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抖音、小红书等又被崛围山的红叶刷屏了——浓烈的红铺展在山间,配着“绝美”“必去”的文案,可曾想过:那些被红叶簇拥的古寺檐角藏着多少故事?傅山先生题过诗的石碑,如今还留着怎样的墨痕?
这个秋天,别再做“云游客”,跟着小编的步伐,去探索崛围山的历史故事吧!
秋日C位 漫山红叶
美到刷屏不是偶然
01
每年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崛围山便化身红色海洋——漫山黄栌从浅橘晕染至深红,风拂叶动簌簌作响,空气里都浸着叶香。这份能上热搜的美,既藏着“层次”,更带着“故事”:低山红叶偏橘、杂着黄绿,中山腰红得浓烈成“红海”,山顶红叶经霜气染成深赭红,沿步道上行,宛如从“橘色暖调”步入“深红画卷”。
图源:崛围山博物馆
白天游赏可依喜好选择:慢赏派走3公里“红叶环形步道”,沿途打卡诗词牌、偶遇老柿子树,累了便在观景台歇脚,看红叶翻涌与太原城区远景相映。
刺激派则去山顶滑翔伞基地,10分钟“飞越红叶”的体验里,脚下是红浪、远处是汾河,落地还能收获飞行视频。
图源:尖草坪发布
若愿早起,还能邂逅日出,金色阳光洒在红叶上,恰似给山体镶了层金边。
图源:尖草坪发布
古塔古寺 岁月沉淀
文脉底蕴才是“王牌”
02
逛完崛围山的层林叠翠,不必急着返程——半小时车程内,藏着三处能触摸历史温度的好去处。从唐代古寺到宋代古塔,从战国祠宇到北齐大佛,每一处都藏着千年故事,更能拍出“红叶映古建”的独特意境。这份打卡指南,带你解锁崛围山的“文化另一面”。
多福寺
寺内以明代水陆壁画佛像、清代三世佛坐像及明代石佛小品为核心:壁画中120余尊佛道儒人物暗藏枫叶细节,与秋景呼应;大雄宝殿3.5米高的三世佛彩绘鲜亮,莲台饰有枫叶纹;傅山读书处的青石佛则常与红叶同框,尽显禅意。
图源:崛围山博物馆
打卡贴士:步道全程约20分钟,坡度平缓,穿防滑运动鞋即可;观赏须遵守礼仪,禁用闪光灯。
舍利塔
从多福寺沿步道步行1公里,约25分钟便能抵达山顶的舍利塔。这座始建于宋代、明代重修的古塔,是崛围山的“精神地标”——八角形砖石塔身共七层,每层檐角都残留着明清时期的题刻,有的是文人题咏,有的是祈福印记,指尖抚过斑驳的砖石,仿佛能触到千年时光。
图源:崛围山博物馆
出片技巧:下午3点-4点的光线最适合拍照,逆光站在塔下,让红叶作为前景,塔身轮廓会被镀上一层金边;若想拍全景,可打开手机广角模式,将塔、红叶、远山与城市同框,层次更丰富。
窦大夫祠
从崛围山自驾6公里,沿盘山路行驶15分钟,便到了窦大夫祠。这座为纪念春秋大夫窦犨而建的古祠,始建于战国,历经汉、唐、宋、元、明、清七次重修,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身份,就值得专程探访。
图源:崛围山博物馆
祠内最惊艳的是献殿——屋顶采用罕见的八卦藻井结构,81块木构件相互咬合,不用一根钉子却能支撑数百年,抬头看时,藻井的纹路像一朵绽放的莲花,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来,光影随角度变换,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
图源:尖草坪发布
参观提醒:祠内有免费讲解,建议跟着讲解听“献殿避雷的传说”,更能理解古建的智慧。
净因寺
与窦大夫祠相邻,沿小路再行驶2公里,便到了藏在土堂村西的净因寺。寺内清代重建的大雄宝殿、天王殿也值得一看:梁架上的木雕花纹虽不繁复,却透着古朴的质感,殿前的两株古柏已逾千年,枝丫上缠绕着红绳,是当地人祈福的印记。
图源:崛围山博物馆
打卡贴士:佛窟内地面略有坡度,穿平底鞋更安全,若想拍佛像全景,建议站在窟口10米外,用手机长焦模式拍摄,避免因距离过近导致画面变形。
崛围山能刷屏网络,从不是单靠红叶的“颜值”,而是它把秋日的自然野趣、千年的人文底蕴,都酿成了可触摸的风景。
这个周末别只对着屏幕心动,不如亲自赴这场秋约——在漫山红枫间邂逅傅山先生的题诗,在多福寺的古刹钟声里寻一份禅意,再捡几片带着秋温的枫叶作纪念。这样把风景、故事和心意都装进口袋的旅程,才是对这季秋天最实在的不辜负。
出发前小贴士
交通:自驾导航“崛围山多福寺”,停车10元/天;公交835路主线到“呼延村”站,步行15分钟。
穿搭:早晚凉,穿“薄外套+长袖”。
门票:崛围山免费,多福寺20元/人,滑翔伞约680元/人。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以景区当日实际公示信息为准
来源:人说山西好风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