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中的乌江寨灯火通明,非遗苗绣馆内飞针走线;茅台镇1915广场上游人如织;赤水河谷酱酒体验馆内,游客细品佳酿酒香四溢……
近年来,遵义市深化文旅体融合,丰富旅游业态,着力构建以红色文化为引领、绿色生态为支撑、酒旅融合为特色的现代旅游业体系,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要素”,加快打造一流旅游城市、赤水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业从“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跨越。“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接待游客5.56亿人次,年均增长5.2%;实现旅游总花费6231.84亿元,年均增长9.2%;2025年1-9月,入境游客同比增长60%。
乌江寨:从“新秀”到“名片”的蜕变之路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乌江寨国际旅游度假区凭借“乌江烟火秀”等特色活动,成功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目光,假期共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这个开业三年多的景区,已成为遵义乃至贵州旅游版图上一张闪亮的新名片,跻身游客来黔来遵“必打卡”之地。
“我们还没穿过这么漂亮的服装,这次在乌江寨穿上了,体验到了民族服饰的美,大伙儿都感觉特别新鲜。”在乌江寨非遗花灯馆内,来自天津的游客张祁平难掩兴奋之情。她所在的是一个来自天津的老年“漫游”团,行程设计以5天4晚的慢节奏为主,深度体验乌江寨的特色民俗文化,并串联参观遵义的红色景点。
这类以乌江寨为核心的老年“漫游”产品,自2023年起已成为众多旅行社的热门项目。山河万里旅行社导游余桥丽说:“我们从2023年起开始接到乌江寨旅游的团队,从北京、河北、天津、山西等地来的游客很多,客人们玩得很开心。”
景区的魅力,不仅在于山水风光,更在于文化的深度浸润。今年7月,由苗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永毅创立的“山子手工坊”正式进驻乌江寨,游客不仅可选购精美的苗绣文创产品,还能体验苗绣制作。短短三个月,店铺营收上万元。刘永毅说:“选择乌江寨,是希望借助这个平台,把我们的品牌做大做强,把我们的IP属性做得更好。”这正是文化传承与市场运营的良性互动。
据了解,自景区运营以来,乌江寨非遗体验项目从最初的5项增加至46项。今年国庆假期,景区经营性店铺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5.97%。“一店一品”避免了商业同质化,让每个店铺都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传播窗口和消费吸引点,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乌江寨景区经营管理部负责人张益顺说:“在运营中,我们通过‘一店一品’的理念,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吸引了不少游客到店打卡消费。”
乌江寨的经验,还在于其超越传统景区模式的业态布局。景区积极探索“场景+住宿+多业态”的融合集群式发展模式,打造乌江寨休闲度假旅居生态圈。截至目前,景区已开放各类业态175个,其中包括50个经营店铺、19家酒店民宿、49处餐饮业态等。织心小寨民宿的谢林东对此感受深刻:“旺季时,我们天天满房。随着景区知名度的提高,大大提升了民宿的订房量。省外、国外的游客也纷至沓来,比如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的游客,我们都接待过。”
优质化运营管理模式,让乌江寨的人气迅速聚集。据统计,自2022年2月1日试运营以来,截至2025年10月8日,乌江寨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380万人次。“下一步,我们将把客流量向中远端扩展,提升乌江寨品牌含金量,希望将其打造成贵州的名片、中国的名片。”乌江寨景区董事长陈羿说。
酒旅融合:酱香名片下的沉浸式体验创新
当乌江寨的灯火点亮山水之夜,仁怀市的酒旅融合同样以火热之姿“出圈”,为遵义旅游产业化注入了独特的“酱香风味”。
在仁怀,行酒令不仅是酒桌礼仪,更演变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旅游活动,每年都会如期举行的“行酒令大赛”已成为仁怀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猜酒拳,能体现当地的文化,我们就是冲着仁怀的酒文化来的。”云南游客杨晴芸一边观看行酒令比赛一边兴奋地说。
而在另一边,为游客打造的沉浸式酱酒消费体验活动也成为吸引外地游客的方式之一,30余家本土优质酒企与特色商户齐聚一堂,通过场景化、互动化的展陈与品鉴创新消费场景,为酱香白酒核心产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市场活力。“这次到茅台镇来旅游,本来是来看酒的,没想到还能碰到这个品购活动,让我品到了很多不同风味的酱酒。酒的价格不高,买得也很放心,这次旅游,体验到的内容非常丰富。”正在现场选购酱酒的湖南游客张成说。
亲民的价格、过硬的质量是吸引游客的关键。利用现代活动形式活化传统礼仪,仁怀将工业遗存、民俗文化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播的文旅资源。
在仁怀,酒旅融合已超越简单的产业叠加,而是作为区域发展战略的核心一环,旨在通过文旅赋能,全面提升“中国酒都”的品牌价值和综合效益。“我们希望通过打造酒文化沉浸式体验场景,串联红色旅游线路,吸引广大游客参与,带动餐饮、住宿、文创消费热潮,同时借活动传承酱酒文化,助力茅台5A景区创建和打造世界名镇,推动文旅经济持续升温。”仁怀市文化旅游局副局长尚海表示。
从赤水河畔的酒香氤氲到乌江岸边的灯火阑珊,从红色遗址的庄严肃穆到乡村民宿的烟火温情,遵义旅游产业化的“十四五”答卷上,既有“量的跨越”更有“质的升华”,一个以红色为底、绿色为韵、酒香为魂的现代旅游业体系正在黔北大地上加速成型。
作者:杨梦云 杨云飞 蔡城池
来源: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
责任编辑:李俊 欧阳博婧 肖静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