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着众多银川人记忆的中山公园摩天轮。受访者提供
阅海公园的摩天轮。 记者 李振文 摄
10月23日,银川中山公园的摩天轮开始有序拆卸。消息传开后,不少市民特地前来告别。他们站在安全线外,仰望着记忆中熟悉的“老朋友”,眼中有着眷恋与不舍。
有人举起手机,记录下这座摩天轮最后的模样,而家中相册里,更存着与这位老朋友四季不同的合影:春天,摩天轮在桃花的映衬下温柔转动;夏天,它在湛蓝天空下划出圆满轮廓;秋天,金黄树叶与缓缓转动的座舱相映成趣;冬天,雪后的摩天轮宛如童话里的场景。
01岁月流转 亲切园林
中山公园的历史,是一部与银川人生活交织的漫长故事。
据考证,现在中山公园所在地曾是西夏皇帝李元昊的宫苑,“逶迤数里,亭榭台池,并极其盛”。那时的中山公园,是皇家独享的园林,寻常百姓难以涉足。
元朝时期,这座豪华宫苑化为废墟。明清两代,此处先后成为清宁观和军马营房。至1929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在西马营废墟上建造公园,并命名为“中山公园”。从那时起,这片土地开始向民众敞开怀抱。
新中国成立后,中山公园真正成为每个银川人“家中的后花园”。清晨,老人们在园内打太极、遛鸟;午后,母亲们推着婴儿车在林荫道上散步;傍晚,下班的人们在此漫步解压。公园里的每一把长椅都听过恋人们的窃窃私语,每一棵古树都见证过孩子们的欢快奔跑。
今年80岁的刘瑾动情地回忆:“我年轻时经常来公园看书,就是在这里遇见了相伴一生的爱人。六十年来,我们几乎每周都会来散步,看着公园随着城市一起变化。”
2014年,摩天轮的出现为这座历史名园增添了新的魅力。它既是对公园游乐功能的现代化提升,更成为了续写市民幸福故事的新载体。
02十年回忆 幸福座舱
在告别的人群中,三十岁的王先生翻出手机里一张夜景照片——座舱升至最高点,城市的灯火在脚下闪烁。“2018年夏天,我在这里向她求婚。当摩天轮升至顶端时,整个银川的夜景都在脚下,我掏出早已准备好的戒指,她惊喜地点头答应。”如今,他们的孩子已经三岁。得知这座摩天轮要拆卸的消息,他们特地带着孩子前来看看。“我们要告诉孩子,这里珍藏着爸爸妈妈最幸福的时刻。”
在另一群告别者中,怀孕八个月的李女士和丈夫手牵手站着。“这是我们一家三口的特别纪念。我们第一次约会就是在这里,去年知道怀孕后,我们又特地来坐了一次,算是带着肚子里的宝宝一起乘坐。”李女士的丈夫补充道,“等新摩天轮建好,要带孩子来看看这个‘老朋友’。”
众多告别者中,六十多岁的张先生说,自己曾在摩天轮前和老伴拍下了结婚三十五周年的纪念照。“我们这代人,谈恋爱可没现在这么浪漫。去年秋天,我们终于鼓起勇气,第一次坐上摩天轮。在最高处看着我们生活了多半辈子的城市,感慨万千啊!”张先生眼角的皱纹里漾着笑意,“工作人员还帮我们拍了纪念照,说是送给我们的金婚礼物。”
03新旧交替 温暖延续
银川市公园管理中心中山公园管理所经营发展副主管武昌介绍说:“服役11载,园里这座摩天轮见证了太多家庭的欢乐时光、孩童的纯真笑脸,已成为市民心中难以割舍的记忆符号。”
据了解,中山公园观览车升级工程周期预计为90天,全新的摩天轮计划于2026年农历春节前与市民见面。这座新的摩天轮由江苏泰州国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承建,采用坚固的桁架结构支撑,配备28个铝合金材质观光舱,总高度达49米,可一次性容纳112名游客同时乘坐。尤为值得期待的是,新摩天轮搭载了业界领先的双面灯光系统,夜幕降临后,将呈现出璀璨夺目的光影效果,有望成为银川夜间又一处新的闪亮地标。它将继续承载着银川人的快乐,继续收集那些平凡却珍贵的人生片段。
延伸:城市中别样的风景线
除了中山公园的摩天轮,银川还有另外两处独具特色的摩天轮,为市民提供了不同的观光体验。
阅海公园的摩天轮是城市中一处亮丽地标,它最大的特色是周围大片的湿地风光。当座舱升至高处,乘客可俯瞰整个阅海国家湿地公园美景——芦苇摇曳、水鸟翩跹,远眺贺兰山轮廓,将塞上江南的湿地生态尽收眼底。
三沙源的摩天轮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周边美景使其成为拍照打卡的热门地点。洁白的座舱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典农河静静地从三沙源旁流过,与欧式风格的风车建筑共同营造出别样风情。
尤其在日落时分,暖黄的阳光洒在摩天轮上,为眼前的景物披上一层金色的光晕,是摄影爱好者偏爱的取景地。
链接:摩天轮小史
摩天轮的发明可追溯至1893年,美国工程师乔治·法利士为芝加哥世博会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座摩天轮。这座被称为“法利士巨轮”的庞然大物高约80米,成为当时工程技术的一大奇迹。
中国的摩天轮发展起步较晚但进展迅速。1986年,北京石景山游乐园建成了国内首座摩天轮,开启了中国城市的“摩天轮时代”。随后,各地纷纷加入建造摩天轮的行列,从南昌的“南昌之星”到天津的“天津之眼”,摩天轮逐渐成为城市风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王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