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3月开馆以来
位于红河州元阳县
新街镇土锅寨村委会哈尼小镇的
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
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为工作主线
全方位讲好元阳民族团结的生动故事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元阳县税务局与元阳县人民检察院分批次联合开展“税检共建聚合力,党建引领促发展”主题党日联建活动。他们走进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细读文字介绍,聆听讲解员深度讲解。其中,立于1952年12月、由汉彝两种文字书写而成的《团结纪念碑》尤为引人注目,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元阳各族人民爱党、爱国和大团结的历史见证,让干部们收获颇丰。
税检干部职工参观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
参与主题党日联建活动后,国家税务总局元阳县税务局南沙分局一级行政执法员黄筱宇说:“在博物馆看到《团结纪念碑》,内心满是震撼与动容。这座纪念碑不仅是矗立的石碑,还是元阳县各族人民同心筑家的精神见证。此次参观让我更加明白,民族团结不是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的互助与包容。未来我们应传承这份情谊,以实际行动守护民族团结之花,共写民族和谐发展新篇章。”
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外观设计灵感源于哈尼族的吉祥物白鹇鸟,灵动而庄重。馆内设计依山就势,呈阶梯状布局,与场地环境完美融合,形成“馆在田中枕,人在梯中游”的意境。馆内不仅设有各种艺术展览,还展示了哈尼文化的变迁、哈尼人的农具等,让游客深入了解哈尼族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和“四素同构”的生态系统。主题教育馆由人类的杰作、民族的智慧、庄严的承诺、秉承团结爱国公约等六大部分组成,内容丰富翔实。
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航拍
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里陈列的文物,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活态信使”,用千年的文明互鉴史书写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生动注脚。博物馆三楼以哈尼梯田实景为舞台背景,上演以“哈尼四季生产调”为主题的大型原创剧目《哈尼古歌》,悠扬婉转的古歌声吸引众人驻足观赏。
中央音乐学院博士,扬州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冯凌燕感受颇深:“今天在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里观看大型实景演出,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一千三百多年活态物质文明传承中,农耕的历史、方法、建筑、技艺等,通过民族歌舞形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十分动人、美好!”
馆内干部职工认真梳理哈尼族、彝、傣、壮等各民族共同开垦梯田、传承农耕文化的历史脉络,通过600余件文物、图片文字和影像资料,以元阳县民族团结纪念碑为见证,挖掘“牛亲家”等民族团结故事,生动展现多民族共建家园、守望相助的情景。节日期间,博物馆深挖民俗与非遗资源,举办“非遗展演+篝火晚会”等活动,与各族群众共舞,与八方来客同欢,让游客切身感受非遗魅力,为乡村旅游带来新的增长点,也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馆内场景
小学生李赋若兴奋地说:“我们在博物馆前的池塘里抓鱼,还观看了哈尼古歌表演,晚上参加篝火晚会。我觉得我们元阳哈尼梯田是世界上最美的梯田,能感受到先辈的鬼斧神工与勤劳智慧。”
一直以来,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牢记“世界文化遗产守护者、民族文化交流传承平台”的使命,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立馆之本,以哈尼梯田农耕文化为核心要素,将民族团结进步贯穿展陈、讲解、研学、非遗展演等各环节。打造“文化展示窗”,还设有云南新华书店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书吧、文创产品售卖展示区以及供游客休憩的咖啡区,以更加多元的功能为游客服务。
哈尼古歌演出
“我们打造‘文化连心桥’。常态化开展‘哈尼古歌’展演、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技艺交流培训等活动,既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也促进了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还打造‘文化朋友圈’。多形式开展院校、组织等社会各界团队研学活动,在提升文化自信的同时,对民族团结进步成果进行广泛宣传,扩大文化交流朋友圈,持续擦亮哈尼梯田‘三遗产’名片。”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馆长李春文介绍道。
据了解
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
已获得红河州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红河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红河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河州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
云南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等
荣誉称号
2025年以来
博物馆累计开馆236天
接待8.5万人次
讲解200余场次
接待研学团队10余批次
开展各类活动10余场次
让观众在“家门口”就能
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
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来源:云南红河发布
编辑:李颖(实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