起刮板兴致勃勃地学习摊饼、抹酱、加薄脆,当地居民热情捧场。“你就在这干吧!”一位天津大姨爽快付款,点名要吃媒体人亲手制作的煎饼。Mehdi尝下第一口后,立即举起镜头自拍:“我要告诉我的粉丝,我在天津的第一口早饭是煎饼果子!”
午后阳光柔和,媒体人走进天津老城厢,体验这座城市另一种“手艺之美”——盘头。天津本地网络达人“朱姐”笑盈盈地招呼大家坐下,仅凭一把木梳、一撮发油,几分钟便梳出典型的“天津盘头”。“如果我的同事看到这个,我会像伊隆·马斯克一样成为热门话题!”Nicola忍不住感叹。随后几位媒体人也跃跃欲试,盘头体验瞬间变成一场“现场时装秀”。
傍晚时分,媒体人登上天津环球金融中心“天津之心”观景台。城市灯光渐次亮起,海河蜿蜒闪烁,现代都市与百年老街在同一视野中交织。“这是我今天最安静的时刻,也是最震撼的风景。”中非共和国媒体人Jospin轻声说道。
在煎饼香气中感受烟火气,在学术交流中体悟发展路……从传统盘头的指尖技艺到“天津之心”的城市夜景,非洲媒体人用一天半的时间,与天津建立起一种“亲近的连接”。“天津是一座可以‘看见生活’的城市。”刚果(金)知名教授龙刚在行程日记上这样写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